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教程课件(上)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幼儿期是一个从身体到心理都 富于韵律敏感的发育时期,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迎合、 肯定幼儿对韵律的需求,并巩固这种韵律感,对幼儿 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
二、幼儿文学的韵律性特征 幼儿文学是一种十分重视显在的语言韵律感的文
学样式,而这种重视与幼儿的韵律敏感有着必然的关 联。在所有语言类作品中,富于韵律感的歌谣、故事 等作品能够迅速赢得幼儿的好感,并促进幼儿对这些 语言对象的记忆。
一、幼儿与韵律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H.加登纳在《艺术与人的发展》 一书中写道:“在制作领域,一个一岁的幼儿有时能 获得规则的节奏或制作出非常原始的绘画,虽然那也 许只是胡乱的练习而不能算作品,然而开始作画的笔 触都是有节奏的;它使我们感到,与生俱来的熟练行 为的运动成分从一开始便构成了原始的审美活动。”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特性
第一节 幼儿文学的认知性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韵律性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第四节 幼儿文学的综合性
第一节 幼儿文学的认知性
认知性是幼儿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也是它有别于其他文学门类的特征之一。幼儿 文学首先不是纯粹审美的文学,而是一种“教” 的文学。幼儿文学有必要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合 他们阅读的图像和文字读物,帮助他们更方便 地进入与世界最初的交流中。
二、幼儿文学的认知特征 在幼儿认知教育方面,幼儿文学有着其他形式的
材料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首先,幼儿文学作品通常是以幼儿易于接受的 图像或者形象的语言来组织的,可以使幼儿在不知 不觉的游戏快乐中形成知识,达到认知目的。与此 同时,任何幼儿文学作品都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潜移 默化的语言认知学习的语境。
其次,幼儿文学善于用贴近幼儿理解能力的 形象化的方式,来解释或者呈现某个特定的知 识对象,它能够帮助幼儿在具象思维的语境中 获得认识,并学会接受和识别抽象的概念与符 号,从而逐渐发展出抽象思维的能力。
瑞士童书插画家莫妮克·弗利克斯的八本小老鼠 无字书系列
作为幼儿文学的成人读者,尤其是父母和 幼儿园教师,在为幼儿挑选阅读材料时,我 们该做什么?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韵律性
幼儿文学的作者对韵律有着特殊的敏感,这种敏感 不仅表现在幼儿文学文本的语音搭配上,也表现在其 故事语法的处理上。幼儿文学作品的接受大多是通过 由成人朗读或讲述给幼儿听的方法来实现的,它既是 一种文学欣赏,也是对幼儿的一种阅读兴趣和能力的 培养。
1. 对幼儿文学内部分级复杂性的认识 2. 对幼儿文学辩解发砸星的认识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幼儿文学的存在,是由作 者、读者和文本载体三个要素共同支撑起来的。
一、幼儿文学的作者
一名合格的幼儿文学的作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 方面的素质: 第一,了解幼儿。 第二,理解幼儿。 第三,尊重幼儿。 第四,掌握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
二、幼儿文学的读者
广义上来说,幼儿文学的读者包括所有有机会、需 要、有兴趣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人,比如幼儿、幼儿 教师、幼儿的父母、幼儿文学研究者,以及其他出于 各种原因接触幼儿文学的人们。但对幼儿文学自身来 说,它所服务的读者对象首先是处于学龄前的幼儿。
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
0—1岁
通过直观的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接收周围的信息
其次,幼儿文学文本的语象层不但可以寄寓在语音 层之上,同时也可以通过图像画面得到特殊的传达。
最后,幼儿文学文本的意味层由于考虑到幼儿理解 能力的限制,往往显得比较清浅。
探究与实践
1.如何理解人类历史和艺术史发展语境中的幼儿期 与幼儿文学?
2.与广义儿童文学相比,幼儿文学的独特性体现在 哪里?
3.说说你对幼儿文学的作者、读者和文本三要素特 征的理解。
5—6岁
除了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之外,想象和抽象思维的 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于外部世界信息的容纳量也 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对许多带有幻想性的、离奇的故 事感兴趣
幻想题材的童话、神秘题材的科普故事等,可以被 纳入到这一时期的幼儿阅读范围中。这一时期的幼儿 对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复杂性开始有了某些初步的体 验。
1.语言与符号认知 2.名称与概念认知 3.情绪和行为认知
三、幼儿文学的认知性与文学性 在幼儿文学的创作、接受、鉴赏和选择过程中,
有必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幼儿文学的认知性与文学 性的关系。作为幼儿文学作家,除了要熟悉幼儿的 身心特征、生活内容、情感方式之外,还要把握幼 儿广泛而又特殊的认知需求,从而在幼儿文学的创 作中将认知内容自然而然地融会到作品之中,以借 作品达到促进幼儿精神成长的目的。
二、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 1.游戏是一种学习 2. 游戏是一种创造 3.游戏是一种娱乐
第四节 幼儿文学的综合性
从客观的物质载体的角度来看,今天,幼儿文学 文本的主要呈现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印刷书籍形态。 但幼儿文学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不仅仅是一种普通 的文学文本,而是一个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 舞蹈、游戏、表演等多种艺术呈现方式的特殊的文 学门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幼儿文学具 有综合性的特征。
学作品的界限。
如果说幼儿文学是一种文学样式,那么它应该有着属于 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文学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概念
一、从儿童文学到幼儿文学
广义的划分 更为细致的划分
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四个方面的特征性 内涵: (1)在基本精神上,······ (2)在表现内容上,······ (3)在表现手法上,······ (4)在功能意义上,······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
第一节 幼儿与幼儿文学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概念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三个要素
第一节 幼儿与幼儿文学
一、人类学语境中的幼儿期
皮亚杰 ——儿童到达7岁时,他们的思维更接近成人 不是此前年龄段的孩子,因此,思维也成为人们用以划 分幼儿期的一个考量因素。
本书以0—6岁作为“幼儿”的年龄范围。
3—4岁
幼儿语言词汇迅速丰富的一个时期,他的好奇心也 逐渐转移到了越来越多的事物上。这一时期,他对阅 读材料的注意力不容易长久集中
歌谣或故事本身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趣味性开始显得 更为重要起来。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幼儿的性别 意识开始萌生的时候,因此,以此为题材并适应这一 时期幼儿语言能力的简短故事也是孩子可以开始接触 的。此外,涉及生活题材的幼儿科普故事、适合扮演 的幼儿游戏剧等,也会受到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欢迎。
游戏对幼儿来说不是一种剩余精力的简单耗费,而 是包含了学习、创造和娱乐层面的多重意义。
三、幼儿文学的游戏精神 首先,它意味着一种天然的童年游戏趣味。 其次,它意味着一种充沛的童年生命能量。 最后,它意味着一种严肃的童年内在精神。
对于幼儿文学的游戏精神,我们不能仅仅从简单 的“好玩”或者说“娱乐”的角度来理解。尽管娱 乐性的确是游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还不足以诠 释游戏精神的全部。
一、幼儿文学的综合性溯源 幼儿文学的综合性,是指幼儿文学在多种艺术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是指幼儿文学从内容、语言、 体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一种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 的游戏特性。幼儿文学的艺术始终与游戏特有的快乐、 自由的愉悦联系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文学 就是一种特殊的幼儿游戏。
一、幼儿与游戏 “游戏,几乎就是童年的象征。”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游戏,而他们的游戏也就是 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本能需要。
对两首《雪花》分析
幼儿文学与狭义的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相比,有以下三 个要素的特殊限制:
第一,从作家层面来看,在幼儿文学的创作中,作品的 作者与其目标读者之间的年龄差距是最大的。
第二,从读者层面来看,幼儿文学的第一目标读者是幼 儿,但幼儿文学向幼儿的传递,还需要另一个中介 性的角色。
第三,从文本层面来看,幼儿文学是所有儿童文学门类中 受到艺术发挥限制最大的一个类别,其原因不言而喻。
最后,幼儿文学的中心之一是故事,很多 时候,它是通过对于一个简单、连贯、合适、 生动的叙事过程的表现,来为幼儿读者提供关 于世界和生活的各种认识的。它向幼儿期的孩 子反复展示,一个事件是如何在一种语言的组 织下,得到比较完整和有秩序的呈现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各种题材、类型的幼儿文学作 品提供了包括语言与符号、名称与概念、情绪与行为 方式等多个层面的认知内容。
粗犷的形式感。 第二,在题材上,早期叙事作品最关注的往往是与现实
生活最为相近的人与动物的题材,幼儿叙事作品也 是如此。 第三,在性质和功能上,早期艺术与幼儿文学都不是纯 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作品。
三、幼儿文学的特殊性
幼儿文学是文学吗? 第一,和一般文学相比,幼儿文学可以运用的文学手法
的资源实在少之又少。 第二,幼儿文学所承担的功能,又比一般文学多之又多。 第三,幼儿文学的形式,也越出了我们所熟悉的一般文
幼儿以其自然的方式思考,复原着我们对世界和生命 的原始感知,幼儿期不仅仅是为了某个未来的成人而准 备的,相反地,幼儿期作为一个生命阶段,有着属于它 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存在意义。可以说,幼儿期的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幼儿文学的意义。
二、人类艺术史语境中的幼儿文学
早期艺术与幼儿文学的相似点: 第一,在形式上,早期艺术与幼儿文学都拥有一种单纯、
三、幼儿文学的文本
一个儿童文学文本的结构可以区分出三个基本的层 次:语音层、语象层、意味层。
但是与狭义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相比,幼儿文学的 这三个层次又表现出一些不一样的特征,它们是由幼 儿文学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首先,对幼儿文学文本来说,语音层不仅是一个基 础性的层面,也是一个具有独特欣赏价值的层面。
一、幼儿的认知活动 幼儿期认知教育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这一时期幼儿认
知活动的特征。虽然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认知发展程度上有 所差异,但总体说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认知活动通 常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1.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能力较低 2.认知活动以自我为中心,很多时候表现出一种泛灵思维 的特征 3.以单一的线性理解和记忆为主,尚不具备对复杂事件的 认知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