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吴星星物流管理1301 13031310261、电子商务的发展孙壮志(2016)认为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中亚国家都出台了交通发展规划,努力改善本国的运输状况,并积极争取国外的支持。
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为中亚跨境交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也同样会遇到一系列难题和挑战[1] 。
林文树,薛伟,董喜斌(2016)认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就业面的拓宽[2] 。
张萌萌(2015)分析我国物流产业中,因“信息孤岛”使得物流资源闲置和社会物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同时存在。
这极大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急需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更好的服务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物流[3]。
刘鹤晗(2014)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城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
根据潜力值计算结果,结合相关数据和排名,分析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的影响因素,提炼出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区位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
雷宁(2013)分析到传统的物流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实际要求,而电子商务购物模式的出现则正好改变了这样一种格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电子商务的难点进行了说明和分析[5]。
徐昕冬,卢剑炜(2012)本文结合企业实际运作,从物流电子商务的概念、国内行业现状、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途径[6]。
徐菱,康友才,尹莉(2012)本文根据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内现有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我国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功能需求,提出了物流电子商务模式向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演变的可能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策略[7]。
史秀鹏(2012)本文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转变,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特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铁路货运服务需要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经营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以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8]。
2、物流业分析叶燕(2014)从社会物流统计数据和福建经济地理特征两个方面对福建省当前的物流业进行现状分析,并就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9]。
陈德良,胡婉贞(2015)结合绿色物流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分析绿色物流影响的因素,构建了区域、企业多个层次的绿色物流统计指标体系[i0]。
张敏彦(2015)通过对分析目前物流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物流统计的措施与方法[11]。
马宜文,马登程,刘德良,袁堂梅(2015)以省为单位调研国内的区域物流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认为国内区域物流指数信息发布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统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1ii]。
张雪(2015)系统梳理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基本情况,总结分析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主要特点及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1iii]。
胡婉贞(2015)应用绿色物流、物流管理、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统计与监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1iv]。
曹海屏,樊凯非(2014)通过队当前我国物流统计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系统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v]。
韩丽丽(2014)主要探讨了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产物[1vi]。
赵童(2014)从物流统计视角出发,试图构建我国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vii]。
佟畅翔(2014)对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新的探索[1viii]。
张国强,李应(2014)阐述了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介绍了发达国家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分析及探讨了近年来国内物流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ix]。
钱宏伟(2014)现代物流指的是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20]。
秦俊杰,余文明(2014)主要介绍构建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21]。
王艳(2013)提出必须研究并建立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现代物流统计方法制度,来推动现代物流统计加速发展,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引导现代物流健康、持续发展[22]。
梁坤(2013)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企业提供的统计数据及统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而目前我国物流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论文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逐步完善的思路[23]。
赵翠敏(2013)分别从统计调查、物流统计指标以及物流数据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统计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并根据其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x]。
何军峰(2012)将熵权理论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建立起基于信息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消除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常因人的主观因素形成的权重分配偏差[24]。
吴会杰(2012)对物流统计进行了概述,从我国社会物流总量的发展情况以及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增长情况两个方面引出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然后从四个方面,对经济复苏期我国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做出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发展现状提出应该加强物流产业统计系统的积极构建[25]。
李书津(2012)大力推进物流统计工作,为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促进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物流发展速度。
[26]。
李爱国(2012)从资源占用、活动产出及绩效评价角度,建立了反映企业物流活动全貌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每个子系统既可独立核算,反映局部物流活动状况,又可互相融合,构成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27]。
焦涧(2012)阐述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统计分析在现代物流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对策28]。
王萌,许慧萍(2012)首先对我国物流统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我国构建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必要性,最后基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考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了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29]。
张敏彦(2015)通过分析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构建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策略[30]。
薛楠(2014)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在清理、调整和完善现行物流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绿色物流跨域协作的组织体系、信息交互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31]。
刘敬平(2013)从休闲食品企业的特点入手,分析食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必要性的,考虑食品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其物流成本构成,提出降低休闲食品企业的总物流成本的建议[32]。
潘胜忠(2013)目前国家正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等政策的出台,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33]。
谢林婕,彭建良(2012)根据所得结论,在浙江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对加快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建议[34]。
王萌(2012)作为具有典型服务业特征的现代物流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目前物流业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在我国也已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35]。
刘永胜,于戎(2012)在检索2008-2010年中文核心期刊上刊登的关于企业物流研究的175篇文献基础上,对企业物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并给出了我国企业物流研究方面的结论[36]。
房志宏(2011)对报表每一指标理解透彻,结合财务报表,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范围、物流报表的填制[37]。
徐娟(2011)结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构建了一套物流统计指标体系[38]。
周敏(2011)通过对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快培养专业人才,传播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改善信息化程度低及专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39]。
雎华蕾(2016)认为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回归检验其间关系可以得出,提供盈余波动性较低、会计稳健性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信息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大规模的短期借款融资[40]。
3、物流现状分析姚翰昇(2016)分析物流费用,仓储成本,物流统计,物流人员,运输成本当前的变化和商品物流,物流外包,物流企业经营,增长阶段,业务成本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变化[41]。
段水云(2015)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物流行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交通物流行业总体规模增长迅速,特别是网购规模的迅速扩大,更加带动了交通物流行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物流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文章分析了当前交通物流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交通物流发展对策[42]。
张敏彦(2015)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现了物流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局面。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构建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策略[43]。
张彦昌(2013)通过对物流设施,复合型服务,运输方式,企业合作进行分析。
对物流统计,供应链设计,物流信息处理以及铁路专用线分析现代化物流的发展[44]。
丁俊发(2013)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物流相结合,分析未来大数据发展对物流的推进,对企业发展的深刻影响[45]。
周峰(2012)2007年,省第九次党代会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出"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奋斗目标。
近几年来,现代物流产业践行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至2010年,全省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中部乃至全国现代物流基地的发展目标正在加快实现[46]。
李爱国(2012)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计算了中国近十年来的物流效率指标,对影响物流业效率指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阐明了物流业效率与物流水平的关系、物流管理水平与物流效率的关系,进而提出发展中国物流业、提高物流业效率的途径[47]。
冯燕(2013)以医药行业为例,指出物流统计的应用对于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物流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48]。
龚明春(2016)公路港下一步建设主要是在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以下简称二三级城市)推广建立公路港,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太多可供二三级城市建设公路港参考的典型经验[49]。
李金涛(2016)中小民营企业需要变压力为动力,改革体制机制,革新营销理念,创新产品与管理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50]。
参考文献[1]孙壮志.中亚国家跨境交通的地缘政治博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37-44.[2]林文树,薛伟,董喜斌.中美森林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比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6,02:74-78.[3]张萌萌.基于精益思想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研究[J]2015,10:77[4]刘鹤晗.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区位优势研究[J].黑河学刊,2014,3:3-4[5]雷宁.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物流电子商务难点[J].电子测试,2013,8:153-154[6]徐昕冬,卢剑炜.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途径研究[J].信息技术,2012,5[7]徐菱,康友才,尹莉.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2012,33[8]史秀鹏.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研究[J].2013,8[9]叶燕.福建省物流业现状分析及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36:32-33.[10]陈德良,胡婉贞.绿色物流的统计指标体系[J].工商管理,2015,04:6-7+56.[11]张敏彦.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统计改进探析[J].投资理财,2015,08:139.[12]马宜文,马登程,刘德良,袁堂梅.对国内区域物流指数发布情况的调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196.[13]张雪芹.我国物流统计核算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包装,2015,10:62-66.[14]胡婉贞.绿色物流统计监测体系研究[J].总计与决策,2015,75.[15]曹海屏,樊凯非.当前物流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广角,2014,06:91.[16]韩丽丽.浅谈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J].企业发展,2014,12:163-164.[]赵童.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创新[M].物流平台,2014,07:100-102.[17]佟畅翔.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4,14:254.[18]张国强,李应.基于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统计改进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4,04:29-34.[19]钱宏伟.浅谈内蒙古现代物流管理中统计的应用[J].工作交流,2014,04:44-46.[20]秦俊杰,余文明.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商业研究,2014,11:182.[21]王艳.牡丹江市现代物流统计方法制度研究[J].基层统计,2013,06:56-57.[22]梁坤.我国物流企业统计工作浅析[J].企业经营与管理,2013,03:77-78.[23]赵翠敏.浅析统计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J].投资理财,2013,11:126.[24]何军峰.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与特色研究,2012,01:70-74.[25]吴会杰.经济复苏期我国物流统计发展研究[J].物流研究,2012,05:37-38.[26]李书津.对物流统计工作的探讨[M].统计聚焦,2012,01:33-34.[27]李爱国.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经济,2012,04:99-101.[28]焦涧.统计分析在现代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2012,13:149-150.[29]王萌,许慧萍.浅析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营管理,2012,13:152-154.[30]张敏彦.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策略探讨[J].投资理财,财经界,2015,07:133.[31]薛楠.我国绿色物流跨域协作机制:缺失与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4,04:45-49.[32]刘敬平.休闲食品加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06:74.[33]潘胜忠.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2013,08:89.[34]谢林婕,彭建良.浙江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N],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05:356-360.[35]王萌.物流管理中的统计工作应提升[J],中国统计,2012,08:52.[36]刘永胜,于戎.我国企业物流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2,17:353-356+366.[37]房志宏.解读物流统计报表关键指标[J],数据,2011,09:28-29.[38]徐娟.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1,09:55-56.[39]周敏.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考[J],长江论坛,2011,04:90-92+95.[40]雎华蕾.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3:99-103[41]姚翰昇.物流费用率继续下降业务量增速放缓[J].2016,5:5[42]段水云.当前交通物流行业现状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6:12-13.[43]张敏彦.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策略探讨[J].投资理财,2015:7[44].对德国物流园先进发展模式的思考[N].中国包装报,2013-04-17004.[45]丁俊发.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N].现代物流报,2013-06-07A06.[46]周峰.加快建成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J][47]李爱国.中国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48]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冯燕.医药企业物流成本分析[N].现代物流报,2013-01-15008.[49]龚明春.中国二三级城市公路港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6:10-11.[50]李金涛.新疆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管理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