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业务分析
摘要:投资银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
在金融领域内,投资银行业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包括了范围宽泛的金融业务;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包括的业务范围则较为传统。
投资银行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
投资银行的广义含义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即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
关键词:投资市场发展证劵
(一)投资银行简述
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场劵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由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投资银行的界定也显得十分困难。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国际上对投资银行的定义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
第二种: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
第三种:把从事证券承销和企业并购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
第四种: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和二级市场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
(二)投资银行的业务
经过最近一百年的发展,现代投资银行已经突破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经纪、证券私募发行等传统业务框架,企业并购、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资产及基金管理、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等都已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组成。
(三)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般而言,一个投资银行采用的组织结构是与其内部的组建方式和经营思想密切相关的。
现代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合伙人制。
2.混合公司制。
3现代公司制。
(四)投资银行的起源与沿革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产生于欧美,主要是由十八、十九世纪众多销售政府债券和贴现企业票据的金融机构演变而来的。
投资银行的早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贸易活动日趋活跃,伴随着贸易范围的日趋扩大,客观上要求融资信用,于是一些信誉卓越的大商人便利用其积累的大量财富成为商人银行家,专门从事融资和票据贴现业务。
(二)证券业的兴起与发展。
证券业与证券交易的飞速发展是投资银行业迅速发展的催化剂,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投资银行则作为证券承销商和证券经纪人逐步奠定了其在证券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
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十八、十九世纪欧美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这一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使得投资银行在筹资和融资过程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四)股份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带来了西方经济体制中一场深刻的革命,也使投资银行作为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资金中介的作用得以确立。
(五)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近二十年来,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投资银行业完全跳开了传统证券承销和证券经纪狭窄的业务框架,跻身于金融业务的国际化、多样化、专业化和集中化之中,努力开拓各种市场空间。
这些变化不断改变着投资银行和投资银
行业,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形成鲜明而强大的发展趋势。
⑴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化趋势。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渐放松了金融管制,允许不同的金融机构在业务上适当交叉,为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发展完善,更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的形成。
如今,投资银行已经完全跳出了传统证券承销与证券经纪狭窄的业务框架,形成了证券承销与经纪、私募发行、兼并收购、项目融资、公司理财、基金管理、投资咨询、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⑵投资银行的国际化趋势投资银行业务全球化有深刻的原因,其一,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快慢不一,使得投资银行纷纷以此作为新的竞争领域和利润增长点,这是投资银行向外扩张的内在要求。
其二,国际金融环境和金融条件的改善,客观上为投资银行实现全球经营准备了条件。
早在六十年代以前,投资银行就采用与国外代理行合作的方式帮助本国公司在海外推销证券或作为投资者中介进入国外市场。
到了七十年代,为了更加有效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各大投资银行纷纷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
八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和信息通讯产业的飞速发展,昔日距离的限制再也不能成为金融机构
的屏障,业务全球化已经成为投资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的重要问题。
⑶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化的趋势,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在整个金融体系多样化发展过程中,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化也成为必然,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拓展多样化的同时也各有所长。
例如,美林在基础设施融资和证券管理方面享有盛誉、高盛以研究能力及承销而闻名、所罗门兄弟以商业票据发行和公司购并见长、第一波士顿则在组织辛迪加和安排私募方面居于领先。
⑷投资银行集中化的趋势。
五、六十年代,随着战后经济和金融的复苏与成长,各大财团的竞争与合作使得金融资本越来越集中,投资银行也不例外。
近年来,由于受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如收益债券的运销、欧洲美元辛迪加等,更加剧了投资银行业的集中。
在这种状况下,各大投资银行业纷纷通过购并、重组、上市等手段扩大规模。
(六)投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是从满足证券发行与交易的需要不断发展起来的。
从我国的实践看,投资银行业务最初是由商业银行来完成的,商业银行不仅是金融工具的主要发行者,也是掌管金融资产量最大的金融机构。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开放证券流通市场,原有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逐渐被分离出来,各地区先后成立了
一大批证券公司,形成了以证券公司为主的证券市场中介机构体系。
在随后的十余年里,券商逐渐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主体。
但是,除了专业的证券公司以外,还有一大批业务范围较为宽泛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产权交易与经纪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在从事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马晓军。
投资银行学。
科学出版社 2008
2.何小锋。
投资银行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王长江。
现代投资银行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李子白。
投资银行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中国证劵业协会。
证劵市场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6.张东祥。
投资银行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