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历史的源头课堂笔记姓名:蒋小慧班级:2012级英语4班学号:201203010409第一课东方的遗产古代近东地区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人类最早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新月形地带),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代世界的粮仓。
一、苏美尔文明最早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立苏美尔城邦,第一个文明,城市文明,处两河流域,悲观主义心态。
苏美尔人贡献:a. 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学习写字,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了培养书吏的学校;b. 车轮;c. 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国王,第六代国王,国力强盛,统一巴比伦尼亚地区,其传世功劳即编制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世界历史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莫拉比法典》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刑法,民法等领域。
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
二、腓尼基文明和希伯来文明1.腓尼基文明腓尼基,当时著名良港和工商业中心,海上民族贡献:a.商业精神,垄断地中海贸易,进行殖民活动。
b.拼音字母,受到埃及象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影响,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创造出22个辅音字母,是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的源头。
2.希伯来文明使用闪米特语十诫前四条一神崇拜,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社会行为规范,目的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十诫意义:希伯来人在宗教上的一次改革运动,奠定了犹太教的基础,强调了对耶和华的绝对信仰,规定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其为契约,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西方热的思维方式。
犹太教它的出现时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成为四节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之一犹太教四个基本特征:一神论;反对偶像崇拜;“上帝的选民”的思想;救世主信仰“弥赛亚”。
三、埃及文明西方历史源头之一,处尼罗河流域,埃及人歌颂尼罗河,与悲观主义心态相反。
埃及政治发展特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埃及文学:1.建筑方面,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象征,有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
2.象形文字,书写材料为埃及纸草,即埃及特产植物,纸莎草。
3.木乃伊的制作第二课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爱琴文明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制度和科学精神都可在古希腊找到痕迹。
早期文明叫爱琴海文明,是航海民族。
《荷马史诗》记载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在19世纪被证实爱琴文明的存在,爱琴海文明遗址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和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
19世纪的考古:1.亨利·谢里曼(德国)发掘特洛伊城(小亚细亚)、迈锡尼城2.伊文思(英国)发掘米诺斯王宫(克里特岛)二、荷马时代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追求人格的完美;《奥德赛》三、古风时代西希阿德时代:社会经济文化进步:1.铁器的普遍使用;2.海外殖民;3.文字的重新出现。
第三课希腊城邦的建立与城邦民主制一、斯巴达城邦——寡头专制的政治政体,军事化国家,农业立国军事化城邦表现:1.优生;2.军事化的公民生活;3.“斯巴达式的教育”二、雅典城邦——城邦民主制1.早期雅典及贵族体制—(雅典国家的奠基者)提修斯改革证明当时雅典在阶级分化的基础上,开始由部落联盟走向了国家。
2.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为后来城邦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基点:维护全社会的利益,力求稳健,避免采取过激的方式。
改革内容: a. 颁布“解负令”; b. 不以出身而以财产划分等级;c. 恢复公民大会,建立400人会议;d. 经济改革。
3.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4.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保障了民主,为雅典民主化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内容:a. 建立十个区域性选区,取代传统的血缘部落;b. 设立500人会议,吸收全体公民参政议政;c. “陶片放逐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保障。
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的战役a.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至前499年):“马拉松长跑”典故—19世纪末,马拉松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项目之一。
b. 温泉关战役(前480年) c. 萨拉米海战(前480年)5.雅典民主政治的全胜—“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61年至前429年)与现代民主政治的不同:a. 直接民主;b. 政府官员的权利受到限制;c. 业余人员组成的政府。
缺陷:雅典民主只是公民的民主,外邦人,奴隶,妇女都被排斥在外。
第四课古代希腊的文化一、神话、宗教神(与人类同行同性):掌管雷电等天神主神宙斯,掌管婚姻生育的天后赫拉,智慧之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蒂黛,海神波赛冬,太阳神阿波罗。
古代奥运会就是从每四年祭祀宙斯演变过来的。
二、戏剧露天剧场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里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三、建筑与雕塑1.神庙建筑:方顶柱式结构,长方形的神庙殿堂,四周高大的圆柱柱廊希腊圆柱的三种柱式: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2.雕塑艺术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体态健美,比例匀称的人体雕像《海神波塞冬》《掷铁饼者》《雅典娜》宙斯神像和神殿—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四、哲学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反对民主政治,拥护贵族统治。
柏拉图(约公元前428年~348年):哲学思想:“理想论”,政治思想学说:“理想国”,雅典城郊创办学园。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四、历史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前425年):西方历史学之父,第一位把史学从文学中剥离出来。
著作:《历史》,史料取舍尽量避免用神意去解释历史的事件修昔底德:《波罗奔尼撒战争史》,客观记述历史,反应其严谨的修学态度。
第五课希腊化时代时间:公元前334年~前30年,希腊化时代的历史始于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罗马的东侵。
一、马其顿的兴起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改革,马其顿成为强国。
二、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36~前323年在位)1.亚历山大建立了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版图为西起希腊,东抵印度河,南括埃及,北至中亚的伊朗高原。
2.统治方法:a.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任用当地的人为官。
b. 联姻政策。
c. 移民政策。
3.亚历山大去世,部将争斗,帝国一分为三个希腊化王国:马其顿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国,赛琉西亚王国,其都被称为希腊化国家。
三、希腊化时代的文化1.特点a.文化中心出现东移;b.最大的希腊文化中心移至东方的一些大都市,如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咿呀的安条克等;c.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成为希腊化时代的文献中心。
2.哲学a.犬儒学派:安提斯泰尼(约公元前445~前365年)、第欧根尼斯(?~前320)—名言“像狗一样生活”b.斯多葛学派:芝诺(公元前335~前263年)—主张禁欲,重视德行,依据“宇宙精神”的原则。
提出了大同世界的思想。
3.科学a.科学发展的原因:希腊城邦时代的思想基础;近东的资料;王国政府的财力支持。
b.几何学: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前275年)—《几何原本》最早引入中国的西方名著之一。
c.阿基米德:最伟大的科学家,计算圆周率,物理学力学,流体力学的奠基者,阿基米德定律。
4.建筑和雕塑a.亚历山大灯塔,约122米高,约建于公元前270年b.罗得岛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米,公元前282年完工。
二者都为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c.胜利女神尼凯d.“断臂维纳斯”,又名“米洛斯的阿芙罗狄黛”,1820年出土于希腊米洛斯岛,现存于法国巴黎卢浮宫,世界最富盛名的雕像。
第六课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古代罗马史的舞台——地中海世界一、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城的传说:罗慕洛斯,勒莫斯罗马城源于若干部落的联合,即所谓的“七丘同盟”王政时期:公元前753年罗慕洛斯建城至公元前510年。
公元前510年,罗马贵族建立了共和国就,开始共和时代,结束了王政时代,直至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二、罗马共和国共和制度(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执政官,百人团大会,元老院,贵族共和早期罗马共和国的历史有两条平行的主线:内部为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外部为不断向外进行扩张。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通过撤离的方式;成果:1.产生保民官(行使否决权);2.制成《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为传统的习惯法汇编,按律量刑,有据有依,对罗马法体系乃至近代欧洲法学产生重大影响;4.赋以平民大会以公民大会的权利。
三、罗马的扩张三部分:1.统一意大利半岛胜战原因:优越的军事组织;公民兵为自身利益,舍生忘死,为国家利益奋勇作战;军事组织严谨,装备先进,军纪严格,技术高;奖惩分明。
2征服西地中海地区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战三次),100多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年)迦太基著名统帅汉尼拔出现3.希腊化地区,三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东地中海地区罗马扩张的后果1.奴隶制的发展,奴隶没有人格,为奴隶主财产;2.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一方面安置军事性移民,另一方面化作国家共有地,大军官侵吞3.奴隶与奴隶主矛盾激化四、罗马共和国的危机与衰亡1,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73至前71年)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
2.格拉古兄弟改革:主张限制贵族元老使用公共土地,把公共土地分给缺地农民耕用,把国家粮食低价卖给城市居民。
结果失败说明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社会矛盾,政治冲突逐渐演变为武力冲突。
3.军事独裁的建立马略(公元前157~前86年)的军事改革:主张公民兵制改为募兵制,大大解决兵源不足的情况,募兵制为今后军事独裁奠定基础。
苏拉的军事独裁(第一个独裁),凯撒的独裁(与庞培,克苏拉结成同盟,史称前三头同盟),最后凯撒成为君主,罗马名存实亡。
第七课罗马帝国的建立一罗马共和国的覆灭1.凯撒之死(公元前44年)2.屋大维的崛起(公元前63~公元14年):与安东尼,李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
二、罗马帝制的确立1.吸收凯撒之死的教训,屋大维自称“第一公民”、“首席元老”或“元首”,表面维持共和国的形式,实际包揽大权,呗元老院称为“奥古斯都”,即至尊,神圣。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制正式建立,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元首政治”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
2.屋大维为我的帝国采取的措施:a. 防止内战发生,改组军队;b. 消除社会动乱因素,通过“面包和竞技场”收买罗马平民;c. 推进罗马城市的建设;d. 美化市容;争取意大利同盟者的支持,得到安全保障;e. 缓和对行省的政策,减轻行省人民的痛苦。
其措施是罗马摆脱了共和国晚期动荡局面。
3.公元14年8月19 日,屋大维在南巡中逝世,成为奥古斯都月。
三、罗马和平时期时间:公元14年~公元180年,罗马政治独立,经济繁荣,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1.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尼禄(公元54~68年在位),公元64年,罗马大火事件,尼禄实行暴政,元老不得不将其作为国家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