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原理与临床选择及实验室检测报告签
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原理与临床选择及实验室检测报告签
➢ 2005年ISCN介绍了用于 记录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 (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结果的基本命名法
➢ 从1975年至今,随着染色 体分析技术的进步,已发 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 综合征近百余种
1、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原理与临床选择
1974年我室在国际上首创了75度烤片法,在国内率 先建立了G显带技术,提出了G显带染色体模式图
1975年Dutrillaux和1976年Yunis发现了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1981年“人 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标准委员会”,简写为ISCN,发表了人类染色体高分辨 550-850条带的模式图即“ISCN(1981)”
5 177.7 834
13 95.6
318
21 34.2
243
6 167.3 1050
14 88.3
646
22 34.8
471
7 154.7 916
15 81.3
589
X 150.4 766
8 142.6 692
16 78.9
839
Y
24.8
76
(1对核苷酸为1bp; 1000bp=1kb; 1000kb=1Mb; 1000Mb=1Gb)
1956年Tjio和Levan等证明人类染色体数目是46条 1959年法国医生Lejeune发现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为47条
Hale Waihona Puke 核型➢ 1970年Caspersson发 表第1张人类染色体显带 照片1971年巴黎国际命 名会议发表人类显带染色 体国际命名体制以后短短 10年中,世界上相继发 现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和 结构畸变3000余种,染 色体病综合征百余个
(Mb)
(Mb)
(Mb)
1 222.8 1988
9 117.8 778
17 77.8 1104
2 237.5 1246
10 131.6 730
18 77.6
267
3 194.6 1033
11 131.1 1264
19 55.8 1337
4 187.2 743
12 130.3 1009
20 59.5
592
常规染色体
G显带染色体 (300-500条带)
高分辨染色体(550-1000条带)
1976年我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分辨的染色体技 术的研究,1987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923条带逐一 命名的染色体模式核型图
八十年代初期出现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1995年ISCN(1995)制定了FISH的命名体制
B 基础技术部分 (样本采集)
三种产前诊断取样技术
1966 年 Steele MW 等 用 羊 膜腔穿刺术获得胎儿脱落 细胞,离体培养获得成功 ,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 染色体分析,从而使染色 体病的产前诊断成为现实
1975 年 我 国 鞍 钢 医 院 妇 产科首先报道了经宫颈盲 吸法进行绒毛活检成功, 并进行了胎儿性别预测。 1979 年 夏 家 辉 和 1983 年 Simoni应用绒毛组织成功 地进行了胎儿核型分析
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ease)
➢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致的疾病,主要分为常染 色体病、性染色体病、携带者 ➢ 染色体病的发生率
流产胚胎占50%、死产婴占10%、新生儿死亡者占10%、 新生活婴占0.7%、一般人群占0.5%
1、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原理与临床选择
B基础技术部分 (染色体病研究简史)
整条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基因定位( 最小片段10kb左右)
1989年与日本长崎大学Niikawa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创了以人工合成的24种核 苷酸为引物对未知序列的染色体片段进行显微切割、PCR FISH检测技术,构建了 人类24种染色体探针池和部分区带探针池,并应用于研究与临床。
示双色FISH用于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植入前遗传诊断(PGD)
总计:2.85Gb
资料来源 Finishing the euchromatic sequence of the human genome Nature, Vol 431, 21 October 2004∣/nature
人类遗传物质的突变与疾病
1983年Daffos 首先 报道超声引导下经 皮脐血管穿刺取血 进行胎儿染色体分 析
1、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原理与临床选择
C 临床选择 (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指征)
除了疑似染色体病综合征的病人应常规进行染色体 检查外,其它需行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指征如下:
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原理与临 床选择及实验室检测报告签发
1、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原理与临床选择 2、实验室检测报告签发
1、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原理与临床选择
A 基础理论部分
染色体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1)
示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 人细胞核照片
示电子显微镜下所见的 人体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照片
——可见染色质丝
电子显微镜下 的中期染色体
➢ 突变——DNA在剂量或序列上的改变 ➢ 人类遗传物质突变是一个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连续过程。从分
子水平的单个核苷酸改变到数个、数十个、数百个、数千、数万个 核苷酸改变,从一个基因改变到数个、数十个、数百个基因的改变 ,到染色体上一个次亚带、亚带、带、一个区到一条染色体、一组 染色体的改变均有记载。尽管这种改变的大小和数量各不相同,但 其本质都是DNA剂量或序列的改变
染色体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2)
示染色质丝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由成串的核小体组成
示21号 中期染色 体的光学 和电子显 微照片
一条染色体是一个DNA分子
示从DNA到中期 染色体的多极螺旋 化过程的模式图
人的各号染色体大小及估计的基因数
染色体 碱基数 基因数目 染色体 碱基数 基因数目 染色体 碱基数 基因数目
人类遗传物质的突变与疾病
➢ 遗传病——遗传物质突变所致的疾病,包括基因病、染色体病 ➢ 基因病——包括单个核苷酸改变到一个基因改变(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及
有关仪器检测——分辨率为1bp) ➢ 染色体病————包括染色体上一个次亚带、亚带、带、一个区到一条
染色体、一组染色体的改变(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分 辨率为300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