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陶,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民族国家发展战赂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本章论述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的一些基本问题,以便把提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展望和谋划未来的发展之路。
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屁新阶段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实质上是生产力革命,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Ho。
这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高科技产业群的兴起中,表现得更为突出,20世纪的科学、技术、产业与社会发展之间有了更密切的联系。
科学革命产生的是理论上的新成果,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飞跃.它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飞跃.带来了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产业革命.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飞跃,它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革命,狭义的是指社会制度的飞跃,它引起社会经济形态的飞跃,广义的是指包括社会制度变革在内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思想全面的和深刻的变革。
在古代,农业革命引起了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飞跃,导致了社会大变革,人类社会进人了农业社会;在近代,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引起了又一次社会大变革,人类社会进人了工业社会,从此开始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这四种革命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式、反馈式的关系,即一种革命的发生必然会引起另外一种革命,并且其自身也要受到其他类型革命的影响。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这四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革命,其核心是技术革命;在这里,科学革命是它的理论前提,产业革命是它的直接后果,而社会革命则是它的深化和发展。
2.现代科技革命与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20世纪,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这四股革命力量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历史洪流,汹涌澎湃地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
以20世纪之韧物理学革命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加上相继出现的信息论、基因论等科学理论的革命性进展,随着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和原子能的利用,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俏然兴起。
于是,在科学技术的自身驱使和各种社会因素的拉动下,一大批在最新现代科学成果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技术相继倔起,并最终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柱,在微观领域向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开拓,在宏观领域向环境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扩展的一大批相互关联、成群集队的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群落。
高技术产业以其高效益、高智力、高渗透,以及创新性、战略性和环境污染少等优势,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革命性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科学技术上的每一次重大发现和突破,都会迅速地促进新的工艺革命,并形成新的产业;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也越来越短。
科学技术在产品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达到f高度密集的程度。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的辐射和渗透程度愈来愈广泛和深人.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也都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已成为以经济实力为基础、以科技特别是高技术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和迅猛发展,改变了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新的社会思潮20世纪中叶以来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也被称为新技术革命。
这场新的生产力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为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新情况下,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对此给予丁高度关注。
正如本书“导宫”中已经讲到的,苏联与东欧国家集中研究的新问题是科学技术革命(sTR)引起的新产业革命的问题。
以下我们评述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1.“知识产业”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nM Machl”p)提出“知识产业”概念。
马克卢普研究了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至50年代未社会生产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将教育、R&D、传播业、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等划归为“知识产业”。
他的研究发现,美国在1947年至1958年期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递增,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2倍11959年,美国从事知识产业的劳动力己占全部劳动力的31.6%;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29%来自知识产业。
“知识产业”概念,对后来有很大的彤咱。
2.“后工业社会”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于1973年发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全面地阐述了他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从前工业社会(包括渔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经过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发展的。
后工业社会有五大特征☆是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二是职业分布亡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三是“中轴原理”,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基础和社会决策的根据;四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的,也是有节制的,技术评估占有重要地位;五是“智能技术”非常重要,制订各种政策都必须通过“智能技术”。
这五大特征都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表明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他的分析认为,美国已进入了“后工业社会”。
后来,丹尼尔·贝尔又指出,“后工业社会”实质上就是“信息社会”。
拉波特在《信息经济》一书中,进一步把美国的经济结构分为六大部门,即三个信息部门、两个非信息部门和一个家庭经济部门。
3“第三次浪潮”阿文·托夫勒在1970年发表的《未来的冲击》的基础上,1980年进一步发表了《第三次浪潮》。
他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正面临着第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韧即农业革命,使得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了农业社会。
第二次浪潮即工业革命.社会的和经济的变化出现了群体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和大型化等特点。
第三次浪潮即信息革命.呈现出知识化、多样化、小型化、个人化和分散化的特点,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未来的“超工业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将出现《权力的转移》(1990),知识、科学技术就是财富,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权力,就是权力转移中的决定性的推动力量。
他断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差异都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时代的结束而结束,趋向于“第三次浪潮”文明的社会。
4.“大趋势论”1982年,美国社会学家奈斯比特(John N85sbitt)提出“大趋势论”。
奈斯比特研究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给社会生活带来购变化,把工业化社会之后的美国未来发展趋势归纳成十个方向,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工业社会已经变成信息社会。
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论”,与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阿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论”等,都是从新技术革命的新形势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虽然他们所用的名称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就是,在即将进入筋的千年之际,人类社会正在面临着又一次历史性变革,正在进人一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上述各种社会思潮,是从科学技术革命(实质上即生产力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变革提出来的思想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社会不仅包括生产力,而且包括生产关系(它表现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念)。
如果仅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社会的发展,忽略了生产关系,进而对社会经济形态作出判断,就必然会得出伤了伯根(Jan TIMb‘r8en,1903—1994)、加尔布雷斯(John KeMne出GaL bm汕)等提出的不同社会制度“趋同论”的错误论点。
但是也应该指出,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由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课题;思格斯就曾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肯定了摩尔根把古代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认为这给人类史前史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系统,因为物质资料生产的工具与使用它们的技能,“对于人类的优越程度和支配自然的程度具有决定的意义”。
”现在,按照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变革,按照科学技术革命以及由它引发的产业革命,把社会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直至知识社会,这对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社会。
1.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现代社会在下列意义上是知识社会,首先,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新型关系(突出表现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关系上)使得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次,经济的发展,按GDP和就业情况来衡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领域的进步。
知识社会的基础是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各种生产要素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知识经济”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的研究机构提出的。
美国阿斯奔研究所的(1993—1994年鉴)指出:“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正如资本和能源在300年前取代土地和劳动力一样。
而且,本世纪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由体力变成智力。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世界经济已变成信息密集型的经济,信息和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经济屑性。
”它指出知识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这是对的,但是说知识“取代”物质资源容易引起误解。
美国学者被得·携鲁克认为,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馒,知识已经成为首要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两个重要报告o《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出,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表明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更充分认识。
知识作为蕴合在人(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向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但是,只是到了最近几年,知识的重要性在增长,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深化。
成员国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例如,在计算机、电子和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中,产业和就业增长最快。
……主要成员国的GDP的50%以上现在已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事实性知识[Kn。
》wh跳)、原理性知识(Kn。
》why)、技能性知识(Know—How)、人力资源知识(K凹w—vh。
)。
其中,事实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是可以通过书本、数据库等途径获取的“明台性知识”(cod:6ed kn恤1edp).但人力资源知识特别是技能性知识,则只能是在工作中学习的、深嵌于社会和组织之中的“隐会性知识”(t加it Lnowt6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