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专利权的主体及权利归属
13.1 本章要点
■掌握职务发明创造的含义
■准确掌握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类型
■掌握专利权人承担的义务
13.2 重点难点导学
一、专利权主体的类型及专利权归属
1.发明人与设计人
(1)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概念
《专利法》规定,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是发明人或设计人。
任何发明创造只可能由可以思维、有创造能力的自然人完成,这一自然人称为发明人或设计人。
(2)共同发明人或设计人
如果发明创造是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完成的,那么这些人就互为共同发明人或设计人。
判断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的标准也是看其是否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3)发明人或设计人享有的权利
发明人或设计人享有署名权、获得奖励权和获得报酬权。
注:发明人或设计人作为申请
人是有条件限制的,只有非职务(或非雇员)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才能作为专利申请人。
2.专利申请人
(1)非职务发明创造
①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在本职工作或者单位交付的工作之外,完全依靠自己的物质技术条件作出的发明创造。
②专利申请权的归属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
单个自然人完成的非职务发明创造,其申请权由发明人或设计人自由行使。
共同发明或共同设计,则必须由全体发明人或设计人提出。
③专利申请权的转让
a.发明人或设计人也可以放弃或转让专利申请权。
但共同发明人或设计人转让申请权,应征得其他共同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同意。
b.取得专利后,其中一人或数人可以转让他们在专利权中的经济收入的份额,这一份额也可以继承。
c.向外国人转让申请权或专利权时,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又称“雇员发明”,是发明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对这类发明创造来说,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单位,单位有权决定是否申请专利。
如果单位放弃申请权,原则上也不能转为非职务发明申请,而应作为社会公共财富,为公众所利用。
①“执行本单位的任务”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a.属于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发明创造。
b.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c.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②“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作如下理解:
a.物质技术条件是指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b.上述物质技术条件应当是完成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少量地利用或者对发明创造的完成没有实质性帮助地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不应属于专利法规定的这种情况。
c.如果仅仅使用了单位的物质条件,但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做出了约定,应从其约定。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单位,单位也有权决定是否放弃专利申请。
如果单位放弃申请权,原则上该发明创造也不能转为非职务发明,而应作为社会公共财富,为公众所利用。
【例】职务发明创造的内涵及其判断标准。
(北科2004年研)
答:(1)职务发明创造的内涵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2)职务发明创造的判断标准
①执行本单位的任务
a.属于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发明创造
本职工作的判断可以参照劳动合同、工作人员的职务、责任范围和工作目标,一般不考
虑所学的专业。
b.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在这些工作任务完成中所产生的发明创造与单位的宏观指导、具体方案的制定、责任的承担以及必要的物质条件密切相关,所以应该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c.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实践中经常出现如何判断离开单位的时间以及如何判断发明创造完成的时间的困难。
实践中判断是属于一年内还是一年外,还应根据发明创造完成的证据以及实际领取相应职务工薪的时间。
在人才流动已经非常普遍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日后的纠纷,最好通过劳动合同明确约定相关条款。
②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
a.物质技术条件是指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
其中,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包括技术档案、设计图纸、新技术信息等。
单位图书馆或资料室对外公开的情报、资料,不包括在内。
b.本单位也包括临时受雇单位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单位,单位也有权决定是否放弃专利申请。
如果单位放弃申请权,原则上该发明创造也不能转为非职务发明,而应作为社会公共财富,为公众所利用。
(3)合作与委托发明创造
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属于合作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属于委托发明创造。
这两种情况,一般应当以协议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的归属。
如果没有约定的,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和个人。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或者另有规定的以外,一般国家计划项目产生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的权利及收益属于科研承担完成单位。
二、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1.专利权人的权利
(1)独占权
①制造权。
指专利权人拥有自己生产制造专利文件中记载的专利产品的权利。
②使用权。
使用权包括对专利产品的使用权和专利方法的使用权。
非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其专利产品或专利方法。
③许诺销售权。
许诺销售是指销售前的推销或促销行为,包括通过广告、订单、发布消息等手段表示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
④销售权。
指销售专利产品的权利。
⑤进口权。
指为生产经营目的将专利产品或由专利方法直接生产的产品由一国境外输入该国境内的权利。
(2)许可实施权
①许可实施权
许可实施权是指专利权人(许可方),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允许他人(被许可方)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其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的全部或者部分技术的权利。
②许可规则
许可他人实施专利,应当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由被许可方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
除另有约定外,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该专利。
专利权人的许可实施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③许可方式
专利实施许可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独占许可、独家许可、交叉许可、分许可和普通许可等,在技术贸易中专利许可证贸易应用广泛。
④专利权共有人的许可实施权
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由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共有,共有人对权利的行使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没有约定的,共有人可以单独实施或者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的,收取的使用费应当在共有人之间分配。
(3)转让权
转让权包括专利申请权的转让和专利权的转让,转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同转让;另一种是继承转让。
同时,转让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手续。
(4)标记权
专利权人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或专利号的权利。
2.专利权人的义务
(1)缴纳专利费用
专利申请人在申请专利时要缴纳各种申请费用;在专利授权后,专利权人应当在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通知的日期内缴纳规定的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