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附答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附答案)
——摘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请回答:
(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
(2)谈谈对以上材料的感悟?
【答案】(1)甲午战争。
(2)第一层:能从某一方面简述认识;第二层:能从某一方面围绕论点进行一定议论;第三层:既能围绕论点充分论述,又能联系现实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行文流畅,逻辑严密,文字表达准确。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材料二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的原因是1950年,全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图1反映的事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部法律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事件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全国发展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较早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使广东经济快速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从图中你能概括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吗?
(3)结合《早期Βιβλιοθήκη 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答案】(1)四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理由:离港澳较近;华侨之乡;
(2)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
(3)我国的对外开放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材料描述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是被剥削阶级,生活困苦。
(2)根据材料二“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放全国人民,取消地主的封建剥削制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根据所学知识,国家首选这四个经济特区是因为这四个地区离港澳较近,华侨之乡。
(2)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是从经济特区开始的,然后进一步开放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到开辟经济开放区。
(3)根据《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的对外开放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l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结合材料说说具有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达到怎样的开放格局。
【答案】(1)毗比邻香港、澳门、台湾;有出海谋生的传统: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
材料二 叶帅(叶剑英元帅)说:刚才基辛格在汽车里还对我讲,美国的两个提案肯定能得到半数以上的赞成票,中国进入联合国还得等一年。美国总统专机配备最先进的通讯器材,基辛格这时也一定会知道这个消息,不知他作何感想?
——引自:熊向晖《毛泽东“没有想到”的胜利回忆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经过》
(1)材料一、二所述情形应发生在哪一年?其涉及到的新中国重大外交成就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以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附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2)归纳上述成就的主要影响。
【答案】(1)1971年
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建交)
(2)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有利于中国为国际事务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决议”“中国进入联合国”可知是1971年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依据材料二的“刚才基辛格在汽车里还对我讲,美国的两个提案肯定能得到半数以上的赞成票,中国进入联合国还得等一年。”结合所学可知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读图能力、识记能力。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知识点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享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施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2)阅读材料二,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
(3)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简述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的重要意义。
【答案】(1)封建土地制度。
(2)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
(3)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6.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国两制”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
B.
C.
【答案】A.资本主义制度B.1997年7月1日C.1999年12月20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A处填: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故B处填:1997年7月1日;C处填:1999年12月20。
(3)联系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5.读图说史
(1)读图,指出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你知道国家首选这四个经济特区的理由吗?
7.下图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重新分配土地。据此完成:
(1)农民为什么要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2)这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次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答案】(1)1950年,全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