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电气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电气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电气系统工程施工方案1 说明及基本要求1.1 线路敷设a) 电源进户电缆线型号及规格由供电局确定,穿钢管埋地引进户;配电间至客梯(消防电梯)、公用照明的引出线采用ZCN-YJV阻燃耐火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沿桥架及强电井敷设,至消防潜污泵的引出线采用NBV-450/750V耐火型铜芯塑料绝缘线穿保护管暗敷,以放射的形式配电给各用电设备。

b) 住户照明:配电间引出线采用ZC-YJV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沿桥架敷设至强电竖井,转接为阻燃型预制多芯分支电缆YFD-ZC-YJV,沿竖井垂直桥架至各层电能计费表箱;电能计费表箱后支线采用BV-450/750V型铜芯塑料绝缘线(接地线专用线为黄绿双色线),穿无增塑型硬质塑料管暗敷至各住户配电箱,住户配电箱后导线采用BV-450/750V型铜芯塑料绝缘线穿无增塑型硬质塑料管沿墙、楼板暗敷。

c) 公灯照明:由地下室配电间引出采用ZCN-YJV阻燃耐火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沿桥架至强电竖井双电源切换箱ALT,经ALT通过YFD-ZC-YJV阻燃型预制多芯分支电缆沿桥架敷设至各层公用照明配电箱,各层公用照明配电箱后及地下层,采用(耐火)型铜芯塑料绝缘线(N)BV-450/750V(接地线专用线为黄绿双色线),穿无增塑型硬质塑料管(PC)沿墙暗敷至各用电设备,地下层采用穿厚壁热镀锌钢管沿墙暗敷。

d) 楼宇访客系统电源引自公用照明配电箱,采用BV-450/750V型铜芯塑料绝缘线暗敷,穿管方式同照明回路。

e) 所有金属线槽及管线在穿越防火分区及楼板处均应做防火封堵;金属线槽尚应设置防火措施;消防配电设备应设有明显标志加以与别的设备区分;桥架内消防电源电缆与非消防电源电缆、常用电源电缆与备用电源电缆间应用防火隔板隔开。

f) 金属线槽敷设支架间距:水平段为1.5m,垂直段为1.0m,详见图集《线槽配线安装》96D301-1;g) 预分支电缆安装方法参照图集《预制分支电力电缆安装》00D101-7。

h) 生活泵房及消防泵房各设两路电源进线(常用、备用),电源引自小区变电所,应满足二级负荷供电要求,进户电缆线型号及规格由供电局确定,穿钢管埋地引进户;电缆进户经电表后至双电源切换箱,经分配后放射式敷设至各水泵控制箱及用电设备;生活泵房线缆采用BV-450/750V型铜芯塑料绝缘线暗敷,消防泵房采用线缆采用NBV-450/750V型耐火型铜芯塑料绝缘线暗敷。

i) 消防设备线路暗敷时应满足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1.2 设备安装a) 住宅计费电表箱挂墙安装,下边离地1.1m;用户配电箱嵌墙暗装,下边离地2m;其余配电箱下边离地1.5m;配电柜落地安装;电力配电箱均采用明装,下边离地1.5m;潜污泵控制箱墙上安装,下边离地1.5m;公共部位及住户内配电箱防护等级不低于IP40,其余部位配电箱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

b) 墙开关下边距地1.3m,距墙边(门边)0.2m;除标明外,漏电断路器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

c) 灯具:住户内要求瓷质灯座吸顶安装(供施工及验收使用);卫生间、厨房间建议采用防潮灯;电梯厅安装吸顶灯;楼梯间、地下室公用部位安装声控自熄灯;地下室配电间、电信间、自行车库照明采用T5直管荧光灯具,吸顶安装;所有应急、疏散照明灯具(带E)应设玻璃或其他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 13495和《消防应急灯具》GB 17945的有关规定。

d) 插座:所有插座均采用防护型;阳台及卫生间内的插座采用防护防溅型。

e) 卧室及客厅内的照明用插座采用10A单相二、三极组合式暗插座,下边距地0.3m;空调用插座采用15A单相三极带开关暗插座,壁挂空调插座下边距地2.2m,距墙边0.3m;柜式空调插座下边距地0.3m,距墙边0.5m;卫生间内排风扇用插座下边距地2.2m,厨房间内的脱排油烟机用插座下边距地2.0m,其余插座下边距地1.5m;阳台及卫生间内插座下边距地1.5m。

f) 卫生间内电气设备(包括管线)距浴缸侧均需>0.6m,厨房间内插座距煤气表具及管道需>0.6m,厨房间(除冰箱插座外)、阳台及卫生间内均设10A单相三极带开关插座。

g) 配电间及电梯机房内插座为单相三极插座,下边距地0.3m。

1.3 电气接地及总等电位联结a) 本工程为TT制,保护接地、等电位接地、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接地、防雷接地、弱电工作接地均利用建筑物基础及结构桩基作总接地体和等电位环,接地电阻R≤1欧姆。

建筑物内所有不带电之设备金属外壳、铠装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包括支架)及所有进出金属线槽的金属管道及所有进出建筑物之金属管道作总等电位接地联接。

中性线不得与保护接地线混淆,中性线与保护接地线在用电设备处不得并连。

金属线槽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全长须有不少于两处与PE线可靠联接。

消火栓箱金属外壳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采用BV-1×16与楼层钢筋网可靠连接。

b) 在电源进户端设一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MEB,嵌墙安装,下沿距地0.3m。

采用热镀锌扁钢40×4从接地体单独引出后与之相焊接。

所有MEB线均从MEB 端子板引出。

配电箱内的接地端、插座接地端及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壳体都必须与PE线牢固焊接。

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与进户金属管、煤气管、接地干线互相连通。

总等电位联结具体施工方法参见图集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第14页。

c) 在各层强、弱电井道、电梯机房及电梯井道内各设一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排),嵌墙安装,下沿距地0.3米。

等电位接地干线采用热镀锌扁钢40×4从接地网引出后,在地下层地坪以上0.3米处转接为铜芯塑料绝缘导线BV-1×16(PC32)沿井墙明敷引上,并与井内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排)及各层板筋焊连。

电梯井道内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排)尚需与电梯金属门和门框作局部等电位联结。

在各层卫生间内各设一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排),嵌墙安装,下沿距地0.3米,采用BV-1×16与楼层钢筋网可靠连接。

d) 为避免用燃气管道作接地极,燃气管进户处插入一绝缘段,为防雷电流在燃气管道内产生电火花,在此绝缘两端应跨接火花放电间隙,此项工作由燃气公司确定。

e) 每层弱电分线箱(配线架)与配线钢管应与各层预留的楼层主钢筋接地端子可靠连接。

弱电系统线缆保护管及金属线槽应有不少于两点可靠接地。

1.4 防雷保护a) 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Td=49.9d/a,N=0.154次/a);防雷带需热镀锌及防腐处理,防雷带支持卡高度为150mm。

b) 在女儿墙上明敷25×4热镀锌扁钢作为避雷带,明敷避雷带高出女儿墙0.15米,用支持卡子固定,卡子间距为直线段1米,转弯处为0.3米,且避雷带在屋面明敷组成的网格不大于20×20m(16×24m)。

凡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均应与屋顶防雷系统可靠连接。

防雷引下线利用结构剪力墙内两根主筋(φ≥16),该两根钢筋在屋顶连通并将其中一根引出屋面20cm与屋顶避雷带焊接,中间应与各层楼板主钢筋连接,在地下层地板将柱中作引下线的两根钢筋连通并与联合接地体连接,利用基础底板钢筋作为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和等电位接地的联合接地体。

在引下线下端距室外地坪0.5米处预埋100×100×8热镀锌钢板作电阻测试点,在引下线距室外地坪下0.8米处焊一热镀锌扁钢40×4,伸出外墙1.0米,以便在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补打人工接地极。

c) 所有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属结构和竖向金属管道等应在首、尾两端与等电位接地系统连接。

d) 本工程电源线路的雷电防护等级为D级,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的技术参数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表5.4.1-2选用。

1.5 其它a) 金属线槽需现场测定、统计,按实测数据订货(包括支架、伸缩节);直线段长度长度超过30米须做补偿处理,采用伸缩板连接。

b) 所有进、出线预埋管,须有止水措施;一层埋地、地下层管采用厚壁钢管(SC),其余楼层采用薄壁钢管(TC)。

自住户配电箱配出线路之保护管,除已注明外,均采用PC20。

2 电气系统安装工艺流程3 动力照明系统安装3.1 钢管布线安装3.1.1 钢管布线安装要求a) 钢管严禁对口焊接,镀锌和壁厚≤2mm的钢管不应套管焊接。

b) 钢管应接PE线或PEN线,镀锌钢管、可挠电线管不应熔焊连接,应以专用接地夹跨接,两点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4mm2。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可不设置跨接地线。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管路均不应作PE线用。

c) 钢管、接线盒、配件等均应按工程设计规定镀锌或涂漆。

若无特殊要求可刷樟丹一道、灰漆一道。

防腐要求较高的场所宜采用热镀锌钢管及配件。

d)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径DN≥32mm时,连接套管每端的紧定螺钉不应少于2个。

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管径DN≤25mm时,每端扣压点不应少于2处;管径DN≥32mm时,每端扣压点不应少于3处。

连接扣压点深度不应小于1.0mm。

管壁扣压形成时,每端扣压点不应少于3处。

连接扣压点深度不应小于1.0mm。

管壁扣压形成的凹、凸点不应有毛刺。

e) 在潮湿场所内钢导管之间的连接,以及钢管与接线盒等的连接处,应做防水防腐密封处理。

f) 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暗敷时,接口处的缝隙在扣压时应采用封堵措施,可采用导电胶封堵或采用胶带纸封包。

紧定式薄壁钢导管考虑工艺要求,不宜在混凝土中暗敷。

g) 管路暗敷设时接线盒的备用敲落孔一律不应敲落。

中间接线盒应加盖封闭。

h) 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进行。

i) 管路明敷(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直线段敷设)固定点间最大允许距离应符合下表:管路明敷(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直线段敷设)固定点间最大允许距离j) 钢管与管道最小距离见下表:钢管与管道最小距离(mm)k) 混凝土构件中有预埋件或建筑钢构件上允许焊接时,宜将各种支架与预埋件或钢构件焊接,而不采用抱箍或螺栓紧固方案。

l) 多管排列吊杆敷设时,应校验土建结构和吊杆载荷。

m) 混凝土构件上土建专业允许钻孔时,宜采用涨锚螺栓或塑料胀管作为紧固方案,并且钻孔直径应与胀管规格相配合。

n) 所有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均应采用镀锌标准件,各种现场制作的金属支架及钢构件应除锈,刷防锈底漆一道,油漆两道。

3.1.2 钢管布线安装注意要点a) 钢管暗敷设1) 电线管在楼板和墙内暗敷设做法见下图。

2) 楼面垫层厚度为35~5O时,可敷设DN15及以下钢管或电线管。

3) 楼面垫层厚度为50~70时,可敷设DN25及以下钢管或电线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