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助产-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助产-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8月修订)专业名称:护理学专业代码: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公民修养和职业素质,掌握助产及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

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单位、计生服务站、妇幼保健机构等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

二、主要就业方向在各级各类医院、学校、产科门诊、产房、产科病房、社区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机构、家庭病房等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工作。

三、专业培养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健康而奋斗的志向及责任;(3)敬业爱岗、热爱护理事业,尊重生命,关爱患者,体现慎独修养和人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4)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理解并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相关权利;(5)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6)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7)具有一定的就业、创业知识和创业精神。

2.专业知识要求(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3)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护理程序及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5)掌握人生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疾病防治、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6)熟悉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知识。

3.专业应用能力要求(1)通用部分①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文字输入和处理能力;②具有熟练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及科技文献检索的能力;③掌握各种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④具有使用普通话与别人有效交流沟通的能力;⑤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初步的创业能力。

(2)专业部分①具有应用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并对不同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②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③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具有对急危重症的病情观察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④具有正确书写护理相关文件及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⑤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⑥具有医院护理管理及科室、病房护理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⑦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初步能力;⑧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的会话能力;⑨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一定的创新能力;⑩具有观察和规范地处理正常分娩、正常产褥、新生儿护理及健康指导的能力;具备对产科急症初步应急处理及对病人进行监护的能力;具有配合医生进行难产处理、抢救危重症病人的能力;具有开展母婴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学校对本科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修1.学制四年。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郑州华信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

七、主干课程及其说明1.主干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生理学、机能学实验、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基础护理技能实训、护理专科技能实训、护理综合技能实训、人文综合技能实训。

2.主干课程说明(1)人体解剖与组织学教学目的:人体解剖与组织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相互关系,熟练应用该课程的基本术语,并对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新进展有所了解,为学习其他护理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课外作业等多种教学形式。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0%+课外作业20%+期末考试成绩70%。

参考教材:《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第4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段相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2)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实验教学目的: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实验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的形态科学,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要求学生通过对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实验的学习,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时要求:40学时(实验40学时)授课方式:实验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标本、模型及相关视频等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同时,密切结合活体的观察和触摸,并适当结合一些临床病例讨论以增强对解剖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总成绩=实验报告20%+过程性考核40%+期末考试40%。

参考教材:《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辜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

(3)生理学教学目的:学习生理学,不但是为学习后续课程作好必要的理论准备,也是为学生毕业后在医疗、科研等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从更高层次、以整合的观点阐明基因的功能,是新世纪生理学的崇高使命之一。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要掌握有关正常人体各种重要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形成机制及其调节规律,并掌握功能学科的基本研究技能和思维方法。

学时要求:36学时(理论36学时)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课外作业等多种教学形式。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0%+课外作业20%+期末考试成绩70%。

参考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生理学,唐四元著,2012年6月出版。

(4)机能学实验教学目的:机能学实验是基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方法学习基础上组建的一门新的医学实验指导性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通过机能学实验的锻炼,学生不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在结合临床的基础上还能使他们通过对各种动物模型的复制、药物救治等,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统计结果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学时要求:27学时(实践27学时)授课方式:实验室多媒体讲解、教师示教、学生练习等多种教学形式。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报告20%+期末考试成绩70%。

参考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机能实验学实验指导,康红钰著,2011年9月出版。

(5)基础护理学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性质、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的内涵、护理的理念、护理工作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授课过程以多媒体为主,辅助以板书。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0%+课外作业20%+期末考试70%。

参考教材:《基础护理学(第五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李小寒、尚少梅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6)健康评估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身体评估时采用的技巧,熟悉视、触,叩、听检查各系统时包含的主要内容,掌握用护理程序的手段去分析评估时出现的异常。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与决策方式,为学习各临床护理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学时要求:45学时(理论45学时)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授课过程以多媒体为主,辅助以板书。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0%+课外作业20%+期末考试70%。

参考教材:《健康评估(第五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吕探云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7)内科护理学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简述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方法,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按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内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学会妥善处理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对内科常用药物和不良反应进行正确监护和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内科常见急危重病人正确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接护理对象的基本需求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健康服务,开展健康教育;表述内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和专业性特色的医疗保健作用,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学时要求:90学时(理论90学时)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授课过程以多媒体为主,辅助以板书。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0%+课外作业20%+期末考试70%。

参考教材:《内科护理学(第五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尤黎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8)外科护理学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外科护理中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技术;了解外科护理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形成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外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外科护理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时要求:72学时(理论72学时)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授课过程以多媒体为主,辅助以板书。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0%+课外作业20%+期末考试70%。

参考教材:《外科护理学(第五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李乐之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9)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孕期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