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天然气接入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公司天然气接入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公司天然气接入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完成日期:2013年月日前言本评价机构作为第三方技术性咨询机构,受**公司的委托,对其天然气接入项目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工程项目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按照《安全评价导则》和《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编写规则》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本机构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公司天然气接入项目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通过评价,查找本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得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本评价报告。

本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及**公司的大力支持、配合,谨此表示感谢!目录前言 ...................................................... I I 目录 ..................................................... I II 术语和定义说明 . (1)第一章概述 (2)1.1安全现状评价评价目的 (2)1.2安全评价的原则 (2)1.3评价依据 (2)1.3.1法律法规和规章 (2)1.3.2技术标准 (4)1.3.3其他文件 (6)1.4评价范围 (6)1.5评价内容 (7)1.6评价程序 (7)第二章项目概况 (9)2.1公司基本情况 (9)2.2区域位置及周边环境 (9)2.2.1区域位置 (9)2.2.2周边环境 (9)2.2.3气象条件 (10)2.3项目基本情况 (10)2.3.1工程概况 (10)2.3.2主要工程量 (11)2.3.3 原料与产品方案 (13)2.3工艺流程 (13)2.4主要生产设备设施 (14)2.5主要建、构筑物 (15)2.6供气规模 (15)2.7公用工程 (16)2.6.1供电 (16)2.6.2给排水 (17)2.6.3通讯 (17)2.6.4机修和维修 (17)2.6.5通风 (17)2.7消防安全 (18)2.7.1消防组织 (18)2.7.2 消防设施 (18)2.7.3可依托的消防条件 (19)2.8安全管理 (19)2.8.1组织机构 (19)2.8.2安全管理制度 (20)2.8.3安全教育培训 (21)2.8.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1)2.8.5安全投入 (23)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25)3.1危险物质的辨识结果 (25)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27)3.3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27)第四章安全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 (29)4.1评价单元的划分 (29)4.1.1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29)4.1.2评价单元划分结果 (29)4.2 评价方法的选用 (29)第五章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30)5.1平面布置单元评价结果 (30)5.2生产工艺设施单元评价结果 (30)5.3辅助设施单元评价结果 (30)5.4职业卫生单元评价结果 (30)5.6安全管理单元评价结果 (31)第六章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后果 (32)第七章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33)7.1 安全隐患与整改措施 (33)7.2 建议 (33)第八章评价结论 (35)8.1 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35)8.2 单元评价结论 (35)8.3 安全评价总结论 (35)第九章与被评价单位交换意见 (36)附件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过程 (37)F1.1危险、有害物质辨识 (37)F1.2 工艺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41)F1.2.1 火灾、爆炸 (41)F1.2.2 中毒和窒息 (43)F1.2.3 爆管事故 (43)F1.2.4 触电 (44)F1.2.5 噪声 (44)F1.2.6 车辆伤害 (45)F1.3总图布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6)F1.4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46)F1.4.1 雷电 (46)F1.4.2 低温 (46)F1.4.3 其它 (47)F1.5检修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47)F1.6 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 (48)F1.7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辨识 (49)F1.8重大危险源辨识 (50)附件2定性、定量评价 (52)F2.1平面布置单元评价 (52)F2.2生产工艺设施单元评价 (53)F2.2.1安全检查表法分析评价 (53)F2.2.2危险度法分析评价 (55)F2.2.3事故树法分析评价 (56)F2.3辅助设施单元评价 (61)F2.4职业卫生评价单元 (62)F2.5安全管理单元评价 (64)附件3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68)F3.1 安全检查表(SCL) (68)F3.2危险度评价法 (69)F3.3 事故树(FTA)评价法 (70)附件4被评价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72)术语和定义说明【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现状评价】针对工程项目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设施】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和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等。

【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害因素】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程度】对人造成伤亡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尺度。

【有害程度】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中毒、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尺度。

【评价单元】为了安全评价的需要,根据工程生产工艺或场所的特点,将评价对象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

第一章概述1.1安全现状评价评价目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对本工程项目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评价,预测其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为**公司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以期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并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安全评价的原则1、遵循合法性、客观性、针对性、科学性的原则进行评价;2、遵循《安全评价导则》和《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编写规则》所规定的评价程序及与其相匹配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评价;3、遵循坚持现场勘察、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评价。

1.3评价依据1.3.1法律法规和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8、《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国务院【2004】第397号令);9、《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201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1号令);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14、《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0号令)。

16、《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1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国务院令第493号);18、《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1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3月29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1、《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61号);2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2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24、《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安监总局令第57号);2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1.3.2技术标准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编写规则》(SY/T6778-2010);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9、《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10、《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03);12、《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1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1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08);15、《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F001-2006);16、《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SY6503-2008);17、《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1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3、《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24、《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2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26、《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J 28的规定;2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2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9、《安全色》(GB2893-2008);3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3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32、《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3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5、《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AQ/T3029-2010);36、《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AQ/T3029-2010);37、其他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