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素与临床用药
一、肾小球滤过
❖ 特点: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极薄,通透性高。 ❖ 滤过面积大,大于1.6 m2 ❖ 加压滤过 ❖ 每天的血浆滤过量约可达180 L ❖ 葡萄糖:250 g、碳酸氢钠:500 g、氯化钠:1 Kg ❖ 肾小球滤过率(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可用菊粉清除率
酸化尿液:4.5
酸性药物:3~7.5
碱化尿液:8.0
碱性药物:6~12
3)尿量
4
三、肾小管的主动分泌
近曲小管 青霉素 特点:
①需要载体; ②需要能量; ③逆浓度梯度转运; ④存在竞争抑制; ⑤有饱和现象; ⑥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影响肾小管分泌速度。
❖ 阴离子转运系统:弱酸,丙磺舒。 ❖ 阳离子转运系统:弱碱,妥拉舒林。 ❖ 药物转运体:摄取性转运体、外排转运体。
和肌酐清除率来测定。
Pin GFR Uin V
GFR Uin V Pin
正常男性:125mL/min
女性:110mL/min左右(男性的85% )
3
二、肾小管重吸收
身体的必需物质通过主动转运被重吸收。 药物――被动重吸收。 ❖ 影响因素:
1)药物的脂溶性 2)尿的pH值
正常尿pH值:6.3左右, 易受尿pH值影响的药物pKa范围:
6
肾清除率和肾排泄机制间的关系
7
20.2 药物的胆汁排泄
一、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
胆汁生成+药物(原形或代谢物)
→小肠
原形被重吸收 代谢物水解成原形被重吸收 未吸收部分排出体外
影响胆汁排泄的因素:药物的理化因素(极性、分子量300~500) 生物因素
转运机制:被动转运、主动分泌
8
二、肠肝循环
三、疾病因素
肾脏疾病、肝脏疾病
四、药物相互作用对排泄的影响
10
•定义:药物经胆汁或者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 经门静脉又重新返回肝脏的现象。
如洋地黄毒苷、卡马西平等。 ①造成生物半衰期长,血药浓度、药效可维持较长时间。
②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
9
20.3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血流、胆汁流量、年龄、性别、种族
二、药物及其剂型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结合率、代谢、剂型、辅料
5
四、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Clr)
❖ 定义: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量(通常以mL为单 位)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即
U V Clr C
❖ 计算:已知磺胺药血浆中浓度为0.08 mg/mL,尿中排泄量为 1.68 mg/min,求该药的清除率。
❖
Clr=1.68/0.08=21 mL/min。
第20章 药物排泄
1.掌握药物肾排泄的三种机制,影响肾排泄的主要因素 2.掌握肾小球滤过的特点 3.掌握肾清除率的意义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熟悉胆汁排泄过程及胆汁排泄的特点 5.熟悉肠肝循环概念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பைடு நூலகம்外的过程。
2
20.1 药物的肾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