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

10.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 )
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
C、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瘦肉精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故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是含C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5.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故选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5.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答案】A
【解析】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这是正确的逃生做法,故A正确;B、煤火取暖时不应紧闭门窗,以防煤气中毒,故B错误;C、燃气泄漏时不应点火检查,以防爆炸,故C错误;D、森林游玩时不应乱扔烟头,以防火灾,故D错误。
编号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详解】
A、热水中溶液变红色的速率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A正确;
【点睛】
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有氧气参与,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有水、氧气参与。
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
B、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右边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钉生锈,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不能说明需要氧气参加,故C不正确;
D、食用油在汽油中溶解的远比溶解在水中的多,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正确。故选C。
点睛: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2.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
【答案】B
【解析】
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正确;B.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错误;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正确;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正确。故选B。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可用水浇灭,因为水浇下去会立即沸腾,而四处飞溅,应盖上锅盖,再熄灭火源,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做法正确,故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9.学习化学是为了形成正确的化学观。下列有关化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更好地保护环境
B.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C.焚烧秸秆不会造成雾霾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A.方便添加木柴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பைடு நூலகம்析】
【分析】
木柴架空,可以使更多的氧气和木柴接触。应该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点睛】
物质燃烧时,燃烧的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11.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正确;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能隔绝氧气,防止白磷自燃,正确;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故选D。
16.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
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器着火,为了防止漏电而造成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答案】C
【解析】
A、摩拜单车、小黄车等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低碳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B、垃圾中有许多有用的资源,可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正确;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错误;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故选C。
4.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瘦肉精”属于()
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A、根据题意,通常所说的“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电器着火容易造成漏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处理;在灭火或逃生时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即在火势蔓延的外围控制性的先用火烧出一定面积,相当于清除可燃物,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错误;
B、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正确;
C、可燃物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剧烈燃烧,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正确。故选A。
7.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过程中,突发“爆炸性燃烧”,造成多名消防官兵栖牲;对于引发“爆炸性燃烧”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即在火势蔓延的外围控制性的先用火烧出一定面积
B.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
C.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
D.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长期堆积后发生腐烂,进而产生大量可燃气体
1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7年我国环境保护部确立环境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B.使用填埋法处理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
C.不断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D.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取酒精的能够燃烧,蘸水的因为不是可燃物,而不能燃烧,可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错误;
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属于灭火的方法,不是说燃烧的条件,选项错误;
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
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但由于管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塞子可能被弹出,选项正确;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低于管外大气压,大气压会把气球压得更瘪,选项正确;D、由图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知,置于空气中的白磷其温度达到了自身的着火点(40℃),而红磷的着火点高于60℃,所以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选项正确,故选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