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创新
实验创新之处
• 1、教材安排的实验比较零散,连贯性不强,而 我设计的实验从开课的设疑导入到最后的巩固感 知都是同一装置,贯穿整堂课使用,更有连续性 。
• 2、学生借助“你想让乒乓球在哪个位置,它就在 哪里”这个游戏,看到水中乒乓球的位置发生改变 ,使实验现象更直观,形象。使学生能实实在在 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感受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
• 水槽(也可用水盆等无盖的容器代替) • 去底的塑料瓶(瓶盖有些有孔,有些没孔) • 乒乓球 •水 • 塑料袋
实验装置与装置说明
塑料瓶
瓶盖 空气
乒乓球
水槽 水
实验过程
实验效果
• 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及实验器材,实验的对比性增强了, 实验操作起来更形象、直观。具有观赏性、趣味性、知识 性。乒乓球的上下移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空气占据了 饮料瓶的空间。
• 2、通过实验,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感受 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 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四个小实验:一是用注射器往水里注 入空气,有气泡产生;二是用塑料袋兜空气;三是杯底塞 紧纸巾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巾会不会湿;四是想办法把装 入塑料瓶的气球吹大。这四个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直观 地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占据了空间,而且第三个实验中的纸 巾容易掉下来,不好操作。
• 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效果, 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节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为 以后的学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埋下伏笔,增强了知识的联 系性和系统性。
自我评价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多种教育方法的结果,仅靠单一的传递 ──接受式教学模式是难以奏效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科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做”、通过“体验”来 养成。但是教材中许多过于开放的探究素材,需要我们执 教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甚至是创造性 的改进。才能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去合作、探究,充 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 悦,老师也觉得欣慰。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
教材分析
本实验选自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在 教学实践中,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要让学生明白空 气占据空间很抽象,有难度,这就需要借助实验现象进 行想像,从而得出结论。本次改进试图通过学生的视觉 、触觉等多种器空气为看得见,让学生认识到 空气占据空间。
• 3、改进后的实验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通过 两个游戏变得看得见,也摸得着。这样的实验在 玩中求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
•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生抽象思维 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 是本节的核心和难点。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 心强,实验既培养兴趣又提高能力,实验是本节 的关键和重点。这次改进后的实验把看不见摸不 着的空气,通过两个游戏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这样的实验学生越玩越爱玩,在玩中求知,更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