内容纲要总流程管控流程1.3、质量管理系统架构1.4、质量管控规定➢应明确与产品实现相关部门质量职责;关键工序必须责任到人。
➢对原材料进厂、部件加工、产品生产、发货及售后应制定相应规定。
➢所有质量活动应形成记录,并规范其保存型式。
➢平台、工厂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检讨和改善。
➢参与产品实现的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包括小微商),必须准守质量相关的制度、标准。
➢质量管理实行逐级监督管理,通过对质量管理的执行及产成品实施实测实量检查制度,验证质量管理结果;验证与评价应制定标准及考核制度。
➢对有影响产品结构安全、使用功能以及安装安全的产品及行为实行零容忍管理。
➢为了保证质量系统及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应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并坚决执行。
1.5、质量职责1)平台职责(包括质量、工艺、实验室、生产、运管、PC设计、采购);2)线下工厂质量管理职责(包括品管、工艺、实验室、生产、运管);3)产线、外协质量职责;4)操作者质量职责。
2.1、来料检验控制说明:1.需要核对“合格供应商目录”;2.确认是否为新物料,索取相关资料及进行小批量试用;3.确认供应商附的出厂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证明资料;4.来料检验数据录入“原材料质量统计报表”。
各物料类别检验归属:a、设备及零配件、电动工具由设备人员签字确认,品管签字入库;b、办公用品、劳保类由保管员签字确认,品管签字入库;c、钢筋、玄武岩连接件、挤塑板、岩棉板、混凝土类原材料由实验室进行检验;d、外协模具类由生产工艺确认首批首件,批量来料由品管检验;e、其他类来料如PVC线管、86线盒、吊钉、套筒等由品管进行检验,如此类物料涉及到性能检验,由品管提交给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做性能检测、型式检验或送第三方检测,完成后出具相关报告给品管进行存档管理。
2.2、外协管理说明:1.品管负责对外协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支持,对制度及标准执行实施监管,根据《质量系统实测实量管控规定》对外协的过程及产品进行实测实量监督评审;2.生产工艺负责对外协工艺标准要求进行支持和监管;3.实验室负责对外协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挤塑板、结构功能连接件等)质量管理进行支持和监管,同时要求提供材料质量证明资料;4.外协必需设置专职质量人员对来料、产品过程、成品质量进行管控;5.对出货后的产品质量负责,涉及到由于构件质量问题的返工由外协派人处理,造成的质量罚款及质量损失由外协负责;6.考核制度:依据《质量奖惩管理办法》3.1、新项目品质控制PC平台新项目质量管控a、质量管控收集客户质量要求:收集新项目客户质量信息,明确客户要求。
设计质量要求:确认设计质量要求。
工艺方案评估:平台对模具方案进行评估。
b、编制质量管控方案c、方案内容包括:材料、人员、过程工艺方法、产品、交付等。
工厂新项目质量管控a、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试生产之前必须有设计、生产工艺方法、质量三大块交底交底对象:生产工艺、质量、生产工位长及以上交底记录:交底内容、签到表(影像记录)b、工艺方案验证:工厂按平台确认的项目进行工艺验证,验证结果反馈至平台(确认表)。
c、装车/运输方案:符合工艺/质量要求,符合项目吊装需求,对运输路线进行跟车确认;d、人员确认:工厂生产各岗位根据平台工艺要求配备对应的人员,完成生产。
3.2、钢筋加工及检验包括:钢筋网片、桁架、箍筋笼、预埋焊接件(吊环、斜支撑支架、预埋钢板)作业人员:1. 钢筋焊接特殊岗位(如闪光对焊、电焊工),需持资格证上岗;2. 网片、桁架、调直切断、弯箍机、受力钢筋弯曲加工,均应定员定岗,并持培训合格证上岗;3. 工厂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职或兼职钢筋加工检验员;要求:1、明确的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2、首件确认,并留下书面记录3、过程抽检、巡查3.3、制程检验管理产前准备:生产作业人员管控(岗前培训、定岗定位、岗位监管与考核)。
作业员自检、互检:装模、预埋、钢筋安装、浇筑、成品。
首件检查:熟悉图纸,了解工艺方法,做好模具初装检验;首件产品确认。
模具初装:模具、预埋预留。
巡回检查:实行巡回检查,督促工艺标准的执行。
巡环检查:每天检验3-5个台车,制程检验与成品检验产品一一对应设计工艺更改质量管控:监督执行到位,“设计工艺变更跟踪表”。
生产隐蔽记录:检验对象:结构性能、吊装安全、安装性能、使用功能;抽检频次:按项目/栋号/层数各类型构件总数量5%且不少于3件;记录要求:表格、照片、材料的性能检测报告/质量报告。
3.4、品质关键控制管理PC产品生产关键控制点及要求:填写“品质关键控制点责任人检查表”,品管进行监督。
3.5、成品检验管理➢成品检验自检—自检表➢品管控制—抽检成品检验记录表(须与生产过程检验对应)➢标识—准用证➢成品实测实量4.1、产品出货质量控制说明:①物流人员负责发货数量、产品型号核对及装车绑扎安全确认;②吊装人员负责:a、成品堆码、插销、保护衬垫等按标准要求b、起吊件质量:预埋数量、预埋质量,起吊件周边混凝土不允许出现开裂、疏松等异常现象;c、混凝土质量:PC构件在出厂发货前,构件强度必须≥设计强度的75%方可出厂;d、外观质量:对构件缺角、缺边确认及外观清理。
③品管确认监督:成品堆码、插销、保护衬垫等按标准要求,产品起吊件质量,混凝土质量,单个构件外观质量,及整车外观质量状况。
4.2、售后质量管控说明:①PC进场验收:项目协调人员应尽快组织施工方、监理、甲方等相关人员对PC构件进行现场验收。
②客诉处理:见流程图③PC售后管控a、退货品管理:分析退货原因,判定责任方,承担损失。
b、退回品处理根据《返工返修管理规定》处理c、装修时构件质量不良进行构件质量异常的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5.1、质量奖惩管理5.1.1 流程5.1.2 奖惩细则加入PC构件质量安全事故问责制5.2、品质异常管理说明:①品质异常分类:重大品质异常:吊装安全、结构性能批量质量事故②按质量管控分:进料品质异常、制程/成品/出货品质异常、客户投诉异常③根据异常分类的处理原则:a、重大品质异常开立“品质异常处理单”进行分析、改善、追踪结案。
b、一般品质异常记录“品质异常登记表”及时处理并作统计分析。
5.3、标识和可追溯性5.3.1 产品标识➢标识范围: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客退品➢标识内容:合格检验章、不合格标签、准用证盖合格章示例(见下图)➢不合格标签填写:完整、客观、量化数据5.3.2 产品追溯性:➢PC生产按项目、户型、PC类型、PC件型号登记到线体(包括生产安排变更);➢PC产品标识必须有线体、班别识别;➢PC产品在发货单上登记生产日期、线体、班别识别。
5.3、标识和可追溯性-准用证5.3.3 成品标识➢分类:准用用证标识、印章标识、喷码标识➢标识要求:准用证和印章标示为标准标识方法,如项目有特殊要求进行喷码,则取代印章标示。
准用证标签内容及位置5.3、标识和可追溯性-印章印章标识模板及样章墙板类准用证/印章标识位置示例图印章实样图可调日期印章5.3、标识和可追溯性-喷码喷码标示内容及喷码效果图例5.4、返工返修管理①返工返修品来源:质量检验不合格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因设计/工艺变更要求的改制品、客户退回品。
②返工返修分类控制:a. 一般缺陷:参考《PC表面缺陷修补标准》b.漏预留预埋、严重缺陷:由工艺出具“返工返修单”,明确作业方案。
c.改制品及涉及批量返工、返修:由工艺出具“返工返修单”,明确作业方案。
d.影响结构性能,不可修复不良:根据产品报废流程处理。
③返工返修实施控制:评估方案可行性、方案验证;返工人员、工具、材料、安全操作环境控制。
④返工返修产品的确认:品管全检确认,符合方案要求,确保安全性能、结构性能、项目使用性、整体外观符合要求。
⑤返工返修费用核算:人工费用、管理费用、消耗费用、配件费用统计核算。
5.5、抽样检验标准: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抽样计划》检验水准:用表一般检验水平Ⅱ进行分类AQL:致命缺点(CR):吊装安全、结构性能,即零缺点;重缺点(MA):1.0;轻缺点(MI):1.5。
抽样方案转换规则:正常一次抽样检查:无特殊情况加严一次抽样检查:连续抽检5批,有2批不合格连续5批合格恢复正常放宽一次抽样检查:连续10批以上检验合格5.6、质量记录与统计生产过程中质量记录各部门按文件规定要求进行自检、检验和记录提供对外的质量记录应统一格式,规范化。
记录的管理技术工艺文件由品管资料员进行收发管控;生产部门的“生产自检表”、“品质关键控制点责任人检查表”归口品管部存档。
质量记录的统计各过程的质量记录需进行周度、月度的统计汇总,形成品质周、月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