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参考答案

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参考答案

第1页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报名专线:400-6300-999“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参考答案
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2~4”,简要概括“银发浪潮”时代所面临的养老困境。

(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

200~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养老困境表现在床位、人员、资金、政策、观念方面:一、床位之困。

由于养老条件差距,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有大量床位空闲。

二、人员之困。

护工工作辛苦,待遇偏低,人员流失率高。

三、资金之困。

民营机构利润低,依靠政府补贴,成本高昂,贴钱运营,生存艰难。

四、政策之困。

养老院护工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养老院无土地使用、税收政策优惠。

五、观念之困。

受传统的孝道观念影响,老人宁可孤独、缺少照顾,也选择居家养老,而不去养老院养老。

(计空格215字)
第二题:“给定资料6”中谈到:“过去几十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辉煌成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

”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

200~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绝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代工。

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我们没有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没有产品的核心技术,产品的元器件也不是自行研制的,我国付出最大的是人力资本,处于利益链的最底层,劳动力价值极低。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贸易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我国的加工贸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于历史原因,贸易行业设置的门槛过低,引进发展了许多高耗能、高污染、资源依赖强的产业,污染环境、能源消耗大。

因此,不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中国企业,要想参与全球竞争,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需要科技支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把科技工作者和企业有机结合起来。

(计空格296字)
第三题:××省正在研究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请依据“给定资料7~9”,谈谈该省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做哪些工作。

(20分)
要求:建议可行,语句简洁,有逻辑性。

200~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2页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如下:一、加强德育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既具备理论素养,又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有机融合。

三、立足市场需求,推进专业建设。

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加强市场调查,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四、实施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学校和培训企业或社会事业机构合作,采用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培养方式,综合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应用水平。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联合设立职教合作项目、联合培养职教师资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计空格300字)
第四题: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以“从分享‘人口红利’到释放‘人才红利’”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45分)
要求:观点明确,认识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1200~1500字。

【参考例文】
从分享“人口红利”到释放“人才红利”
过去30年,中国经济一直高位运行,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我国人均GDP 增长中有27%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

金融危机后,《时代》杂志选择中国农民工作为封面人物也充分肯定了中国人口红利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而当我国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前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供给递减,人均国民收入的提增也推高了劳动力成本,“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因此,从分享“人口红利”转化为释放“人才红利”势在必行。

从分享“人口红利”转化为释放“人才红利”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有效举措。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就是劳动力的老化。

“未富先老”的现实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廉价的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口红利”正渐渐消退,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竞争优势日益不足。

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凸显,企业原先的竞争优势已荡然无存,经营成本逐年上升。

因此,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必须要从原先依靠大量而廉价的劳动力转向提高劳动力素质,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从分享“人口红利”转化为释放“人才红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

中国正处于从高消耗、高成本发展模式向低消耗、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转型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必
第3页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报名专线:400-6300-999然更高。

过去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下一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更得依靠“人才红利”。

由人口数量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是暂时的,且主要被资本所有者获取;而由人口素质所带来的人才红利,是一种人力资本红利,可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然要求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创新人才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从分享“人口红利”转化为释放“人才红利”的关键在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大专以上人口达到1.2亿,高中以上人口达到3亿,远高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4571万和1.9亿,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因此,要继续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提升各类人才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现代职业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从依靠“人口红利”转为创造“人才红利”的过程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它作为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其发展能否走上快车道对人民的就业创业、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为此,要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通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调整专业设置等,培养既掌握基础理论,又具备专业技能,既具备创新意识,又具备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从原先主要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到现在充分释放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人才红利”,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挑战的有效举措,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要求。

而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效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才能实现从分享“人口红利”向释放“人才红利”的转变。

(计空格14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