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甜瓜近期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甜瓜近期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甜瓜近期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疫霉根腐病甜瓜疫霉根腐病又称死秧,是为害甜瓜的主要病害之一,高温高湿易发病,特别是在雨后,短短几天内瓜秧全部萎蔫、死亡。

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病部渐渐缢缩软腐,呈暗褐色。

患病部叶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

病菌发病适温28-30 C,当日平均气温23 C时开始发病,在适温范围内,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是本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

发病高峰多在田间地势低洼处,有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再遇大水漫灌,病害将严重发生。

该病为土传病害,连年栽种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

施用带病残物或未腐熟的厩肥易发病。

追肥伤根者,发病重。

炭疽病甜瓜炭疽病是田间常见病害,各瓜区均有发生。

贮运期可继续为害。

甜瓜生长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以中、后期发生为重。

叶片发病,初为黄色水浸状圆形病斑,病斑扩大后变褐色,有时出现同心轮纹,干燥时病斑易破碎。

茎蔓或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稍凹陷,上生许多黑色小斑点。

果实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凹陷的暗褐色病斑,凹陷处常龟裂,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红色黏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严重时病斑连片造成瓜果腐烂。

蔓枯病甜瓜蔓枯病又叫黑斑病、黑腐病,是甜瓜产区较为普遍发生的—种病害。

有时在个别地块发病严重,也可造成整片病株枯死。

大棚温室无土水培栽种的厚皮甜瓜,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

主要为害瓜蔓,叶和果实也会受害。

病蔓开始在近节部呈淡黄色。

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棱形,病部龟裂,并分泌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
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

生长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

蔓枯病与枯萎病不同之处是病势发展缓慢,维管束不变色。

不同甜瓜品种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一般薄皮甜瓜较厚皮甜瓜抗病性强。

高温高湿、叶蔓茂密、通风不良、缺肥植株生长弱有利发病;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施肥和整蔓造成伤口病菌易侵染。

白粉病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也可受害,果实受害少。

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以后蔓延到叶背、叶柄和蔓上、嫩果实上。

后期白粉层变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成黑色,即病菌有性世代的闭囊壳,病叶枯焦发脆,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

分生抱子在10 C内都能萌发,而以20-25 C为最适。

灌水过多,排水通风不良以及闷热,病势发展快,病情严重。

细菌性角斑病甜瓜全生育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加害茎蔓及果实。

病状最早呈现在子叶上,为圆形或不规则的浅褐色、半透明点状病斑。

在潮湿条件下,叶片现水渍状小点,病斑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叶背病部溢出黄白色液体(即菌脓),后期病叶变黄褐色干枯。

病斑变脆而易开裂脱落。

霜霉病本病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黄色小斑块。

在潮湿条件下,叶背病斑上长有灰黑色霉层(即抱囊)。

病情由植株基部向上蔓延,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叶易破,
病田植株—片枯黄。

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最大,特别是湿度。

湿度越高,孢子囊形成越快,数量越多。

孢子囊的萌发必须在叶面有水滴或水膜存在,而在干燥条件下,孢子囊2—3 天后即失去萌芽
力。

因此,大水漫灌后,病组织出现水渍状,并迅速扩展,易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

孢子囊的产生,要求光照和黑暗交替的环境条件,一般连作地、地势低洼、栽培过密、肥料不足、浇水过多、排水不良、地面潮湿等地发病重。

品种间抗性有明显差异,多数品质好的品种抗病性较差,可有效地防治甜瓜霜霉病。

若霜霉病与细菌性叶斑病混发,可喷施银法利600 倍液+万家500倍液,防治兼可,效果最佳。

防治措施甜瓜在定植缓苗后,为了提前预防病害的发生,喷施拿敌稳6000倍液+
万家500 倍液或永福750 倍液,能够起到防病、壮苗、增产的作用。

平时炭疽、蔓枯、白粉病及叶斑可用拿敌稳3000倍液+叶佳美1000 倍液进行治疗速效性好,防治效果最佳。

针对膨大期出现的疫霉根腐,选用卫福600倍液+益微750倍液灌根,一棵秧子2-3 两水,防治兼备。

针对细菌病害可用永福750倍液或者万
家500 倍液叶面喷雾,侧重于预防,治疗可选用万家500倍液叶面喷雾,治疗效果佳。

喜欢就请点赞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