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老年护理方向)(2017级)执笔人:李国平***:**护理学院2017年6月目录一、专业名称 (3)二、招生对象 (3)三、基本学制 (3)四、培养目标 (3)五、毕业基本要求 (3)六、职业面向 (3)七、人才培养规格 (4)八、课程结构与设置 (6)九、课程教学计划安排 (14)十、课程标准 (17)十一、教学实施建议 (17)十二、教学评价建议 (18)十三、实习实训环境 (19)十四、师资配备 (21)十五、教学管理制度 (22)一、专业名称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三、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仁孝之心、奉献之情、诚信品质、团队合作和一定的求实创新意识,掌握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管理能力,能运用基本护理技术、临床护理技术、老年护理专科技术,在各级医院、社区、家庭、养老机构从事临床护理、老年护理、护理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毕业基本要求1.修完规定的所有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全部合格,达151学分。
2.参加一年的准岗实习并考核合格。
3.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取得一个护理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养老护理员或者健康管理师证书等。
4.取得湖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
5.取得普通话三级甲等(含三甲)以上合格证书。
6.具有护理专业在医院实习8个月以上工作经历。
六、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面向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老年疾病护理岗位工作;面向社区养老机构、家庭等从事老年保健、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岗位工作。
七、人才培养规格(一)知识结构1.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2.英语词汇达到4000左右,掌握基本语法,能进行阅读与表达;3.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4. 掌握老年护理相关医学理论和基本专业理论知识。
5. 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和急、危、重症护理理论知识。
6. 掌握老年康复护理、社区卫生保健、临终关怀知识。
7. 掌握老年护理工作中的伦理、美学及人际沟通知识。
8. 熟悉老年护理法律及法规制度、护理管理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1.专业能力◆专业基础能力(1)具备对人体正常结构评估能力。
(2)具备对人体正常功能评估能力。
(3)具备对人体异常结构和功能的评估能力。
(4)具备对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认知能力。
(5)具备正确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能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1)具备良好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
(2)具备对母婴、儿童、成人、老年服务对象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及进行评价能力。
(3)具备开展的社区健康评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护理能力。
(4)具备对危、急、重症病人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
(5)具备运用现代管理知识,科学地计划和安排护理工作能力。
(6)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
◆专科岗位能力(1)具备指导老年人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2)具备老年人健康评估与疾病整体护理能力;(3)具备老年人心理护理能力(4)具备老年人健康保健能力(5)具备老年人康复指导能力(6)具备老年人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7)具备老年人临终关怀能力(8)具备指导养老护理员开展养老服务能力2.方法能力(1)外语应用: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和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自我学习: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批评的能力。
能独立完成护理专业各门课程的学习及独立完成各项实践操作。
(3)信息处理: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医嘱处理、文献查阅;能通过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护理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操作与工作中。
(4)数字应用:能根据工作活动需要,运用数字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取数据,读懂数据;能将数据归类,并能制作统计图表。
3社会能力(1)与人交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能有效地进行交流。
(2)与人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3)解决问题:具有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生问题的关键,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
(4)创新革新: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素质结构1.政治素质(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
(2)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廉洁奉公。
不做违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于职守的工作,以维护职业的声誉。
(3)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及高尚的思想情操。
2.职业素质(1)热爱老年护理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敬业精神。
(2)关心病人疾苦,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3)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以及参与护理教育与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
能胜任护理工作,并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保持高水平的护理。
(5)注意文明礼貌,用语规范,态度和蔼,稳重端庄,服装整洁,仪表大方。
3.身心素质(1)具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和健康的审美观(2)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有勤奋求实、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3)具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和良好的耐心,尊老爱老。
八、课程结构与设置(一)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分析通过对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等进行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研讨分析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确定护理工作过程。
具体见图1。
图1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图(二)职业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分析深入分析老年护理专科岗位职业活动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确定了执业护士课程模块、老年护理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具体见表1。
序号职业岗位(群)主要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模块职业资格证1 临床护士1.对人体正常结构、组织胚胎评估能力。
《人体解剖学》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护士执业资格证《组织与胚胎学》2. 对人体正常功能评估能力。
《生理学》3. 对人体异常结构和功能的评估能力。
《病理学》4. 对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认知能力。
《微生物与免疫学》5. 正确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能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能《护理药物应用》注:▲为嵌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的项目(三)课程体系架构根据健康服务产业的岗位要求,按照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服务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建设专业基本素养、专业核心素养、专业拓展素养三大共享课程模块;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岗位能力递进、教学内容递进、教学组织形式递进的原则,构建“群共享+专业核心+素质拓展”的“三模块、三递进”课程体系。
具体(见图2、表2)图2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图(四)课程设置1.学分的设置(1)专业基本学分:本专业基本学分145.5学分,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
(2)学分计算办法:①公共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特色课程以18∽20学时计1学分。
②专业核心课程以16~18学时计1学分。
③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环节等每周计1学分。
④毕业作品计3个学分。
2.课程设置(1)三年高职阶段课程学分分配情况见表3。
表3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课程各学期学分分配一览表(2)隐性课程与学分安排隐性课程包括必修的隐性课程和选修的隐性课程,各计3学分和2学分,共计5学分,见表4-1,4-2。
表 4-1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必修隐形课程开设一览表表 4-2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选修隐形课程开设一览表九、课程教学计划安排1.教学周数(1)在校总周数:三年共计147周。
其中教学66周、入学教育与军训2周、考试4周、节假日4周、毕业实习40周、毕业考试1周、毕业作品及毕业教育2周、寒暑假期28周(暑假9周×2=18周、寒假5周×2=10周)。
(2)学期教学周数第一学期原则上为20周,其中入学教育与军训2周、考试1周、节假日1周,实际教学16周。
第二学期原则上为18周,其中考试1周、节假日1周、实际教学16周。
第三学期原则上为20周,其中考试1周、节假日1周、实际教学18周。
第四学期原则上为18周,其中考试1周、节假日1周、综合实训2周,实际教学12周。
第五学期原则上为28周,其中临床实习27周,节假日1周。
第六学期原则上为16周,其中临床实习8周、护士执照培训4周、毕业设计2周、毕业教育1周,节假日1周。
2.教学学时(1)总学时:2628学时(2)周学时:27~28学时(跟岗实习模块按周学时:22学时计)3.课程设置、学时与学分分配表5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教学计划安排一览表注:⑴课程类型有:1理论课、2实验课、3理实一体课、4实训课、5实践环节、6讲座。
⑵考核方式有:1考试、2考查、3技能抽考。
(3)同一课程开设2个学期,视为2门课程。
5.课时比例各模块课程课时分配见表6。
各模块课程课时分配见表6表6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课程模块课时比重一览表十、课程标准根据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基于工作过程遴选课程内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培养主线、项目任务载体”的课程模式,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进行课程项目设计,引入项目任务创新教学方法,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和以行业专家参与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全面实现课程项目化、内容任务化、教学情境化、管理精细化。
十一、教学实施建议1、公共素质课程:应突出其功能化的指导思想,如“应用文写作”重点在训练学生基本的语言和思想表达能力;英语课内容可适当加入医学类专业词汇的学习。
2、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础护理技术、身体评估技术等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技能。
3、专业核心课程:建议采用岗位模拟情境化教学,学生可以分为若干工作小组,通过设计、角色扮演、观摩、书写感受与建议等一系列情境教学活动,老师引导学生,给学生制造仿真的工作岗位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帮助训练学生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4、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利用大学城等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主要资源类型有课程标准、网络课程、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录像、习题试题、实践指导、电子教材、行业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