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稹唱和诗语言表达特点

元稹唱和诗语言表达特点

元稹唱和诗语言表达特点
元稹一生仕途失意,然而却意外造就了其诗歌上的成就,由于其失意的内心需要倾诉,所以在他仕途不顺时写了很多唱和诗,这些唱和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语言表达特点上对后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世称元九。

河南洛阳人,六世祖时迁居长安。

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831年)。

元稹的一生,命运多舛,爱情上失意,仕途上也屡屡被贬,自十五岁登明经科到五十三岁去世,短短的一生五次被贬。

元稹的兴趣不在诗歌,他一生的真正抱负是“达则济亿兆,穷则济毫厘”,诗歌只是他抒发牢骚的一个工具,然而他的仕途不顺却意外地成就了他的诗歌。

纵观元稹一生的诗歌创作,大部分都是创作于被贬时期,他一生中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都是在贬谪时期,尤其是被贬江陵、通州时期,可以这样说恰恰是政治上的失意成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

本文主要就其唱和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次韵作品大量出现
所谓次韵是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关于唱和诗的类型,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交代得比较清楚:“和诗用来诗之韵曰‘用韵’,依来诗之韵尽押之不必以次曰‘依韵’,并依其先后而次之曰‘次韵’。

”可见次韵难度最大。

在元稹的唱和诗里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次韵相酬诗,而且元白还首创了五十韵、百韵次韵唱和以及次韵组诗唱和的形式。

如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云: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

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

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

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儒风爱敦质,佛理赏玄师。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

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元稹的《酬翰林白学士代书诗一百韵》云:
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

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

逸骥
初翻步,鞲鹰暂脱羁。

远途忧地窄,高视觉天卑。

并入红兰署,偏亲白玉规。

近朱怜冉冉,伐木愿偲偲。

鱼鲁非难识,铅黄自懒持。

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

秀发幽岩电,清澄隘岸陂。

九霄排直上,万里整前期。

勇赠栖鸾句,惭当古井诗。

多闻全受益,择善颇相师。

两首诗分别以“司,知,羁,卑,规,偲,持,帷,陂,期,诗”为韵。

据卞孝萱统计,元稹次白居易韵者55首,白居易次元稹者26首。

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纵观元稹的唱和诗,无一不是平实的语言,然而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无不包含真情,无论是在情场上的生活中的还是官场失意时的唱和诗,元稹都习惯用平常语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

《酬乐天频梦微之》云: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这首诗是元稹在接到白居易的《梦微之》而和的一首诗。

白居易《梦微之》:云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诗在诗中写出了自己内心因思念远方的元稹而惆怅,即便是面对早上的微风拂面也不能拂去心中的惆怅,思念元稹但却不能见面,于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而元稹的和诗前二句写对白居易的答谢,紧接着的三四句说了自己对白的思念,但是与白不同的是自己却没能够梦见他。

简单的一句“惟梦闲人不梦君”道出了自己因思念朋友但却连梦中都不能相见的相思之苦!“文章看似不喜平”可见元稹是深解其味的。

再如《予病瘴乐天寄通中散碧腴垂云膏仍题四韵以慰远怀开拆之前因有酬答》云:
紫河变炼红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

金籍真人天上合,盐车病骥轭前惊。

愁肠欲转蛟龙吼,醉眼初开日月明。

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销雪尽意还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