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太丘与友期行》复习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行》复习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重点字词解释
陈太与友期.(约定)行。

期日中
..(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到),太丘舍.(舍弃)去.(离开),
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同“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语
气词,表示感叹)!与人期行,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下车引.(拉,牵拉)之。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句子翻译
1. 陈太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却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离开。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不到,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8.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
四、词类活用
期日中(名词用作动词,约定)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五、古今异义词
期:古义:约定。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委:古义:舍弃。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引: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导。

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注意,照管。

六、文言句式
判断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点拨:“则是”是判断句的标志,这里是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省略句: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点拨:省略介词“于”,应为“(于)门外戏”。

2.待君久不至,已去。

点拨: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七、精读品味。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了什么?
明确: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说明他不但无信,而且无礼。

2.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明确: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

“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3.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4.“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
明确:本题运用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

属于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5.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八、探究思考: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A.不失礼。

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词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从这一方面来看,文章批评的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讲究诚信,为人正派的品格,所以不失礼。

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于千里之外。

B.失礼。

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不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九、归纳主旨: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

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有礼貌。

班级姓名学号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重点字词解释
陈太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句子翻译
1. 陈太与友期行。

2.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