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PPT课件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PPT课件


灾害救援的准备
体现院前急救的特点:时间 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 呼之即来,来之能救;快速、 准确、安全、有效
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
灾难医学是由急诊医学分化并进一步发展而来, 是急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其专业特点:
1.侧重于院前救护与管理(大部分工作在灾难现场 进行)。
2.包含许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内容。 3.对象为大规模人群,因此除医学外还涉及社会学、
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是急救医学发展的更高阶段, 重要区别就在于急救医学更偏重于医 疗,而救援医学是在急救医学的基础 上,更强调政府、社会的作用。除做 好日常的院外危重病的救治外,更要 做好突发事件的准备及应对。
灾害救援的准备
灾害性事故发生突然,无预兆, 给紧急医疗救援的准备带来很大的 困难,要求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日常 要为战时做好一切准备
2.迅速调查灾害,快速诊断,因地制宜 开展急救医疗工作,控制、稳定局面。
3.及时向主管部门呼救,依靠全市卫生 救援力量,分类处理伤病员,先抢救危 重伤病员,再转运经初步处置后的轻伤 病员。
4.医务人员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分秒 必争地进行急救,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驾驶员、担架员服从医务人员安排做好 相应工作。
(三)急救人员、车辆
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业从事院前急 救任务的急救小组不少于3组,每组由从 事临床工作三年以上的医生、两年以上 的护士和司机、担架员组成。
2.各急救机构配备急诊专用急救车不少 于2辆。
3.急救车车内药械、急救、通讯等设备 按卫生部相关要求装备。
4.急救车应保持车况良好,应备有监护 型急救救车。
灾害医学定义
灾害医学是研究为受灾病员提 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科学,是介于 灾害学与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现代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是急救医学的发展。由于社会、 人文、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剧烈变化,特别 是“非典”“地震”,使我们认识到,原来 传统的急救模式及运作已难适应形势的需要, 在大的疫情或突发事件中,单纯的急救治疗 已不能完全应付局面,必须有政府、社会的 参与,国家将急救中心更名为紧急救援中心。
心理学、管理学等。
4.不仅研究突发灾难,也包括渐变灾难。
灾难急救医学:
(一)灾难间歇期(灾难前期) 1.建立较健全的社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与救
灾医疗网络。 2.制定救灾预案:要求分类制定、符合国情、
反复演练修正、组织人员物质落实。 3.急救医学技能、药物、设备研究。 4.及时信息交流提高。 5.其他相关的技术与设备研究。
②红色:重度;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或处理的 伤、病员。
③黄色:中度;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的伤、病 员。
④绿色:轻度;基础生命体征正常,可暂时 不处理的伤、病员。
谢 谢! Thank you!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工作流程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 李远建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和经济高
速发展,但各种灾害事故和突 发事件又频发的时期,急诊医
学共事件分类
自然灾害:水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
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生产安全、交通、公共设施设备事
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灾害救援的准备
包括:急救人员、车辆、药 品、器械、通讯设备、急救预 案、现场急救规范(搜寻、检 伤、分类、急救、转运、分流)
基本装备
a:心电图机
b:监护除颤仪
c:复苏箱
d:外伤包(止血包扎用品)
e:出诊箱
f:吸痰器
g:输液泵
h:血糖仪、生化仪
I:担架单、床单、手套、照明设备等用品
必要时加配呼吸机。
③第三梯队:急救医疗网络后续车辆、医 护、司机及相关人员。
3.急救专家组
①建立急救专家组,急救专家由本地重点 学科副高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②在本地发生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 害事故时,急救专家能确保在10分钟内 出发,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指导并参 与急救工作。
③急救专家除有精湛的技术外,还应具有 团结协作、以大局为重的团队精神,在 处置突发事件时,服从当地120指挥中心 的统一指挥。
2.重大事故 伤病人数10人以上,或死亡3人以上(或涉及外 籍公民和有社会影响人士),事故基本得到控 制,伤亡人数基本不再增加。
3.特大事故 伤病员20人以上,或死亡6人以上,事故趋势继 续发展,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二、灾害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一)指挥机构和120指挥系统
1.灾害事故急救医疗指挥机构由当地卫生行政 部门和卫生应急机构组成。决定各级应急预案 的启动。 2.“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是区域内院前急救 医疗统一的指挥调度机构。 3.急救医疗机构应与当地120急救指挥中心共 同组成急救医疗网络。 4.120急救指挥中心与所有急救机构的急救车、 急诊科之间应安装专用的有线、无线通讯设备, 并保证设备的运行和完好。
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是立足于医院外社会大环境下的一项 医学科学性很强,但同时又是学科交叉很广的应用 科学。实施现代医疗救援,特别在意外灾害、突发 事件的处理上,还涉及到信息掌握、通讯工具、组 织专业队伍、应急医疗装备、行动方式、处理程序、 救生脱险,以及政府的运作程序,社会人群的参与 等多方面问题,单靠急诊工作的知识、经验、技能 是无法在现场开展最有效的救治和医学监护的。
③特大灾害事故伤病员特别多时,应遵照 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按急救预案分流。
④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伤病员原则分流 至当地最高级别医院救治并相对集中。
四、灾害事故现场急救流程
1.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忙而不乱 ①灾害事故现场在卫生救援组织未到达之前, 由当地政府、公安等部门组织群众自救互救, 并向上级政府及急救指挥中心呼救。 ②急救指挥中心接到呼救后,立即指挥调度人 员、车辆、设备、药品等,以最短时间、最快 速度奔赴出事地点。 ③救治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救命后治伤。
(二)救灾期
以急救医疗体系为基础,启动救灾医疗网 络,必要时呼请外援。
1.建立临时医疗卫生保障指挥机构。 2.急救人员尽快到达现场,抢救工作分步
进行,寻找伤员,验伤分类,分级救治、 转运疏散。
3.分级救治分现场、灾区医疗站、医院三 级。
现场急救的实施:
1.由公安、消防、医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
员组成急救队按规定进入灾区。 2.迅速划定并管制有害灾区,防止无关人
员进入。 3.划定一至数个伤员集合点,经现场急救
后的伤员集中到伤员集合点,集合点应 设在靠近灾区,便于转运的安全地点。
4.相关车辆必须按规定方向运行,防止阻 塞影响抢救,有条件则开辟直升机着陆 地带。
5.急救队中设:①医务联络员(支援,联 络);②医疗检伤员(伤员分类编组、 了解各医院情况,使附近医院保留一定 应急应变能力);③医疗运输员(指挥、 指导急救车辆搬动与运送伤病员)
(二)灾害事故急救组织
1.建立各级急救领导小组 各级急救机构应成立由领导和相应科室
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现场急救、 转运和组织院内急救。
2.组成急救梯队
①第一梯队:由事发当地急救机构当日急 救值班的车辆、医护人员、司机、担架 人员组成。
②第二梯队:当地卫生应急部门领导、急 救指挥中心值班领导、专家、司机及所 有增援的急救应急队伍组成。
报告内容 ①灾害事故的性质,现场准确地点与路线。 ②人员伤亡情况:伤亡人数、受伤程度和 部位;已采取措施和急需支援的内容 (车辆、药品、器械)。 ③重要伤、病员的身份,以及后送情况。 ④事故是否已被控制,有否发展趋势。
2.驾驶员应将车辆停放在便于开展急救和 分流的安全地点。
3.当地卫生行政领导到达前急救医生临时 担任现场指挥任务。
②与当地卫生领导和急救专家迅速查看 伤病员并再次检伤分类,准确统计现场 伤亡人员的数量。
③保持与“120”指挥中心的联系,紧急 调动急救资源。
④及时联络领导机构,在省、市和卫生 行政部门领导下统一开展现场急救,并 与其它应急系统(公安、武警、消防、 交通、军队)联络,协调配合做好现场 救援工作。
⑤利用当地条件组织急救医疗和转运, 对重伤和必须进行紧急处理的伤员进行 当地急救。
4.通知有关人员(各级部门领导、需继续 增派的急救单位),迅速赶往急救现场 或按领导指示到指定地点报到、集结、 待命。
5.通知相关网络医疗机构按急救预案集中 车辆,人员,各医院急诊科做好接收伤 病员准备。
6.根据现场汇报和领导指示派出增援车辆、 人员。
(二)第一梯队现场急救流程
1.最先到达现场的急救小组应立 即了解现场的情况,及时进行检 伤分类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
⑥根据事故性质、伤病员情况请示现场 总指挥,确定分流地点和人数,果断组 织伤病员的分流。
⑦指挥车驾驶员作为医疗运输员与交警 配合负责调配和指挥现场急救车辆。
3.现场分流原则
①灾害抢救现场的分流应由120急救指挥 中心统一指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统一安排。
②伤病员的分流遵循就近、专科、实力和 承受能力的原则合理分流。
5.指定专人向患者家属及单位领导讲明 病情及预后,取得家属及单位理解与配 合,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6.指定专人向卫生主管部门汇报救治工作 进展情况。
7.院前急救人员填写《伤票》,院内医护 人员做好分流病员的病情、抢救记录, 与接收转运伤病员的医护人员认真做好 交接工作。
8.急救医生对现场进行搜寻和对伤员进行验 伤、分检。可采用分检卡对伤员分检: ①黑色:已死亡。
三、灾害事故的应急流程
(一)指挥调度流程 1.“120”在接到事故呼救电话后调度员应立即 做出反应:详细了解事故性质、地点和伤亡人 数。 2.迅速调度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急救机构人员和 车辆前往事故地点,并根据事故性质调度其它 值班车辆赶往现场或待命做好应急准备。 3.向急救指挥中心领导、当地卫生局应急办和 局总值班报告:灾情性质、地点、人数、伤情、 灾情趋势(是否发展)、已经采取的措施、现 场急需的救援物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