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用数队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从小对军营就有一种神秘感和向往感,他们渴望了解军营里的一些事情,所以选用军营生活为素材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取大量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选用了大量用数对描述位置的实例,如队列、小区布置、瓷砖的铺设等都应用了数对的知识,这些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体会数对的作用。
一、单元学与教建议1、注意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因为数对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知识,熟悉的情景便于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
所以在教学信息窗1的内容时,除利用教材呈现的整齐的队列认识数对外,要结合班级同学的座次、同学们课间操的队列来学习理解数对。
2、找准学生的起点,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方向与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与看简单路线图。
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是,重点应该让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体会到只有将方向与位置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要让学生亲自参与现实活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巩固、拓展知识。
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学生只有在应用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为此除重视课堂的教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结合实际进行应用。
第二单元 垃圾处理-----通分备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
2、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假期中,同学们通过看报纸、看新闻,你都了解了哪些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医疗、战争、质量、环境等)。
下面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环境问题之一——关注污染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情景图中得到的信息。
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
2、学生提出问题:①填埋处理的垃圾和堆放处理的垃圾哪类多?②填埋处理的垃圾和回收处理的垃圾哪类多?……3、重点指出问题①填埋处理的垃圾和堆放处理的垃圾哪类多?进行解决。
师:怎样比较52和73的大小呢?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自己的解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解法一:把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
在讲解这种解法时,让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把52和73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52= 7572⨯⨯=3514 73=5753⨯⨯=3515 3514<3515 52<73 解法二:把分子化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52= 3532⨯⨯=156 73=2723⨯⨯=146 156<146 52<73 解法三:把分数化成小数。
板书:52= 0.4 73=0.45 0.4<0.45 52<73 解法四:画出线段图。
4、让学生观察,这四种解法,哪种比较简单?5、请学生用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来比较43和65的大小。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方法一: 43=6463⨯⨯=2418 65=4645⨯⨯=2420 2418<2420 43<65 方法二:43=3433⨯⨯=129 65=2625⨯⨯=1210 129<1210 43<65 师:想一想,通分时,用哪个数作公分母比较简单?最后总结: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最简单。
6、请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把3/10和4/15通分。
三、巩固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订正。
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重点指导几道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 通分1、52= 7572⨯⨯=3514 73=5753⨯⨯=3515 3514<3515 52<732、52= 3532⨯⨯=156 73=2723⨯⨯=146 156<146 52<733、52= 0.4 73=0.45 0.4<0.45 52<73 4、画出线段图。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备课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教师:观察情景图这些物品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吗?你熟悉的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
(教师板书:面)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
(板书: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
(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
(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正方体特征。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三自主练习:1、第1题学生同桌先互相交流,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巩固长方体的特征。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后作业:自主练习第3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备课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并探究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借助分数连加的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把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并逐步学会先约分后计算及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以前学过许多乘法计算题,有两个数相乘、三个数相乘等等,同学来回忆一下,像9×3 表示什么意义? (9个3相乘)。
4×6呢? 12×10 呢〉?刚才我们举的例子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请看课本的40页。
二、教学新知:1、 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的意义。
1)出示信息窗的题目问:从图中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要想求出做这个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该怎样列式?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有可能有同学用加法,用同学用乘法,这样正好可以通过加法和乘法算式的比较,让学生明白,12 +12 + 12 +12 + 12 +12 可以写成12×6,从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这样引导:你能联系图上的意思,把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算式和旁边的加法算式比较一下,说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和刚才复习的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一下,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与整数乘法相同的意2、 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
师:根据上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12 ×6表示什么?既然12 ×6可以是表示6个 连加,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得数吗?(学生自己算,不会的可以讨论。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12 +12 + 12 +12 + 12 +12 可以怎样用简便方法算出分子是意义,12 ×6表示什么?既然12 ×6可以是表示6个 连加,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得数吗?(学生自己算,不会的可以讨论。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