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

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板块挤压而成的()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
2、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周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年月日
课 题
海陆的变迁
课型
新授课


能 力
1、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
方 法
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板块运动D.海水运动
板书设计: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不变的(错误)
1.地壳的变动
一、海陆的分布
2.海面的升降
变化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3.人类的活动
4.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2、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作业设计: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
3、沧海桑田形成的原因。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四)、看图释文形成概念
1、学生活动3:看图2.19——图2.24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4.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
A.裂谷B.岛弧C.海沟D.海岸山脉
5.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这说明()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难点
掌握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教法
探究法
学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
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用一些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