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 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题)-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

2.5 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题)-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章:力
第5课时: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1.【北京市海淀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图5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A位置,另一端系有轻质小圆环;轻质细绳OB和OC一端系在小圆环上,另一端分别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现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动小圆环,使橡皮条沿平行木板平面伸长至O位置。

对于上述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B.OB和OC绳拉力的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C.只需记录OB和OC绳的长度和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
D.OB和OC绳的长度越短测量的误差越小
【答案】B
【解析】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在验证平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A、B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位于O处,如图所示,此时,现在保持A读数不变化,减小角,要使结点仍在O处,可采用的办法是()A.增大B 的读数,同时减小角B.增大B 的读数,同时增大角
C.减小B 的读数,同时减小角 D.减小B 的读数,同时增大角
【答案】C
【解析】
要保证结点不动,即保证合力不变,则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下:
由图可知:合力不变,A方向向合力方向靠拢即减小α角,则B的拉力应减小,同时应减小β角;故ABD 错误,C正确。

3.如图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保持弹簧测力计A的拉伸方向不变,保持O点位置不动.
(1)使弹簧测力计B按图示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过近90度,在这个过程中,A读数的变化是,B读数变化是。

(2)使弹簧测力计B按图示位置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过近10度,在这个过程中,A 读数的变化是,B读数变化是。

(大小如何变化)
【答案】(1)一直减小先减小后增大(2)一直增大一直增大
图甲 图乙
4.(2016平谷零模)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其中AO 为橡皮绳,OB 和OC 为细绳,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绳的一端拉至O 点,测出两个拉力F 1和F 2;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绳拉至O 点,测出其拉力F´.图乙是某同学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图示.
①图乙中的F 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______ ②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起到减小实验误差的作用____________
A .两个分力F 1.F 2间的夹角应大于90º
B .两个分力F 1.F 2的大小应尽量大些
C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D .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答案】① F';② BCD ;
【解析】① 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实际橡皮筋的伸长方向,故不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得出的方向,故是F′的方向;② 起到减小误差作用的是BCD ,即让两个力尽量大一些、标记点间的距离尽量远一些、测量时让力的方向与木板平行。

5.【2016·浙江卷】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如图1 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

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 不变的条件下,
(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N。

(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 与弹簧OC 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弹簧秤b的读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3.00~3.02 3. 09~4.1(有效数不作要求)(2)变大变大
【解析】(1)由题图2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是F1=3.0 N;因合力为F=kx=500×0.01 N=5 N,两分力的夹
角为90°,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
24.0N
F==;
(2)若弹簧秤a、b间的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 与弹簧OC的夹角,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变大,弹簧秤b的读数变大。

【考点定位】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实验的原理,熟练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二问是力的动态分析,要会用“图解法”画图分析解答试题。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 ,图中A 的示数为________N. (2)下列的实验要求中不必要是_______.(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下同) A .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 B .应测量重物M 所受的重力
C .细线AO 与BO 之间的夹角应尽可能大于90°
D .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 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F 是力F 1和F 2合力的理论值
B .图中的F ’是力F 1和F 2合力的理论值
C .F 是力F 1和F 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D .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 ④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① 3.77~3.81N ② CD ③ BCD ④
B
点,不一定需要大于90°;只要验证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上即可,每
1
F 图乙
P
次只需保证O 点(重物)保持静止即可,不必要每次都使O 点静止在同一位置;③在本实验中,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 '是力1F 和2F 合力的理论值,而用一个弹簧秤拉出的的力F 是1F 和2F 合力的实际测量值,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④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7.【2015·安徽·21I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得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如图所示,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
①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 ;
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和F 2,沿每条细绳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
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O ,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 3,_________; 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 1.F 2.F 3; 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 1.F 2的合力F ;
⑥比较________________的一致程度,若有较大差异,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后再进行试验。

【答案】③沿此时细绳的方向用铅笔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这些点连成直线 ⑥F 和F 3 【解析】③需要记录拉力的方向。

⑥应该比较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的合力F 和实际值F 3的大小和方
向是否一样。

8、【2014·重庆卷】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及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 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 和Q ,P 低于Q ,绳长为L (L PQ >)。

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 点10cm 处(标记为C )系上质量为m 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 、QC 的拉力大小P T 和Q T ,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的位置,每次将P 到C 点的距离增加10cm ,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P T 、Q T 与绳长PC 之间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
(1)曲线II 中拉力最大时,C 与P 点的距离为______cm ,该曲线为_______(选填:P T 或Q T )的曲线.
(2)在重物从P 移动到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选填:P 或Q )点所在的立柱。

(3)在曲线I 、II 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Q T = N ,它与L 、D 、m 和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为Q T = 。

【答案】①60(56~64) P T ②Q ③ 4.30(4.25~4.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