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年高考三模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
下列有关端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B.含有C、H、O、N、P元素C.癌细胞内的端粒可能具有自行修复功能D.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而变长2.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
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 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 min便可开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B.种子吸水后12 h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C.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D.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3.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釆用样方法B.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可釆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4.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HIV(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引起。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B.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C.感染HIV的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抗体检测来诊断D.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是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5.科研人员发现某水稻品种发生突变,产生了新基因SW1,其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
将该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后代“IR8水稻”,既高产又抗倒伏。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低频性B.进行“IR8水稻”的育种时,应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IR8水稻”拥有抗倒伏的性状,根本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D.SW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6.如表各选项中,符合“M一定能推理得出N结论”的是()11________12:00________。
如果让淡黄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后代玉米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的自交,所得F1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若F1全部高茎在自然状态下获得后代,其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
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11.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
(1)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使用________法灭菌。
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
(2)同学甲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
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将1 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人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
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个。
(4)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
四、选做题【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小题,满分10分)12.据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50万的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每年仅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
器官缺乏和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过程中存在的两大世界性难题。
(1)有些研究人员正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与人相似的动物器官进行改造,采用的方法是向器官供体动物的________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________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________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动物器官。
(2)有些研究人员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养免疫匹配的移植器官,具体思路是:将病人体细胞核移入培养到________(时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
利用从早期胚胎分离出来的胚胎干细胞(ES或EK细胞)具有________,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3)克隆技术目前尚不成熟,有较大的争议,对此中国政府的态度是________生殖性克隆人。
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但是________治疗性克隆。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发育的全能性;分化诱导因子(3)禁止;不反对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年高考三模生物试卷解析一、选择题1.【考点】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②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
【解答】解:A.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正确;B.端粒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组成元素有C.H、O、N、P等,B正确;C.癌细胞内的端粒可能具有自行修复功能,使得癌细胞能无限繁殖,C正确;D.端粒DNA序列随细胞分裂而变短,使得细胞增值的次数是有限的,D错误。
故选:D.2.【考点】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T: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新陈代谢越旺盛,该比值越高,否则越低。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需tRNA转运氨基酸,还需要酶、能量和原料(氨基酸)。
【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一是由干燥种子种的酶活化而来”“新RNA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可知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A正确;B.蛋白质是翻译过程中合成的,而翻译过程需要mRNA为模板,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B错误;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因此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C正确;D.种子萌发时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B.3.【考点】FB: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F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此外,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解答】解: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的种群密度可以釆用样方法,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釆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可采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如方程式或曲线图,B正确;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方法进行统计,C错误;D.制作的生态缸必须密闭,放置在室内光线良好的地方,D错误。
故选:B.4.【考点】E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1.图示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
2.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解:A.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A错误;B.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免疫能力降低,死于各种病原体侵染或恶性肿瘤,B正确;C.感染HIV 的机体能发生体液免疫应答,能产生抗体,因此能通过抗体检测来诊断,C错误;D.根据分析中的图片可知,HIV 浓度与T 细胞浓度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D错误。
故选:B.5.【考点】7G: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9A:杂交育种。
【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解:A.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错误;B.进行“IR8水稻”的育种时,产生了新基因SW1,应用得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C.“IR8水稻”拥有抗倒伏的性状,直接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D.SW1基因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
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BD.6.【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97: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B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1.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几倍体的关键是看该个体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若该个体是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来的,则为单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而是一定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解答】解: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如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原核细胞中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也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子代数量足够多、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等,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