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梯结构原理及控制系统分析范文

电梯结构原理及控制系统分析范文

电梯结构原理及控制系统分析
第一章绪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

当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

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因此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

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
高。

在改进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
2.1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结构包括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和底坑部分、围壁部分和层站部分)和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电梯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1-减速箱;
2-曳引轮;
3-曳引机底座;
4-导向轮;
5-限速器;
6-机座;
7-导轨支架;
8-曳引钢丝绳;
9-开关碰铁;
10-紧急终端开关;
11-导靴;
12-轿架;
13-轿门;
14-安全钳;
15-导轨;
16-绳头组合;
17-对重,
18-补偿链;
19-补偿链导轮;
20-张紧装置;
21-缓冲器;
22-底坑;
23-层门;
24-呼梯盒;
25-层楼指示灯;
26-随行电缆;
27-轿壁;
28-轿内操纵箱;
29-开门机;
30-井道传感器;
31-电源开关;
32-控制柜;
33-曳引电机;
电梯的基本结构剖视图
34-制动器
图2-1
2.1.1 机房部分
机房用来安装曳引机、电控屏、限速器等。

机房能够设置在井道顶部,也可设置在井道底部。

当机房设于井道底部时,即为曳引机下
置式曳引方式。

这种方式结构复杂,建筑物承重大,对井道尺寸要求大,只有在机房无法顶置时才使用。

对于绝大多数电梯,椭均设于井道顶部。

机房必须有足够的面积,高度、承重能力及良好的通风条件。

组成:总电源控制盒、控制柜、曳引机、导向轮、限速器。

2.1.2 井道及底坑部分
井道由围壁、顶板及底坑围成一个在纳电梯轿厢和对重的有限空间。

为了出人,在每个层站开有入口。

井道的底坑深入地面,用于安装缓冲器、限速器、钢丝绳涨紧装置等。

由于深人了地面,因此要求防水,最好有排水设施。

组成:导轨、导轨支架、对重、缓冲器、限速器张紧装置、补偿链、随行电缆、底坑、井道照明。

2.1.3 围壁部分
围壁的作用是将电梯与外界分隔开,当导轨架直接安装在围壁上时,它还应承受费切力。

围壁的结构分为封闭式和空格式。

2.1.4 层站部分
层站是各楼层中,电梯停靠的地点。

每一层楼,电梯最多只有一个站;但可根据需要在某些层楼不设站。

组成:层门(厅门)、呼梯装置(召唤盒)、门锁装置、层站开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