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井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固井是钻井工程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钻井工程的成败和油气井的寿命,而且影响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整体效果。
为保证固井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固井工程必须从设计、准备、施工、检验四个环节严格把关,采用适合地质特点及各种井型的先进固井工艺技术,确保质量,达到安全、可靠、经济。
第三条固井作业必须按固井设计执行,否则不得施工。
第二章固井设计第一节设计格式与审批第四条固井设计格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xx井xx套(尾)管固井设计》要求执行。
第五条固井审批程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节套管柱强度要求第六条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SY/5322-2000执行。
其中,在高压气井和超深井的强度设计时,必须考虑密封因素。
对安全系数的要求见下表数据。
第七章套管柱抗挤载荷计算在正常情况下按已知产层压力梯度、钻井液压力梯度或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值计算。
遇到盐岩层等特殊地层时,该井段套管抗挤载荷计算取上覆地层压力梯度值,且该段高强度套管柱长度在盐岩层段上下至少附加50m第八条套管柱强度设计应考虑热采高温注蒸汽过程中套管受循环热应力的影响。
第九条对含有硫化氢等酸性气体井的套管柱强度设计,在材质选择上应明确提出抗酸性气体腐蚀的要求。
有关压裂酸化、注水、开采方面对套管柱的技术要求,应由采油和地质部门在区块开发方案中提出,作为设计依据。
第三节冲洗液、隔离液和水泥浆要求第十条冲洗液及隔离液1、使用量:在不造成油气侵及垮塌的原则下,一般占环空高度的300~500m。
2、性能要求:冲洗液和隔离液能有效冲洗、稀释、隔离、缓冲钻井液,与钻井液及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能控制失水量,不腐蚀套管,不影响水泥环的胶结强度。
第十一条水泥浆试验按SY/T5546-92执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稠化时间、滤失水、流变性能、抗压强度等。
对于定向井的自由水测定,应先将水泥浆置于井底循环温度条件下,测试装置倾斜至实际井下斜度或45°,然后测定自由水。
尾管固井的最短水泥浆稠化时间,应从配浆开始至提出(或倒开)中心管并将残余水泥浆冲洗至地面的总时间,再附加1~2h;分级固井的一级水泥浆最短稠化时间应从配浆开始至打开循环孔并将多余水泥浆冲洗至地面的总时间,再附加1~2h。
第十二条水泥浆试验温度以施工过程中水泥浆可能遇到的最高温度为依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方法之一确定:1、实测法:实测井下循环温度或静止温度,2、经验推算法:注水泥循环温度(T)的经验计算公式:T=钻井液循环出口温度(℃)+套管斜深度(m)/168(m/℃)其中,钻井液循环出口温度取钻井液循环1~2周时的出口温度。
3、地温梯度法:井底静止温度(T静)计算方法如下:T静=地面平均温度(℃)+〔地区地温梯度(℃/m)×套管斜深度(m)〕其中,地面平均温度为地表以下100m处恒温层的温度。
第十三条水泥浆必须控制滤失量,一般井固井水泥浆滤失量应小于150ml(6.9Mpa,30min),气井和尾管固井控制水泥浆控制滤失量小于50ml。
根据地层条件,充填水泥浆滤失量一般不大于250ml。
第十四条生产套管固井水泥石的最小抗压强度要求:封固段顶部水泥石的24~48h抗压强度不小于7Mpa,产层段水泥石24~48h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其养护压力和温度依据井深条件而定。
第十五条凡有较厚盐岩层、钾盐层、复合盐岩层或石膏层固井应做到:1、配浆水加盐量至饱和,达到结晶盐开始沉淀,其密度在 1.18~1.2g/cm3之间。
2、控制饱和盐水水泥浆密度2.0.~2.3 g/cm3之间,水泥浆滤失水≥250ml。
3、冲洗液和隔离液应能够控制岩层溶解,水泥浆返高应至少超过盐岩层顶部150m。
第十六条封固盐水层时,水泥浆的含盐量与地层水矿化度相匹配。
第十七条定向井固井时应适当提高水泥井的粘度,控制自由水量小于0.05%,滤失量小于50ml(6.9Mpa,30min)。
第十八条井底静止温度超过110℃时,在水泥中加入30~40%的硅粉。
第十九条对于漏失井,为防止固井施工时可能发生的漏失,必要时可在水泥浆中加入堵漏材料或采用其它措施。
第四节注水泥设计第二十条固井水泥浆密度应至少比同井使用的钻井液密度高0.1~0.2g/cm3。
第二十一条冲洗液、隔离液的接触时间一般不少于7min。
第二十二条依据测井井径计算注水泥量,附加系数根据经验而定。
第二十三条对于小间隙井固井,一次封固段不宜过长。
215.9mm井眼下入177.8mm套管的一次固井封固段长度一般不超过1200m;152.4mm 井眼下入127mm套管的一次固井封固段长度一般不超过600m。
第二十四条施工压力控制1、环空静液柱压力与环空流动阻力之和应小于地层破裂压力。
2、固井设计中注水泥施工应根据井下情况和设备状况控制施工最高压力。
3、固井设计中必须明确坚持“三压稳”,即固井前压稳、固井过程中的压稳和候凝过程中水泥浆失重时的压稳。
第二十五条注水泥应采用流变学设计,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具体井况,采用适宜流态。
第三章固井前准备第一节井眼准备第二十六条井身质量、钻井液性能要求1、通过循环确定正常循环压力。
通井及注水泥前以不小于钻进时的最大排量至少循环两周,达到井下正常,调整钻井液性能达到注水泥设计要求。
确保井壁稳定,不垮塌,不漏失,钻屑清除彻底,井眼畅通无阻。
2、对阻卡井段要认真进行划眼。
3、漏失井在下套管前必须先进行堵漏,正常后方可下套管。
4、高压油气井下套管前必须压稳。
当地层漏失压力和孔隙压力差值很小容易发生井漏时,对于气井固井可以控制油气上窜速度小于15m/h,油井固井可以控制油气上窜速度小于25m/h。
第二十七条受井身结构限制造成设计套管与井眼环空间隙小于19mm时,在必要时采取扩眼等相应措施。
第二节水泥及外加剂检验。
第二十八条必须使用符合GB10238-1998的油井水泥和检验合格的外加剂。
油气田分(子)公司的质检中心必须加强质量检查,不合格的产品不许使用。
固井前必须对所用的水泥、外加剂、外掺料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固井。
各油田公司应制定相应的油井水泥和外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注水泥施工前必须取现场水、水泥、外加剂样品,并按设计规定条件做现场复合试验,无试验报告不准施工。
第三节套管第三十条下井套管排列应符合SY/T5396-2000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要求按SY/T5396-2000对送井套管逐项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甲方监督进行复查。
检查内容:1、管具公司(管子站)检查项目①接箍、管体、螺纹外观;②钢级与壁厚;③直线度;④长度;⑤锥度;⑥通内径;⑦螺纹机紧度;⑧紧密距;⑨探伤;⑩静水压力试验。
2、井场检验项目①接箍、管体、螺纹外表缺陷;②钢级与壁厚;③直线度;④长度;⑤通内径;3、特殊螺纹套管检验项目与方法应按定货合同规定或推荐项目与方法检查。
第三十二条深井套管必须送达股份公司指定检验单位进行检验。
第四节工具附件第三十三条除要求生产厂家要有严格的产品检测程序,保证出厂的产品质量外,各油田公司也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检测。
第四章固井施工作业第一节下套管作业第三十四条下套管要求1、螺纹保持清洁2、必须使用符合SY/T5199-1997 标准的套管密封脂。
3、使用专用套管液压大钳,套管上扣扭矩必须按API标准规定值,特殊螺纹按照特殊螺纹标准规定执行。
4、下套管作业按SY/5412-1996执行,下套管必须有下套管记录。
5、推广采用气动卡盘吊卡下套管。
第三十五条不准超钻机安全载荷下套管。
第三十六条应合理使用扶正器以保证套管居中。
扶正器安放位置和方法参照SY/T5334-1996执行,也可以按照经验做法确定扶正器的数量和安放位置。
第二节注水泥作业第三十七条应在现场监督组织下进行施工前检查,检查内容:1、洗井质量、洗井液性能、排量。
2、钻井液、隔离液或冲洗液准备及水泥试验数据。
3、水泥车、压塞车、供水系统、供灰系统及水泥量。
4、管汇试压。
5、测量仪表、、记录装置、钻机提升及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指重表、泵压表。
第三十八条注水泥必须按设计连续施工,水泥浆密度必须保持均匀(±0.02g/cm3),保证施工一次成功。
第三十九条固井候凝1、表层及技术套管的候凝时间应保证其水泥石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否则不能再次开钻。
2、固井采用井口敞压方式候凝。
若浮鞋、浮箍失灵,必须采用憋压方式候凝时,应控制井口套管压力高于管内外静压差1.0~2.0Mpa,并由专人负责观察井口压力并放压。
3、不允许在受拉力的情况下卸联顶节,防止井下自由段套管螺纹松开。
第四十条套管头试压指标与套管柱试压指标相同。
第四十一条凡未装采油树的井,井口应戴井口帽,表明井号,在寒冷地区,井口套管应掏空3~5m,防止井口冻裂。
第五章特殊情况及特殊工艺固井第一节尾管固井作业第四十二条对上层套管必须通径、刮管。
裸眼段应认真通井划眼,彻底洗井。
第四十三条尾管必须采用悬挂器悬挂。
第四十四条怀疑上层套管磨损严重时,应先试压或测微井径检查。
第四十五条在套管重迭段、套管鞋处及悬挂装置部位应加1~2只刚性扶正器,裸眼段按设计加扶正器。
第四十六条尾管与上层套管的重迭长度一般控制在60~250m。
第四十七条尾管固井施工应严格按尾管固井作业规程SY/T5701-95和尾管固井技术要求SY/T5475-92执行。
1、悬挂位置选择在外层套管厚壁井段、水泥胶结质量好并错开接箍的位置上,并满足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2、悬挂器坐挂后,卡瓦悬挂处的最小流道面积不小于重迭段最小环隙面积的60%。
3、至少应有两道回压密封和尾管胶塞与座落接箍碰合后形成的附加密封。
第四十八条尾管悬挂器入井前要做好地面检查、测量和试压。
第四十九条应严格控制尾管的下放速度,要求下放速度均匀,下放时间每立柱不少于1.5min。
第五十条尾管注水泥1、尾管注水泥时的各种注替量要准确。
2、浮鞋、浮箍必须可靠。
3、下套管前应确保井下无沉砂、无油气水侵、无阻卡、无垮塌、无漏失。
注水泥前洗井不少于两个循环周,要特别注意钻井液的除气。
4、冲洗残余水泥浆时应上下活动钻具,并等残余水泥浆全部返出地面后方可起钻,并灌满钻井液。
第五十一条尾管回接1、尾管回接筒必须居中,长度不少于0.7m。
回接后按设计进行密封试压,回接套管必须注水泥封固。
2、回接套管前应下带有水槽的洗锥,对回接筒进行检查与修整,并校核回接筒深度。
3、根据回接筒校核深度,准备好回接套管,调节井口高度。
回接套管必须加入适量的扶正器。
4、回接套管柱强度设计按第六条执行。
第二节分级注水泥作业第五十二条根据井下情况采用分级注水泥工艺及相应的工具类型。
分级箍强度应不低于与其连接的套管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