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务实履职服务滨湖市场监管新发展——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无锡市滨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5年11月)第一部分 2015年工作总结今年3月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新组建的区市场监管局党委认真落实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一办三局”职能,紧扣“队伍整合变融合、监管服务抓合力”的总目标,尽职尽责不动摇,在履职中守底线,在矛盾中维稳定,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圆满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总结回顾,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工作:一、凝心聚力稳中求快求细,全面打造队伍建设新形象。
我局是全市率先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三部门,并划入原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餐饮安全监管职能的监管执法单位。
从垂管到属地,从队伍到职能,局领导狠抓“作风建设突破年”和“正风提效”主绳,本着“队伍不散、工作不乱、监管不断”的原则,稳中求快求细深度融合,强化责任担当,严明政治纪律,努力实现“队伍3+1=1,职能3+1>4”总体目标,全面打造队伍建设新形象。
一是全面布局,完成队伍整合。
统筹安排,加强调研。
对上,主动向区委区政府请示汇报,与三个上级局主动对接,就整合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积极争取解决;对外,做好与板块的沟通协调,推进胡埭、蠡湖分局筹建前期工作;对内,局领导带队走访调研基层情况,与干部职工集体会座,传递组织关心,了解思想动态,确保凝心聚力。
4月29日,滨湖市场监管局暨各基层分局正式揭牌。
人员并岗、资产并帐。
根据局“三定”方案,按照“人随事走、保留级别、适度交叉、下沉基层”的原则,择优选拔合理定岗,充实基层监管队伍。
加快行政账务、固定资产、硬件设施、办公场所的归并、迁移、改造。
规范管理,明确事权。
结合原三部门工作制度,取长补短,梳理108项制度建设清单,统一规范各类内部管理制度,为全局各项工作有机整合、有序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研究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及细则,下发年度重点、创新工作目标任务,拟定区局、分局两级事权划分实施意见,明确基层分局“三定”方案,确保办公系统正常运转。
二是以人为先,促进队伍融合。
制度强队风,促思想大融合。
开展“正风提效”专题教育、“走状元路、看创业园”登山比赛、“我身边的正能量”等主题活动,全面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党风廉政、舆情应对和防腐御险等能力,凝聚干部向心力、激发工作活力。
学习强队能,促业务大融合。
建立“领学、导学、考学”机制,实现“全员、全能、全面”学习,做到领导班子带头、全体干部参加,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指导、外出调研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升全员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
全年共组织各层面各类教育培训30多场次,受训人数1000多人次。
党建强队魂,促文化大合。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订出台《局党委年度工作意见》和11项党建工作制度,依托“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教育、纪念建党94周年、抗战胜利等活动加强党性修养。
加大对外宣传,做好门户网站、政务微信、政务微博的开发运行,加大与各级各类媒体(网络、传统媒体)的交流互动,全年共被各类媒体录用稿件225篇,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47篇,市级57篇,区级114篇。
《开启大市场监管模式》一文荣登“中国工商报”头版头条,每月一期的“新滨湖.大市场”专版深得各级领导和读者的普遍好评。
三是统理职能,推进工作顺合。
强化法治建设。
全面清理、归并原三部门行政权力1174项,加紧加快做好处罚文书的统一工作,统一处罚程序。
在市法制办的协调下,我局拟定的处罚文书及使用说明已被市法制办列为文书蓝本。
强化依法行政。
紧紧围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总体要求,严格规范证据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严把案件质量关。
强化规范指导。
加强部门间的协商沟通,规范扎口各类专项整治,对同种性质同类案源的行动有机整合、科学分解、联动出击,实现业务监管与稽查执法相互衔接、互补到位。
及时解决基层办案存在的问题,全程跟踪16件行政复议案件程序合法。
四是狠抓作风,提升效能谐合。
落实责任清单,重点建设纪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两支队伍”,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个责任”,认真梳理主体责任清单、监督责任清单、班子成员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五张清单”和“双背书”、“双谈话”、“双报告”等制度。
创新监察机制,严明岗位职责,简化审批流程,规范办事程序,落实月度工作纪实制度,加强工作跟踪督办和履职管理,制定实施《局行政监察实施办法》,开展行政执法廉政监察、行政审批效能监察、行政监管执法监察,推进行政监察与效能建设相结合。
加强行风建设。
加强纪律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统一工作台牌和外出留言牌,屏蔽购物、炒股、游戏等网站,延伸优化窗口服务,倡导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打造“快易通”服务品牌,不断提高机关服务效能。
二、紧贴“三大需求”,优化服务地方经济新常态。
全局上下遵循“稳中求细、公平公正”原则,快速转变思路,全面推进整合,保障各项职能工作有序运转,实现市场监管工作小跑上轨,努力为“最美湖湾新城”建设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紧贴“经济增长”需求,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改革。
深入推进注册资本制度、“先照后证”、放宽住所登记和经营范围、“三证合一”等登记制度系列改革举措,全面实行“基层直接办结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绿色准入环境。
自10月1日起,除个体工商户以外的12类市场主体全面实行“一照一码”登记。
10月16日在全市首推“企业住所信息申报制”,实现了政府管理从“以审代管”到“宽进严管”的重要转变。
“汽车驾驭体验馆”、“金融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创客空间”等众多新兴行业已在我区萌芽起步。
截止11月16日,全区共新设市场主体6704家,同比增长21.65%;办理代码9071件,同比增加4%;新增股权出资登记36件,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2件,成功完成全市首例企业融资租赁担保1.1亿元的动产抵押登记。
落实“年检”改“年报”制,2014年全区实际有效年报率达86.4%,其中雪浪分局有效年报率达94.62%,在全市基层分局内名列第一。
进一步深化质量品牌建设。
加强商标战略和质量振兴工作的信息互通,为企业提供帮扶,引导企业做优做强。
召开全区质量工作会议并部署质量工作目标任务,全年共申报省名牌17只、市长质量奖2家、推广“首席质量官”企业16家,新申请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11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6家,再认定著名商标12件,新申报省名牌企业7家、复评12家。
灵山景区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现场验收,成为全省服务行业首家通过“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景区。
全市首个集体商标“LSP”落户马山生物医药园区。
“无锡毫茶”申请注册为滨湖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无锡华莱坞数字电影产业园申报国家数字广告制作基地。
进一步推动标准强区战略。
新增主导国际、国家、地方标准制定共5项、参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共3项;申报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试点项目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试点项目1个,团体标准试点项目1个。
中船重工702所承担的超深水潜水器新型耐压舱省级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项目,实现了我区国际标准化组织零的突破;构建完成湖滨商业街区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标准体系,顺利完成灵山景区承担的省级地方标准《智慧景区建设规范》。
二是紧贴“社会和谐”需求,创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
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合力。
理顺集贸市场经营管理体制,探索“共管+专管”复合管理模式,积极会同地方政府落实提升市场改造方案,着力解决了荣巷勤新、太湖方庙和马山古竹三市场在创建中的老大难问题,从制度上促进市场的自我管理,加强对市场规范化管理督导和巡查力度,确保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复审顺利通过。
共巡查辖区内农贸市场142场次,专业市场12场次,开展农药残留检测17529次,发放相关公益宣传张贴画1200余份,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33份。
组织“农资经营示范店”回头看,积极探索网络交易监管,规范会展机构展销行为。
开拓新型合同争议调解机制,对全区26家旅游经营单位开展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行动和点评。
全区“基层中心合同指导站”共检查、纠正企业合同500余份,调解经济纠纷涉及金额120余万元。
开展企业年报信息抽查731家,依法纳入异常名录库的市场主体8197家,列入异常名录库后企业自行改正并申请移出市场主体74家。
强化稽查执法震慑威力。
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黑网吧”等重点领域制定“一事一策”整治方案,由执法大队牵头实施覆盖涉及民生的消费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行为的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深挖生产、流通领域的案源信息,完成多种类型案件的有效查处,成功查处了全市首起房地产强制交易案。
截止2015年10月全区共查办案件153起,罚没款金额共计450.89万元,向公安移交商标侵权案件1起,移送涉刑假药案件13起。
三是紧贴“改善民生”需求,创造良好的百姓消费环境。
加大消费维权宣传。
唱响“携手共治畅享消费”主题服务,零距离答疑解惑,及时处置消费者投诉。
“小手牵大手”科学消费观进校园、进超市体验“舌尖上的安全”、“面点DIY”公益消费体验、“医疗器械健康直通车暨体外诊断试剂质量万里行”等活动,让消费安全走近百姓,入心入脑。
抓好商品质量监测。
全年共抽检各类商品193批次,其中已出检测报告151批次,不合格43批次,合格率为71.52%。
对于检测不合格商品我局均已立案查处,还先后开展6次商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达到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目标要求。
深化放心消费工程。
围绕“百千万工程”、“电子商务领域创建”、“新《消法》的贯彻实施”三条主线,大力开展放心产品、放心服务示范创建活动。
今年共创建省级先进示范街(区)、示范企业、单位5家,市级先进示范街(区)、示范企业、单位35家;目前全区参创企业已达2200家。
分步统一举报投诉平台。
立足当前实际,实现政府12345热线平台、原三部门12315、12365、12331举报投诉平台的统一接收、分办流转、统一回复;统一规范首批电商参创放心网站建设,启动公益诉讼帮扶未成年人消费诉讼案件。
全年共接待来访咨询331人次,接受消费投诉举报1512起,办结率达95%,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343.82万元,回访满意率达100%。
三、紧扣“三大安全”,发挥依法行政监管新合力。
全局上下坚守食品餐饮、药品药械、特种设备三大安全底线,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全区未发生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安全事故。
一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突出食品安全重点监管。
综合协调,创新监管机制。
承接区食安办职责,将食品安全纳入镇、街道目标考核意见;调整区食安委组织构架,建立区、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和监管制度,创新推行食品安全巡查工作模式,完善区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和预案体系,切实提高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