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读后感在本书中,作者采用通史的方式,以时间为经,以前述的七大剖面为纬,以新闻事业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展开为主干,移步换形,力求藕断丝连,将西方与世界新闻传播事业史的宏观画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本书涵括的主要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埃及、南非、巴西和墨西哥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国这家新闻传播的介绍,包括外国新闻传播史上所有重要的关节点。
在远古时期,人类只是通过发出一些简单的,来源于身体结构的声音、姿势、手势等体语来传递信息。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传播需求的增大,人们逐渐创造出一套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传播方式,如标志、声光图式及一些象形符号和表意符号。
真正使人类传播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是语言的产生。
随着人类的发展,生活内容的丰富,传播活动的频繁,口头传播的局限性日渐显现,于是人类研制出文字及书写材料,传播史上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
随着印刷术发明,近代的印刷传播随之发展起来。
20世纪初电子传播工具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子传播时代。
20世纪后半期,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得以应用,宣告国际互联网传播时代的到来,了解从各个阶段依次过度到下一个阶段的过程,将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人类的生存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
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还表明,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能力是随着媒介的改良与发明而增强;传播活动的形式,也是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每一个新闻传播新时代的到来都以技术的突破为前提,即它对传播技术的进步有依赖性。
这就是我们以此作为新闻传播史历史分期的依据和道理。
传播发展的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每一次技术都使人类的传播能力有了飞跃。
这种传播能力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的积累、升华、传递这是人类发展和生存和发展基本的一面。
在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发面的需要,不断想法设法革新和发展传播技术。
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外国新闻传播史》这本说在对这个复杂矛盾的现象进行剖释,从中探索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
世界新闻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从落后到现如今的发达阶段,新闻的传播介质也发生了大的变化。
从之前的石头到今天的电子。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总论按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国际互联网传播五个部分予以论述。
下面就简单的谈谈外国的新闻传播的发展及演变吧!1)公元前500年新闻信的出现它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由新闻信,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
官方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
这些信件当时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新闻信,现在是可贵的历史资料。
2)公元前59年,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那时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书写内容多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
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3)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了《威尼斯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4)《富格尔商业通讯》16世纪德国富商富格尔家族开设的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集的。
当时欧洲各国有些大的商行或银行,在总行与分支机构之间常有互通消息的信件,主要供业务参考,也有选择地摘抄一些售与外人阅读。
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集的《富格尔商业通讯》就是其中很有名的。
5)16世纪末的《新闻书》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
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
多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
6)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原因在于政党自身政治目的的需要和报刊对政党经济上的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7)廉价报纸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其特点的: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8)电子传播电子传播指的是20世纪兴起的广播和电视这两种大众传播媒介。
包括广播和电视。
其意义:广播和电视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新闻传播,由印刷传播为主,进入了印刷传播与电子传播并驾齐驱的现代大众传播时代。
又因电子传播能跨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它为人类传播活动树立一个新的里程碑。
9)国际互联网传播互联网一般认为国际互联网脱胎于三十多年前诞生的美国军事网络APPAnet。
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69年至1986年,互联网的产生和早期应用阶段;1986年至1995年,互联网的民用化和商业化阶段;1995年以后,互联网继续发展和网上服务竞争阶段。
其特点:1、数字化;2、信息容量大;3、多功能;4、多媒体;5、链接;6、星状网络;7、交互性;8、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9、全球传播。
新闻业发展的历史能够告诉我们写什么呢?我想起码有两点启示。
首先,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现代新闻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如果没有现代市场和世界交往,现代新闻业不可想象的。
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古罗马帝国,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上的局部市场经济,曾经造就了古罗马十分发达的公共信息传播系统。
罗马帝国灭亡,这种经济形态一旦消失,当时最繁忙的信息传播系统便顷刻瓦解,随之而来的是一千年中世纪的沉寂,中世纪末期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贸易的中心,因此也就再次成为欧洲信息传播的中心和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然而全球性的地理大发现使得局部地中海贸易转向全世界,意大利失去信息传播中心的地位。
三百年后,只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在意大利的重新出现,新闻业才逐渐在该国得到发展,但这时意大利的新闻业已远远落后于主要的工业国家。
也只是在近二十年中,意大利新闻业才基本摆脱政党报刊时期的特点,较全面地进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
无论是出现现代新闻业得萌芽,还是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的王权报刊转变到政党报刊,从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政党报刊转变到大众化地商业报刊,以及通讯社的建立、广播电视业得普及、因特网传播的推进,其基本的动力始终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它顽强地为现代新闻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政治斗争的需要会造就一定的社会对于政治信息的需求,但是不会持久的拥有最广泛的社会性市场。
英、法、德、日等国新闻业发展历经波折,都是在新闻业广泛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才最终稳固的发展起来。
亚太、非洲、拉美的现代新闻业,也是在市场经济向全球推进中产生的。
对新闻信息的社会化需求,只能来自市场经济,而不可能来自其他经济形态。
其次,新闻自由政策的实行,需要各种综合条件,例如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政治、文化历史中的民主政治传统,公众和领袖人物基本的民主政治素养等等。
否则,新闻自由只能成为频繁的政治变事得直接牺牲品。
巴西早在帝国时代就由皇帝给予了新闻业相当的自由,墨西哥1824年第一部宪法也规定了新闻自由,但是由于频繁政变中领导人无视这种自由权利,公众对于这种自由也没有真正的了解和迫切的需要,新闻业历经数百年的磨难,直到现在新闻自由才初步有了实行的经验。
为此,这些国家的新闻业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法国自《人权宣言》后近一百年,由于政治、文化传统(特别是法国启蒙家卢梭的一些悖论对后世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的不完善和当权者的民主政治素养,新闻自由只表现为一些仁人志士的理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主义的新闻政策得以横行,其中有经济萧条民众寻求出路的背景,民族的黩武传统,同时更重要的是公众崇拜克里斯玛人物的心态支持着法西斯主义新闻观拥有了市场。
一旦这种新闻观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政治军事的高度集权,即使多数人后来意识到需要改变,然而改变本身则需付出极大的代价。
法西斯国家的新闻业因此走过的曲折道路,教训值得深思。
基于历史经验,在法律确立信息自由流通的前提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实行某种形式的新闻政策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需要综合考察其政策历史传统、经济形态、公众和领袖人物的民主政治素养等等。
历史上一些发展中国家新闻业得情形,有了似乎超前了些,现实中滞后的似乎多了些。
从最近数百年新闻政策发展变化的历史看,实现自由的信息流通的政策是不可逆转的。
《外国新闻传播史》突破了传统的新闻研究框架,试图把新闻传播的历程和各种媒介的沿革过程放置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当中加以考察,从宏观的社会视角剖析新闻传播与政治体系、经济结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