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彬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东南,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塬梁沟壑区的一部份,海拔850—1200m,泾河穿越矿区中部,地势从黄土塬梁向中间泾河谷地倾斜,塬梁破碎,沟壑纵横。
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盛产苹果、梨、大枣、核桃等名优水果和干杂果,是“省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
主要支柱产业为果业和煤炭、化工,2006年全县GDP为18.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0元。
一、煤炭资源概况彬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炭、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10多种。
其中煤炭储量32.6亿吨,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系组,含煤系数17.4%,分上、中、下三个含煤段,共含煤4层。
煤炭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储量大。
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达32.6亿吨,远期储量40亿吨。
二是煤质优。
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是低灰(8.87-33.24%)、低硫(0.13-2.9%)、特低磷(0.002-0.129%)、中高发热量(6800---8200大卡/千克),与我省其它地区的煤质比较,更为突出的是煤田形成于侏罗纪,被称为“年轻的煤”,是良好的工业气化、液化、水煤浆和低温干馏用煤。
三是储存条件好。
煤田煤层储存稳定、构造简单,埋藏深度300~500米,最深达700~800米,煤层平均厚度10.64米。
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中等。
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煤炭工业的开发与建设已具雏形,已形成1万吨/年的生产规模。
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县煤炭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具有转折性、标志性和历史性的大突破:一是全县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7年煤炭产量预计达到1000万吨,同比增长33.3%;二是煤炭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5 %。
回顾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煤矿建设成效显著。
彬县境现有煤矿为:大佛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MT/a,井田面积86.3平方公,储量1249.92MT,可开采储量765.68MT,服务年限92.5年,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下沟矿井2.10MT/a,井田面积11.0平方公里,储量176.54MT,可开采储量76.49MT,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官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 MT/a,井田面积30.9平方公里,储量173.72MT,可开采储量112.92MT, 服务年限76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家河矿井0.45 MT/a,井田面积23.0平方公里,储量34.66MT,可开采储量24.26MT, 服务年限38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水帘区其他乡镇矿井井田面积22.6平方公里,储量241.43MT。
2006年全县煤炭产量750万吨。
规划建设的小庄煤矿规模为8.0 MT/a,东以17、18拐点为界;西部、南部以西—平铁路煤柱为界;北以18、27、28、29拐点坐标连线为界。
井田东西长9.0km,南北宽约7.5km,井田面积井田面积79.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051.7Mt,可采储量736.2Mt,服务年限70.8a;文家坡煤矿规模为6.0Mt/a,东以4号煤零点边界为界,南以16、17拐点坐标连线为界,西以17、19拐点坐标连线为界,北以4号煤层零点边界线为界,井田东西长10.7km,南北宽约9.5km井田面积79.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67.19Mt,可采储量474.03Mt,服务年限60.8a;雅店井田设计生产能力4.0Mt/a,西以西—平铁路煤柱为界;东及南以4号煤层零点边界线,22、23拐点坐标连线为界;北以陕甘省界为界。
井田东西长约19.0km,南北宽约3.0km,井田面积80.0平方公里,井田储量784.02MT, 可采储量293.06Mt,服务年限72.4年。
(二)结构调整有重大突破。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逐步实现了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的转变,由资源粗放型管理向严格保护型管理的转变。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三个转化”精神,坚持开发与转化并重,把转化放在首位的方针,突出煤炭主业,实施项目带动,推动了一批涉煤转化项目的建设。
着力走科技创新、项目带动、转化为主的路子。
新上了一批煤电、煤化工、煤建材项目。
1、彬县煤矸石电厂:该项目位于城关镇朱家湾村能电力公司发电厂西侧,建设规模为两台6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CFB)配两台200MW凝汽式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
工程设计装机容量为2×6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2×200MW超高压中间再热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机组出口电压为13.75KV,年发电5500小时,全年矸石耗量为1.70MT。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9.6亿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售电量为22亿千瓦时,平均税后利润10370万元。
计划2008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运营,2009年6月项目整体竣工验收。
该项目已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主厂房基础开挖基本完成,开挖土方量4万立方米;锅炉、发电机、汽轮机三大主机已定购,已完成投资5.4亿元。
2、彬长18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总投资87.46亿元人民币,由鲁能集团和煤业化工集团共同出资建设。
项目选址在彬县新民塬化工区,占地120公顷(含部分预留地15公顷)。
主要建设年产180万吨甲醇生产装置。
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省文物局和市国土、规划等部门的预审文件。
预计2008年开工建设,2011年建成投产投产。
项目建成后年均营业收入35亿元,年均营业税及附加4.17亿元,年均净利润6.7亿元。
建设该项目,可以将彬长地区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60万吨/年粉磨站:该项目总投资7660万元,已和岐山天柱水泥签定合同,完成了可研报告,正在办理土地预审手续。
该项目建成后利用煤矸石电厂排放的灰渣60多万吨,将为企业增加收入7000多万元,使矸石发电厂固体污染物达到“零排放”。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全县辖区公路总里程706.26公里,正在建设中的武银高速公路穿过矿区,其中:国、省道66.5公里,农村公路639.76公里。
农村公路桥梁27座、涵洞326道,县级主干公路8条201.67公里,乡道8条102.35公里,专用公路5条58.35公里,村道127条277.39公里。
全县农村公路等级率76.58%,油路率32.02%,公路好路率88.8%,等级公路密度41.41公里/百平方公里。
基本形成了国、省道为依托,县级公路为骨架,乡村公路为辅助,干支线相连,畅通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
建成火力发电厂2户,水力发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现有十个供电所,五个变电站。
主网110KV大佛寺变电站、35KV 前变电站、彬县城东110kV变电站大佛寺(录长)110/35/10kV变电站、330千伏变电站。
境大小河流12条,水资源总量19亿立方米。
县城供水由水帘水厂(家川水库)提供水源,水厂设计供水能力5000立方米/日,实际日供水量4000立方米/日。
完成了侍郎池调水暨城区供水补充水源工程,采用虹吸方案重力式取水,设计日调水6000立方米,减云沿程损失,每天实际可调水3500立方米,启动实施了太峪河城区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5500立方米/日,可基本满足城区及水帘、官牌矿区生产生活用需求。
拟建的家川水库是一座以供水、灌溉、防洪为一体的小(一)型水库。
大坝设计为均质土坝,坝高36米,坝长326米,底宽150米,坝顶宽5米,坝底高程1008米。
水库设计总库容52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25万立方米,建成后可缓解煤化工区用水需要。
为了开发彬长矿区,铁道部一院于2000年12月完成了西平西平铁路预可研。
西平铁路经礼泉、乾县、永寿从彬县的虎家湾开始进入位于矿区东南边沿的朱家湾,经雅河湾过泾河到大佛寺,再通往长武的马屋村到孟村。
全线新建铁路185.2公里,铁路运量1300万t/a。
三、存在问题我县煤炭工业尽管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一些自身部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直制约着我县煤炭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由于我县地方煤矿技术人员缺乏,科技含量低,从而形成盲目开采,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一是采煤方法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全县现有地方煤矿普遍以炮采为主。
高档普采、轻型综采和综采等先进的采煤方法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落后的采煤方法,不仅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相适应,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必须应用煤矿先进适用技术,改革现有的采煤方法。
二是煤炭产品结构单一,转化率低。
我县现有煤矿中,原煤生产和输出的比重过大,大量原煤以直销为主。
受资金、技术、人才诸多因素限制,原煤就地转化低,煤炭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
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气化、煤液化等优势产业和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洁净煤项目建设和劣质煤、煤矸石、与煤共生伴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接续产业的培育更是滞后,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煤炭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水平和综合效益不够理想。
三是采空区治理已成为煤矿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开采力度的加强,采空区面积围越来越大,全县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达平方公里,煤炭开采造成的塌陷,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四是煤矿安全欠账多,技术装备落后。
受历史条件限制,我县地方煤矿起点低、先天不足,矿井采、掘、机、运、通以及排水、供电系统等普遍缺乏先进技术装备,井下采用非防爆车辆运输,没有实现矿井全程电子监控,整体技术装备落后,安全基础薄弱,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较差,影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四、今后建议我县煤炭企业要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有利时机,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三个转化”的方针,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在建设能源化工基地过程中,把发展大型、特大型煤电化、一体化项目作为主攻目标,打破产业界限,以多种形式推进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气化、煤液化联营,延长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循环经济的格局。
1、建议将雅店井田编入十一五开发建设规划,优先开发建设。
雅店井田探矿权价款10.4亿元和佣金3120万元是采用贷款、员工集资等方式筹集的,按照8%的中长期贷款利率,累计40年将产生本利232.7亿元,这样会给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
彬长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电源条件具备,水资源可靠,地理位置优越,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一线两带”的保障。
今后,彬县人民将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为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