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班主任真好——读书笔记

做班主任真好——读书笔记

郑丹敏
澄海区道南小学
做班主任真好
——读《致青年班主任》有感
去年,参加澄海区中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征文活动,很荣幸获得一个与其他获奖者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经验的宝贵机会。

而那次的交流与分享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书籍的兴趣。

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踏上教书旅途的我,已担任了一年零一个月的班主任,这其中的艰辛与苦楚是我在大学校园里不曾想到的。

还记得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校长曾问“你觉得自己当班主任,可以吗?”那时的我刚刚毕业,充满激情和斗志,立马就答应了校长的要求。

因为有人说过:“教师不担任班主任,是一种缺憾,是不完整的教育人生”。

所以,尽管这一年零一个月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时常感慨“要是不当班主任,那该多轻松呐!”但,我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回想起自己读书那会儿,总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是那么的轻松那么的悠闲。

而这一年零一个月的亲身经历才使我对班主任这个职位有了不同的感受——班主任的工作并不轻松,它需要的是你的细心、耐心、恒心。

国庆长假,是修养身心的好机会。

一天无意中浏览到一条微信“做班主任真好”,很是惊讶!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本书的前言。

这本书是全国著名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所写。

书中并没有生动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

有的就是张老师的亲身经历和给青年班主任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建议。

读着书,就像是在与张老师谈话一般。

“做班主任真好”这句话便是我读完整本书的动力,我一直在寻觅这句话的真谛,尤其是对于刚刚踏入社会,踏上讲台的我而言,这句话显得很单薄。

终于,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当初,不情愿地走上教师岗位,后来想,与其别别扭扭地做教师,不如快快乐乐地教书育人;与其做一般的任课教师,不如挑起班主任担子。

班主任或许只是一个微笑,一句轻语,一次抚摸,带给学生的很可能就是一生的希望。

这样看,当班主任真好”。

这是张老师对读者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多么真实、多么亲切的话语啊!我想张老师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感恩,那是因为他是真的在用心做班主任。

读着张老师的文章,一句、一段话、一个建议,都常常让我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

文中张老师有这么一段话:不少班主任一向擅长板起面孔、摆出凛凛然的样子,追求不怒而威的效果。

这固然是“师道尊严”的表现,但岂不知,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做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

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我却感同身受。

尽管自己担任班主任的时间很短,但也能深刻
地体会到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年,可是不少教师还没有从旧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还把学生当成看管的对象,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师生民主、平等。

和谐”。

“师道尊严”还是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真正把教育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成就学生。

因此,“师道尊严”不应该成为阻挡师生关系友好发展的绊脚石。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注意培养“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幽默是一杯清茶,滋润你的心田;幽默是一阵清风,让你展开笑颜。

“现在的班主任工作,真是太琐碎了!”“班主任这碗饭,真是越来越难吃了!”不止在教书的过程中,听到了这样的抱怨,甚至在网络上也看过优秀班主任曾发过这样的牢骚。

而张老师他在书中也多次提到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事情很多,自己完不成,就像欠下一笔债,天天完不成,就天天欠债,这样久而久之还会心里不安。

多么生动的一番话,但他也就此给青年班主任提出了建议:在台历上写下明天必须办的事情。

具体操作是:为防止遗漏,建议一天结束的时候,用一两分钟思考一下,然后在台历上记下第二天必须办的事情,而且按轻重缓急排个次序。

记下的事情是必须办的,可办可不办的不要写,想办却没有时间办的更不能写。

每周周末,订好下周计划;每月月末,订好下月计划;每个学期开始之际,订个学期计划。

这样工作起来就会有条不紊,效率自然会提高。

除此以外,张老师还建议青年班主任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

在这一点上,我想许多班主任都没有意识到,甚至还会觉得诧异,为何要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呢?但张老师却领会到这其中的奥秘。

他觉得“教育事业是年轻的事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年轻之心,而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是修炼一颗年轻的心的好办法”。

张老师的话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不停地反思:担任班主任时间还短,但这一年零一个月也深深地体会到心累。

在学校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有时还要处理学生的突发状况,回到家已经是心力交瘁,时常会将这种不良的情绪带给家人,甚至在他们面前发牢骚,抱怨,这不仅仅给家人传递了负能量,更多的是让家人担心自己。

想想自己才从事教育工作多久,就带着那么多的牢骚和抱怨,那这条道路还能走多久?是吧?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现在的我正在往张老师的建议中去努力。

是啊,作为一个青年,我们更不能未老先衰,不能过于沉重,不能忧心忡忡,不能满怀牢骚,不能怨声载道。

生活中的我们需要忙碌、紧张、竞争、奔波、辛苦,但也需要轻松、休闲、逍遥、浪漫,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让我们的心情更舒适更美好。

青年班主任既要会工作还要会休闲,亲近家庭,让我们都能做一位充满正能量的青年班主任吧!
看着张老师一个个真情流露的故事、一句句振振有辞的话语,一条条脍炙人口的建议,
我找到了安慰,更找到了动力。

没错,班主任工作大有可为,而青年班主任更应该自觉地增强“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的意识。

树立“班主任工作大有可为”的观念,时刻保持教育激情与热情,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

我想,张老师之所以如此成功,与他的职业观——“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分不开的。

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他从第一年教书一直坚守到退休。

试问有多少班主任能如此?张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眼里有学生,更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虽然“眼中”和“心中”两词仅有一字之差,但在内容上却有天壤之别。

一般的班主任能够天天生活在学生中间,学生有个头疼脑热,班主任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学生的喜怒哀乐挂在脸上,班主任能够洞察秋毫。

这样的班主任是称职的。

但是,仅仅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远远不够,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

确实是这么的一回事!教书育人,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孩子们的心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曾经这么说“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

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

所以教育就是心灵与心灵相容相通的过程,师生之间最美的风景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感情的交汇。

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孩子们和我一样都是“吃软不吃硬”的。

在处理某些问题学生上,循循善诱未必不是个好办法。

以理晓之,以情动之,用道理使学生“晓之”,用充满感情的方式使学生“动之(感动)”,而不是用冷冰冰的道理去训诫他,有时冷冰冰的语言反而会让学生感觉不适,进而对班主任产生反感。

这就与班主任教育学生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就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态度粗暴或者冷言相对,或者视个性强、不易教诲的学生为不化顽石,从而弃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然只是一种诲人方式,但其中的学问非常多,正如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只要有心,就能得法,就一定能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更有学生”。

张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我的生命在学生的事业中延伸”。

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

在担任班主任时,在看着孩子们长大的同时,我感觉自己也在成长,鲜活的教学事例不但教育了孩子们,更教育了我。

是教师,让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蒙昧走向文明;是教师,用赤诚的爱感化着一颗颗童心,在孩子的心灵播种下希望,收获了美好。

但也是孩子们,用他们的纯真与可爱感化了教师,看到孩子们的童真的笑脸,试问教师心中还会有一丝丝不光明吗?尽管踏入教
书旅途才不久,我也从中明白我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而这对我来说,也将是一种珍贵的思想收获。

读完张老师的书,我获益匪浅。

虽然我不能断言班主任工作是否会成为我一直坚守的责任,但至少目前我就是一名班主任,我想我已经懂得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它了。

社会给予教师很高的评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手握金钥匙的人”,这使得我更加明确了每一位班主任或者每一位将要成为班主任的青年都要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本质和价值,时刻提醒自己:自尊自爱,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完善班主任的形象,无愧于时代给予教师的赞誉!
参考文献:
[1]张万祥.《致青年班主任》 [M].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杜德栎.《简明教育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