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抑郁症
2. 除了不开心之外,是否比平时更悲观或想哭?
“是”为阳性
3. 你经常有早醒吗(事实上你并不需要那么早醒来)?
每月超过1次为阳性
4. 你近来是否经常想到活着没意思?
“经常”或“是”为阳性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治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799-805.
自评 他评
医院用抑郁量表(HDS) 医院用焦虑量表(HAS)
主要特征
• 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如神经质、精神质,患者的社会支持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并且 多有一定的生活事件,尤以负性生活事件为主, 防御方式主要以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如自责、退避为主, 这些 因素中的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不足、不成熟防御方式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
• 在这项前瞻性、历时10年的队列研究中,研究者们纳入参加1项纵向健康研究的221名妇女(144名白 人妇女,77名黑人妇女,年龄范围42–52岁),观察其整个更年期的严重抑郁发作。研究对象在更年 期至少接受1次访视,131人在绝经后至少接受了1次访视。10年时,30%的白人妇女和34%的黑人妇 女至少有1次严重抑郁发作。严重抑郁发作率较高分别与下列因素独立相关:有严重抑郁史,使用精 神调节药,体质指数高,以及经历了令人难受的生活事件。但是,严重抑郁发作率较高与频繁的血管 舒缩症状或生殖激素水平无关。即使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校正后,更年期和绝经后发生严重抑郁的可 能性,仍为绝经前的2-4倍。与更年期相比,绝经后头两年发生抑郁的情况更常见,但此后的抑郁发 作有所减少。
围绝经期抑郁症
抑郁症
围绝经期
更年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抑郁症
围绝经期抑郁症
• 我国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 49 岁,围绝经期约为 45~55 岁。一般将首发或复发于围绝经期的抑郁发作 称为围绝经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on,PMD)。
• 国内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妇女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高达 30%~46%,确诊为抑郁障碍的患者约为 9%1。可见该 疾病非常常见。
治疗推荐
• 在首选的 1 线治疗推荐中,去甲文拉法辛在国内尚未上市,因此可选择 CBT 治疗,这是一种较有效的心理 治疗方法。
• 在 2 线治疗中,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单用或与抗抑郁药联用,但需注意相关风险及禁忌症;常用的抗抑郁药如 5- 羟色胺摄取抑制(如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与 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 辛缓释剂和度洛西汀)疗效较确切;另外,考虑到您目前有明显的易激惹症状,也可以选用镇静作用较强的 抗抑郁药,如米氮平。但需要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联合抗抑郁药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女性发生抑郁症的「易感窗口」
• 大量证据表明围绝经期是女性发生抑郁症的「易感窗口」之一,抑郁症状在围绝经期增加,出现可诊断抑郁 症的概率是绝经前期的 2~2.5 倍,而在绝经后下降。
更年期和绝经后易发抑郁
• 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院的布隆伯格(J. T. Bromberger)等人发现,妇女在绝经过渡期发 生严重抑郁症的危险增加,尤其是在绝经后头两年内。
PMD发生机制
• 遗传学因素决定了个体对抑郁障碍的基础易感性;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则放大了易感个体 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而应激性事件是 PMD 的触发因素。
PMD 在临床中有哪些特别之处?
• 与绝经前期抑郁症相比,PMD 抑郁程度更重,且伴发焦虑症状更为突出,躯体症状更明显;常伴发睡眠障碍(如 睡眠感缺失),前段失眠可能受焦虑、不宁腿等影响,后段失眠可能与潮热、盗汗有关。
• 此外,可有月经不调、性欲减退,或出汗、怕冷、消瘦、乏力等症。严重的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甚至出现自伤、自 杀等行为。
快速筛查与识别抑郁症/焦虑障碍方法
快速筛查抑郁症:90秒四问题提问法
识别抑郁/焦虑障碍:精神症状量表
1. 过去几周(或几月)里你是否感到无精打采、伤感,对 生活的乐趣也较少了?
“是”为阳性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抗抑郁药与雌激素治疗需权衡利弊
• 有研究显示,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 5-HT 和 NE 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一线抗抑郁药物均可对 PMD 进行有效治疗,联合体育锻炼、心理治疗等可能进一步提升疗效。
加拿大最新的一份治疗指南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此外,PMD 伴发激越、运动性不安、精神病性症状(如关系妄想、嫉妒妄想等)和疼痛等更为多见;同时,患者 治疗依从性较差。
• 临床症状常见有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稍有惊动不知所措、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常哭哭啼啼、自责自罪、主观 臆断、猜疑他人,或是怀疑自己患某种病,尤其是「恐癌症」,甚则引起自伤、自杀等行为。
PMD发病影响因素
• 既往抑郁发作史是 PMD 的强预测因子;既往存在月经前情绪障碍者发生 PMD 的风险更高;双相障碍患者在 围绝经期更容易出现抑郁发作;这提示对情绪障碍终生易感者或「性激素变化敏感者」更易于发生PMD。
• 此外,对绝经的消极认知,社会、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与配偶的关系,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元认知 特征等,也可能影响 PMD 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