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声放大器指标概要
噪声系数NF 增益Gain IIP3 Input VSWR Output VSWR 隔 离
射频通信电路
低噪放(LNA)指标分析
(1)低功耗——移动通信的必然要求
rbe
低电源电压
小的静态电流——跨导
gm
rbb ' (1 ) VT I CQ
gm 小
(2)工作频率——取决于晶体管的特征频率 fT
gm gm fT 2 (c c ) 2C
与工作点有关
取决于半导体工艺
射频通信电路
(3)噪声系数
线性网络:
(Vn I n RS ) 2 F 1 4kTBR S
双极晶体管:共射
F 1 rbb ' g R r 1 1 m S 1 bb ' Rs 2 g m RS 2 Rs 2 g m RS
射频通信电路
多级线性网络级联的噪声系数
多级线性网络级联总噪声系数
F2 1 F3 1 F F1 GP1 GP1GP 2
Te 2 Te3 Te Te1 GP1 GP1GP 2
结论:
1. 系统前级、特别是第一级的噪声系数对系统影响最大 2. 增大第一级的增益可以减少后级对系统噪声系数的影响
射频通信电路
描述晶体管的两种模型 1. 物理模型——等效电路模型 特点:模型中的每个参数均对应一定的物理意义 适用的频率范围较宽
举例:混合
2. 网络模型
型模型
特点:把晶体管视为一个双端口黑盒子,分析其端口参数 适用于特定频率、线性参数 举例:S参数 注意:应用不同的模型,分析设计低噪放的方法不同
增益取决于
信号强,增益小,以防 后级非线性失真
射频通信电路
(6)输入阻抗匹配 最大功率传输——共轭匹配 放大器与输入源的匹配 噪声系数最小——噪声匹配 宽带放大、消耗功率、
纯电阻网络 ——
匹配网络
增加噪声
电抗网络 —— 不增加噪声、窄带放大
射频通信电路
(6)输入阻抗匹配 匹配方式
a. 共源组态
1 c.电阻负 输入阻抗很大 输入阻抗 g m 反馈改变 并联电阻等于 改变 g m 达 输入阻抗
Cbe
输出点+
正向传输——压控电流源
gmvbe
输入
反向传输——极间电容 C (Cbc ) 引起不稳定的原因
CN
输出点 -
射频通信电路
改进措施
① 中和法——用中和电容抵消
由 C (Cbc ) 引起的反向传输 ② 失配法——采用共射共基(共源共栅)组 合连接
本章重点——用晶体管的混合 型模型分析、设计低噪放; 用S参数分析、设计低噪放。
射频通信电路
5.1低噪声
放大器指标
射频通信电路
5.1 低噪声放大器指标
低噪放(LNA)——高频、小信号、线性、选频放大器
指标 电源电压 电源电流 频 率 0.5μm GaAs FET 3.0V 4.0mA 1.9GHZ 2.8dB 18.1dB -11.1dBm 1.5 3.1 21dB 0.8μm Si Bipolar 1.9V 2.0mA 1.9GHZ 2.8dB 9.5dB -3dBm 1.2 1.4 21dB
射频通信电路
第五章
低噪声放大器
射频通信电路
特点:
噪声越小越好
1.位于接收机的最前端
要求有适当的稳定的增益 小信号线性放大器 线性动态范围大 增益自动控制 功率最大 传输 噪声系 数最小
2.接收的信号很微弱且变化
3.通过传输线直接和天线或天线滤波器相连 —匹配 4.应具有选频功能,抑制带外和镜象频率干扰 本章内容(1). 低噪声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2).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3).复习晶体管的电路模型
1 1 F 1 RS g m
共源MOS管
分析: ①放大器的噪声与工作点有关—— g m ②双极晶体管放大器的噪声 与基区体电阻
rbb 有关
③放大器噪声系数与信号源内阻有关
射频通信电路
(4)增益
增益要适中 增益大——可降低后级对系统噪声系数的影响 增益大——后级易产生非线性失真 跨导 g m ——由工作点决定 负载 LC谐振回路—— Q值、谐振阻抗 LNA的负载形式 集中参数选频滤波器——注意阻抗匹配 (5)自动增益控制 信号弱,增益大 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弱自动控制增益
信号源内阻
匹配 宽带放大、 增加噪声、
b. 共栅组态
d. 源级电感 负反馈改变 输入阻抗 窄带放大、噪 声性能较好
增加噪声
功耗较大
射频通信电路
(7)线性范围 衡量指标:三阶互调截点IIP3、增益1dB压缩点 注意: (1)线性范围和器件有关 (2)线性范围和电路有关 (3)输入端的阻抗匹配也会影响放大器的线性范围 从混频器向天线的泄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