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总第课时)
任课教师:张利娟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2011年元月审核签名:
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能流利、正确诵读、背诵文言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故事寓意。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探究理解本文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资源
1、学生搜集《列子》及孔子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整体设计
突出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理解故事寓意题。

通过学生诵读、自主合作探究来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提示来突破教学难点。

整体设计:
1、《两小儿辩日》故事生动,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因此,教学以目标解析为依托,教师预设课堂核心问题,通过自读、圈点勾画、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分析与点拨,完成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课后辅以一定作业予以强化。

2、本节课拟设计以下教学环节:课前准备、目标解析、自主学习、精讲与训练、检测与评价,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教学心得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课前准备:
1、学具、学习用品准备。

2、搜集《列子》及孔子资料。

检查:
1、教材、资源、两支笔你准备好了吗?
2、教师巡回检查课前准备。

二、目标解析:
1、能流利、正确诵读、背诵文言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故事寓意。

解析:《两小儿辩日》故事生动,篇幅短小、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自主学习:
试试:
1、了解《列子》及孔子。

(引导学生从名、时、地、作、评等角度简记孔子。


2、检测预习(关注生字词)。

模仿:
1、听范读,学读法。

2、同桌互读、互评。

3、全班齐读。

4、分角色朗读。

示范:
1、《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该书中保留了不少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2、介绍朗读要点:重音、停顿、节奏、感情。

3、范读: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四、讨论、点拨、展示(包括讨论训练、展示点拨两大环节)
核心问题(一)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有关字句。

提示:
1、结合书下注释。

2、小组讨论。

核心问题(二):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
1、画出文中写两小儿辩斗的观点、理由及孔子的态度的句子。

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博学的孔子对这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无法裁决又说明什么?
方法:勾画圈点批注,提出疑问。

精讲:
1、重点字词
孔子东游向东问其故原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距离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就是
及日中如探汤到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谁;同“谓”,说;你;同“智”,智慧。

2、辩日启示
(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点拨:
1、注意通假字。

2、注意古今异义字。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一词多义。

分析:启示从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及博学的孔子对这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无法裁决又说明什么?这两个问题入手来谈。

练练:
1、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内容。

2、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限时背诵,看谁背的又对又快。

指导:
1、为什么太阳早晨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
早晨和中午时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早晨时看起来比中午大,是人的错觉。

同一个物体,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较小,而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

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背景是树木房屋和一小角天空,因而显得大。

中午太阳高高升起,背景是广阔无垠的天空,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2、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冷中午的太阳热呢?
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同时,夜里的热量消散了,早上的热量还没有聚集,所以感到寒冷;中午,地上的热量聚集起来了,所以感到热。

五、检测与评价:
1、检测题抢答(见课件)。

2、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3、布置家庭作业。

1、展示:检测题(课件)。

2、预习:《黄纱巾》
(1)用自己的话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贯穿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说说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家庭作业: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哪个词语中的“汤”与本课中的意思一样?()
A、四菜一汤
B、米汤
C、赴汤蹈火
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这句话中的“故”应理解为()
A、故事
B、原因
C、故乡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应理解为()
A、到
B、距离
C、离开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矣
②孰为汝多知乎?
三、背诵课文。

四、课外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教后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