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我国的地理位置。

教材从几方面分析说明了我国在世界上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会分析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濒临的海洋,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我国的疆域四至点,了解我国领海宽度、国家管辖海域、内海以及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同时初步形成海洋大国的概念。

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与评价。

②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从跨纬度广理解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从跨经度广理解东西时间的差异。

从而说明我国疆域辽阔。

通过对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分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学会地理评价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和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优越性,掌握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说明我国与邻国的位置特点。

难点:建立地理位置的空间概念和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中国的具体位置及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判断仍然有限、不系统。

另外经过一个暑假,学生对七年级所学基本知识有所遗忘,所以对本节课又要用到知识
课件中提示学生复习,另外本节课空间概念的建立是难点,采用课件中填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不断强化。

对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评价学生能够评价一部分但不全面,所以采用分小组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

【设计思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因此,在教材处理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整合知识,突出知识的条理性。

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设计了以下的学习过程:认识位置——分析评价位置,通过在地图上对祖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位置的认识。

进行分析各自的自然现象,评价其优越性,进而总结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

【教学方法】
为使学生自由地探究和创新,达到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自主学习的目的,本节课采用了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列表法、自学讨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方法。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