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概论一:论述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它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
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东方体育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和西方体育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形态。
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只艳丽的奇葩。
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一、东西方体育文化1、东方体育文化东方体育文化强调的是在运动中修身养性,把体育赋予的伦理道德视为重点,强调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重文轻武,崇拜圣人。
“在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由于大河流域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息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
2、西方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是源于古希腊奥林匹克文化、意大利、罗马体育文化并以其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产生于欧洲,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产物,其形成的哲学基础是新教伦理中的“天人相对”、“天人有别”。
他强调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与环境和自身的竞争,崇尚不断达到目标而又不断的超越过去。
因而西方体育文化注重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技术、战术和训练方法的研究,强调体格和肌肉的强健。
西方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文化基础之上的。
这样的文化传统,就倡导并赞许个人自由个人竞争,支持、鼓励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和智慧。
而西方的析学思想又大大强化了西方民族的竞争意识,鼓励着代代西方人不仅目光向外、注视他人拄视环境、主动参与竞争和对抗,而目_蔑视一切脱离社会、畏惧和逃避竞争的懦弱行为。
因此,大多数西方人思想激进、个性很强、人格独立、思想解放。
他们崇尚个人奋斗,注重事物的结果,喜欢新奇冒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机制培养了西方人个人奋斗、创新进取的精神。
在体育上则表现为“个体为本,优胜劣汰,”因而他们要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身体强壮,能力突出,凭个人的超凡能力在竞争中取胜。
可以说,西方传统文化、民族心态、社会运行方式所孕育的西方体育是一种“以身为本”的体育。
二、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点1、两者的不同点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制度差异明显,目的各异东方体育文化的传播带有浓郁的“原始”色彩。
由于受传统生活方式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只讲集体利益,忽视个人价值,因此长期的集体利益无法保证,而反观西方体育文化传播的目的则很明确———宣传民族精神,力争更大的体现个人的价值,这从东西方体育市场及其体育产业的统计数据得到验证。
从物质方面来看:东方体育文化的物质条件还比较落后,甚至较原始。
由于受传统世俗对体育的偏见,特别是受经济基础的影响,东方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相对要缓慢与滞后,有的还处在原地转圈的状态,这无疑制约着东方体育文化的发展。
而与其相反的西方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较前卫,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他们正在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快捷的传播和扩散,这也促进了西方体育文化向世界的辐射和传播,加速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发展,拉大了东西方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
从精神方面来看:目前在世界体育文化中,西方体育文化占主导地位,特别是世界各种重大赛事通过各大媒介的传播,就越发明显,如奥运会大多数项目多来自西方体育,东方体育所占份额仅是凤毛麟角。
这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西方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亚洲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中国、日本、印度、朝鲜等亚洲国家为代表的东方体育,都由于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条件下,而使他们在古代所形成的兴旺发达的状况在近代未得到进一步充分的发展,从而使东方体育进入了一个停滞和哀落的时期,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方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缩小了在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上与西方的差距,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崛起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文化和科技上的高速发展,使以亚洲诸国为代表的东方体育在与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西方体育的相互交汇、融合中得到迅速发展。
就中国而言,经过世代的传承、擅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质;形成了以养身健体、道德培养为主要目的,并高度吻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由这种文化所锻造的民族性格的体育形态;形成了一个结构稳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体育形态的独立体育文化体系。
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相继传入中国,从而使东西方体育文化相互交汇和融合,并逐步形成了一种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相互迁移和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新格局。
西方现代体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十分重视对青年的身体训练,公元前300多年前教育家柏拉图在他的身心调和论的教育设计中,规划了各种年龄体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二阶段(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教育家洛克首先提出了“三育学说”,即把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
并强调“健全之精神,富于健全之身体”。
第三阶段(十九世纪产生革命后),当时德国体操盛行,与此同时,美国球类运动、法国体育也都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内容有田径、体操、举重以及各种球类运动等。
这些运动特别强调肌肉锻炼和体格健壮。
研究表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是和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有关,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
19世纪末,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直接结果产生了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终于成为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和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
同时,西方社会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现代社会中缺乏运动以及精神颓废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因而对竭力想摆脱这种状况的西方人来说,东方体育中的许多体育思想和运动方式,对他们来说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2、两者的共同点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它的影响形成了贵和持平中、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
这一点与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促进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
三、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以及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1、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西方体育文化正在不断吸收东方体育文化的精华,同时东方体育文化也在不断融合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秀理念。
西方体育文化发展到今天,追求功利的必然结果是,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竞技场内外的铜臭改变了体育以发展完善个体“人”为目标的理想。
随之而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冲击着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念基础。
许多有识之士倡导追求东方的道德伦理观念,发扬东方的文化精神,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与淡泊名利的养生之道中寻求解脱的办法。
渐渐的,东方的传统养生思想为西方所接受,因为东方的传统生命观、保健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含着有关人体科学的丰富内容。
西方再次掀起研究、崇尚东方哲学和养生文化的热潮。
西方的传统体育文化特别能满足经济停滞、文化较落后而急需振兴、崛起的社会重塑民族精神的需要。
所以,西方竞技体育一旦撞开封闭已久的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的国门,便得以很快的植根并蓬勃发展。
同时,一些具有东方特色的运动项目如相扑、气功、武术、围棋、中国象棋、龙舟竞渡、跆拳道等开始向西方移植,冲破了西方竞技一统天下的局面。
2、民族体育文化的“和合”是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唯一出路西方体育文化在工业革命后,以席卷之势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也给各国民族体育文化带来了剧烈的冲击。
面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民族体育文化有理由,也必须积极应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为自身的发展找到一个支撑点。
“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文化)中诸多形象、无形象的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和融合的动态过程中诸多形象、无形象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
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只有在协调现代西方体育文化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巨大魅力和价值,才能获得世人的认同,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和走向现代化。
这就是说,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世界化与现代化,实质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
要实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就需要文化的转升。
这种转升是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人文精神固有的意蕴。
民族体育文化的和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我们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有深刻地认识,而且要求对西方体育文化有全面地了解。
在切实的和合过程中,我们接受、吸纳西方体育文化决不是要民族界墙拆掉或是“全盘西化”。
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吸纳必须昂扬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主体性,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根据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来选拣、吸纳西方体育文化;要将西方体育文化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改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体育文化。
综上所述,东西方体育从古代开始就在各自的文化圈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和特征,使世界体育文化表现出多元化的形态,都有各自的存在价值和文化依据。
在他们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相互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不能以是否符合现代体育的规则来否定东方传统体育文化;也不能以西方体育文化作为当今体育文化的风向标。
东西方体育文化正在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和融合,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东方体育文化的舵手,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在世界体育文化更为多元化的今天,民族体育文化积极应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并以此为契机实现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这是造福人类,福泽后代的一件大事。
它不仅是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清洗”世界体育文化中的污垢使世界体育文化进入一个新纪元的需要。
在强势体育文化占主动的今天,东方体育文化必须战略性的思考,理性地发掘一些有效可行的项目,并采用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向世界辐射和传播,必须盘活东西文化的“无形”资产,走市场化的道路,必须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辩证的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整东方文化战略发展的目标,这样方能实现东方体育文化的目的,使东西方体育文化处于统一层面上竞争,才能加速推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才能使东西方体育文化在未来的世界体育文化中各占半壁江山。
参考文献:[1]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2[2] 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 2003[3] 论当代体育文化的四大特征1999[4] 关于我国古代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比较研究 1989[3] 世界体育在东西方的形成、发展和相互迁移徐本力 1993二: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1、体育具有愉悦身心的功能,可使人们善度余暇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人类需要的层次也提高了,在体育产生和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中,人们更多地注重体育增强体质的功能,然而随着现代化的长足进展,社会余暇时间增多.如何善度余暇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