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犬只疾病介绍犬病毒性疾病犬冠状病毒性肠炎(Canine Coronavirus Enteritis)犬冠状病毒感染症是一种高传染性的肠道疾病,患犬以下痢及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其症状类似犬小病毒感染症),偶尔可见呼吸道症状。
犬冠状病毒肠炎的一般症状:突然地发病、间歇性呕吐、厌食、轻微发烧、抑郁、下痢,下痢便通常为淡橘色且经常伴有恶臭,排泄物从软便或下痢便至橘色泡沬半固体状甚至为含有粘膜和血液之喷射水样痢。
犬小病毒性肠炎(Canine Parvovirus Enteritis)犬小病毒之传染源通常为犬的粪便,受粪便污染的笼子、鞋子及患犬四肢和毛发,皆能携带病原。
此病毒会攻击肠道、白血球及心肌;临床症状包括呕吐、严重下痢、血痢、缺乏食欲、抑郁及发高烧。
多数死亡发于临床症状开始后48~72小时。
三月龄以下的幼犬,易遭心肌炎;患病的幼犬则会举止慵懒、且以微弱的喘气方式呼吸,继而死亡。
幼犬即使耐过,亦会有永久性心脏损坏。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为高传染性病毒性疾病,以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犬的眼睛和鼻分泌物而感染。
健康的犬只不需直接接触患犬即能染病,因为犬瘟热病毒可藉由空气或无生命物体而传播。
由于犬瘟热早期的症状和重感冒类似,故畜主常无察觉。
除呼吸道问题外,亦可能伴有呕吐及下痢;甚而引致神经系统紊乱。
成犬死亡率高达50%以上,而幼犬更高。
犬瘟热病毒最大特征,就是对中枢神经具有亲和力,会破坏神经细胞,因而出现的临床症状,依病毒侵犯部位不同而有异,例如:抽搐、四肢不协调、原地打转、震颤、麻痹等。
患犬即使有幸耐过,亦会有嗅觉、听觉及视觉等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坏。
部份及全身麻痹是常见的。
犬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Tracheobroncheitis)犬传染性支气管炎,又称喘哮病,为一复杂之犬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于犬舍或动物医院等犬只经常出入的场所,本病为犬呼吸道疾病之总称,主要为犬腺状病毒第二型(Canine Adenovirus Type 2) 造成,最常与副流行性感冒病毒一同感染。
然而其他环境因素,如寒流、湿度过高及气候变化等,都是本病的引发因素;此外,剧烈的动或兴奋也会使病情恶化。
本病潜伏期约5-10天,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阵发性、强而有力的干咳,体温大多呈现正常,但后期若有细菌感染时,则会升高。
病情一般持续10-20天。
犬副流行性感冒(Canine Parainfluenza)由犬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吊起,会造成呼吸道的感染,引起卡他性鼻炎、坏死性支气管炎,是引起『犬舍咳』之主要元凶之一。
通常会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毒、细菌合并感染;混合感染时这些病毒、细菌,通常藉由接触病犬的鼻分泌物散播。
临床症状为:双侧或单侧性水样鼻分泌物,间歇性咳嗽,而且当抚摸颈部(气管)即可引发咳嗽,病程可长达数周,少数曾引起严重的支气管肺炎而死亡,偶而也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
对抗此病的疫苗通常和犬瘟热、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混合疫曲一同仗用,以提供更广效、更周全的保护。
传染性犬肝炎(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本由犬腺状病毒第一型(Canine Adenovirus Type 1)所引致,会感染很多脏器,且最常攻击肝脏而引发肝炎。
此病毒的另一血清型(CAV Type 2)会引发呼吸道感染症。
传染性犬肝炎的临床症状包括:剧渴、食欲不振、扁桃腺炎、腹部因肝脏肿大而有触痛感,急性患犬并会有结膜炎、畏光、眼睛分泌物增加;此外,由于病毒会在虹膜睫状体内大量增殖,而引起角膜水肿及混浊,造成『蓝眼症』(Blue eyes),是本病的特征。
犬只会经由接触那些被患犬尿液沾污的物体而感染此病毒,而本病毒可感染所有年龄及各个品种的犬只。
传染性犬肝炎有别于人类的肝炎。
犬细菌性疾病莱姆病(Lyme disease)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 borreliosis)又称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所引起的人畜共通传染病,可经由Ixodid属病媒蜱而传播,感染莱姆病的患者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主要分为四大类:皮肤症状、神经症状、心血管症状及关节炎等。
动物的临床症状不如人那么多样化,也较不明显。
预防感染莱姆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避免在病媒蜱活跃期到疫区,但对人及动物而言,这是很不实际的方法。
由于病原菌的传播多在叮咬人畜24小时以后,所以加强对病媒蜱叮咬的监视,在被病媒蜱叮咬后24小时内将壁虱移除,即可预防被感染。
在人方面,进入森林区或草地区,尽量穿着浅色衣服,穿长袖长裤,将长裤扎入袜子中可以防止被病媒蜱叮咬或方便发现身上的病媒蜱。
在动物方面,野生动物、野鸟较难控制。
居家宠物要定期检查并移除身上的病媒蜱,持别是犬,由于其与病媒蜱接触的机会很大,感染莱姆病的机会也比人大的多,且其血中抗体浓度比人高,较易侦测,所以加强犬莱姆病的侦测,直接就可帮助人的莱姆病之监视。
犬立克次体疾病犬艾利希体症(Ehrlichiosis)犬艾利希体症是一种由立克次体-犬艾利希体(Ehrlichia canis)所引起之血液疾病,在犬常见,在猫少见。
本病的传播主要是藉由壁虱(tick)的叮咬感染,在世界各地皆有病例报告,最早的报告为1935年 Donatien及 Lesguard在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发表。
此病曾于1968年越战时于美军军犬发生大流行。
本岛亦于近年来由于流浪犬问题而有相对增加的趋势,值得重视。
本病在某些犬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病征。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精神沉郁、嗜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热、黏膜苍白、淋巴结病变、肝脾脏肿大、呕吐、葡萄膜炎、四肢末梢水肿,以及其他器官的衰竭,如果与其他的血液寄生虫共同感染(如犬焦虫Babesia canis),其病况较单独感染时更严重。
本病多发生于晚夏及初秋,但于热、温带地区几乎每个月都有病例,即使在没有壁虱出现的季节亦有发生的报告。
犬霉菌性疾病犬霉菌性皮肤炎:皮癣菌病皮癣菌病是因皮肤之角质构造,包括毛发、爪与角质层,遭遇腐物寄生性或嗜角质性的皮廯菌(dermatophytes)感染,而皮癣菌利用其角质素为营养,破坏角质构造所造成的。
犬猫发生皮癣菌病的情况十分普遍,猫尤其盛行。
此疾病常与其他种皮肤病混淆。
临床病例统计显示,最常感染犬猫引致皮肤癣菌病的皮癣菌有三种:犬小芽胞菌(Microsporum canis)、石膏状小芽胞菌(Microsporum gypseum),及须疮发癣菌病(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犬猫感染皮癣菌病,多为其发干与毛囊构造遭受破坏。
破坏的一般机转首先为皮廯菌侵入毛囊,分裂芽胞与菌丝仅侵害皮肤及其附属器的角质部份,使得表皮物质如皮屑等之增生;部份发干破裂,皮癣菌继续往下生长;接着毛囊开始遭受破坏,毛发脱落。
皮癣菌病的临床呈相非常多样化。
大部份的病例中有中度之搔痒症,有的犬猫则可能不会有搔痒的现象。
犬猫感染皮癣菌病出现的临床症状包括:呈不规则或呈圆形的脱皮斑,有皮屑或无皮屑、丘疹、结痂、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毛囊炎或疖病,伴有油性皮屑之漏脂症、脓疮,爪呈混浊、变白、增厚与易造成脆裂,粟米粒性皮肤炎(miliary dermatitis),与肉芽肿性皮肤炎等症状。
皮霉菌病皮霉菌病是因毛发、爪或皮肤受酵母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肤病,其最常见的病原有两种:念珠菌属(Candida)与Malassezia。
此两种霉菌同时也是健康犬猫皮肤上的常见的病原有两种。
临床症状有漏脂性皮肤炎,伴有皮肤发红、丘疹、脓包、搔痒症、脱毛及油性分泌物等;若脓包破裂,会导致继发性之细菌感染;更严重者有角质增生、皮肤色素沈淀等;此外,它也是造成犬外耳道炎的病原菌之一。
1. 念珠菌病(Candidiasis):念珠菌为皮肤、口腔、消化道与生殖道黏膜的正常微生物群,其在黏膜上局部增殖或在慢性创性组织或经常潮湿的皮肤上增殖的情形较少发生。
如果发生念珠菌,极可能是具某种易患病倾向的因素存在而诱致的,如过度潮湿的环境、衰弱体质或抵抗力低的个体易患念珠菌病。
2. Malassezia之感染:犬猫之浅表性漏脂症或搔痒性皮肤炎,常与Malassezia之过度生长有所关联。
Malassezia在正常犬猫之外耳道皮肤上与皱折潮湿的皮肤上,为正常之微生物群,其致病情况不见。
犬寄生虫及原虫性疾病犬内寄生虫及原虫性疾病:犬心丝虫感染症(Dirofilariasis)每年的3–6月是犬心丝虫的发病期,犬心丝虫主要是由一种名为Dirofilaria immitis的丝状虫寄生于心脏,本病藉由蚊子叮咬感染。
临床症状一感染的程度而由轻微的无症状到严重的腹水、咳血、鬰血性心衰竭而死亡。
本病经常发生于温和和热带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南部、墨西哥、澳洲、日本、东南亚各国、非洲西部和南部、欧洲等地区。
根据文献中指出猫和貂类亦可能感染心丝虫,但其感染机率远低于犬。
目前已有本病的治疗和预防用药,可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发生。
犬蛔虫(Canine Ascarid)幼犬感染率颇高。
大都来自胎盘感染,即怀孕的母狗经胎盘将仔虫传给胎儿。
虫体摄取营养,使患犬发育不良,且偶而会下痢、呕吐、胀气等症状,甚至引起其他的疾病。
幼犬应于三、四周龄时开始驱虫。
犬钩虫(Canine Hookworms)虫体虽小,但因会吸取血液,为害颇大;该虫可经由胎盘、口腔及皮肤感染,症状因个体及感染程度而异;轻者不易察觉,一般有消瘦、呕吐、下痢、粪便常带黏液及血丝;严重者,可因急性贫血或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犬绦虫(Canine Tapeworms)最常见的是瓜实绦虫,虫体很张,头节吸着在粘膜上,其节片会随粪便排出,经跳蚤而传给其他犬只。
虫体大量吸取营养,而使犬只营养不良、毛质干燥无光,若虫体过多,亦会阻塞肠道。
犬鞭虫(Canine Whipworms)寄生于犬盲肠及结肠,经口感染,不须中间宿主。
虫卵随粪排出,在适宜的环境下,经二至四周孵化成仔虫。
幼犬感染可致发育不良、贫血;寄生数目多时粘膜血管会受损而造成下痢、排血便、盲肠炎和结肠炎。
犬球虫(Canine Coccidiosis)为原虫的一种;犬摄取虫卵而感染,直接伺害肠粘膜细胞,感染初期为无性生殖,约二周后才进行有性生殖产下卵囊,因此初期不易确诊。
常见的病征为厌食、下痢、体重减轻;但幼犬发病较严重,常常引起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血样下痢而死亡。
犬外寄生虫性疾病:壁虱(Ticks)附着在身上的吸血虫,每一成熟母虫于适当环境下可产卵三、四千个,卵孵化成幼虫爬上犬身上吸血,经蜕皮成蛹,再变成成虫因生命力强故即使不吸血,也可存活多时,不易根除。
如大量虫体同时吸血,则会造成急性贫血。
此虫亦为一些疾病的病媒,严重威胁犬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