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0625《麻醉药理学》教学大纲

20180625《麻醉药理学》教学大纲

《麻醉药理学》教学大纲草稿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803414402课程名称(中/英文):麻醉药理学/Anesthetic Pharma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学分:48/2.5先修课程: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生理学、麻醉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适用专业:麻醉学专业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麻醉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麻醉学之间桥梁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运用医学及药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阐明麻醉疼痛和重症抢救应用药物的作用用途、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以及药物的体内过程和用法、用量等,是研究临床麻醉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麻醉学专业基础课,它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等为先修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临床麻醉学课程做理论准备。

麻醉药理学关联了机能学、形态学、临床医学、药学诸多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是麻醉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课程教学将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记忆麻醉药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记忆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发现隐含在现象中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确定学习方向,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积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草稿(三)素质目标培养医者的临床思维;能够深层次地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创新、协作精神;培养广泛的兴趣,格调高雅,博闻强识,能与时俱进。

使学生在学习与体验中,逐步培养对药理学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操。

四、学时分配表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第一章麻醉药理学总论【总学时】4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实践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领会麻醉药理学总论的基本概念,应用药动学基本知识进行静脉给药和吸入给药的分析;能够系统化地进行药物剂量设计与优化;理解麻醉用药效能和效价的临床意义;批判的分析、解释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

草稿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药动学、药效学基本理论指导临床麻醉合理用药。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中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第一节绪论1.麻醉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麻醉药物和麻醉药理学发展史。

3.麻醉药理学的研究与展望4.麻醉药理学的学习方法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1.静脉给药药动学分析:静脉注射药、静脉输注药、静脉麻醉药。

2.吸入麻醉药药动学分析:血药浓度模型、吸入药量模型。

第三节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1.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2.靶浓度。

3.维持量。

4.负荷量。

5.个体化治疗。

【教学重点】麻醉药物与麻醉药理学发展史;静脉给药药动学分析;吸入麻醉药药动学分析;麻醉用药的效能与效价。

【教学难点】药剂量设计与优化;麻醉用药的效能与效价的临床意义;麻醉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案设计】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以及在评分标准中对主动性较强者的鼓励措施。

在首堂课中,需要简要的重复一下学习方法和课程教学过程。

带着问题前来学习的同学会进展顺利,理解较透彻,而未做充分预习的同学则存在理解滞后的现象。

因而要求全体同学一定做好课前预习,以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药理学总论学习过的概念,导入新课,以举例、图片演示等辅助教学。

实验观察药物基本作用。

草稿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二章计算机辅助输注【总学时】1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1学时/实践0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解释计算机辅助输注的概念和药理学基础;理解计算机辅助输注的组成和实现方法;理解计算机辅助输注使用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输注系统性能评价指标保证临床麻醉工作的顺利实施。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中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静脉麻醉药输注技术发展简史。

第二节输注技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1.浓度效应关系。

2.治疗窗。

3.常用给药方案的优缺点。

第三节计算机辅助输注1.系统组成。

2.实现方法。

第四节计算机辅助输注使用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1.注意事项。

2.影响因素。

第五节计算机辅助输注系统性能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偏离、不准确度、分散度、摆动。

【教学重点】计算机辅助输注的实现;计算机辅助输注的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输注技术的药动学基础;计算机辅助输注系统性能评价。

草稿【教学方案设计】以举例、图片演示等辅助教学,以视频的直观形式讲解TCI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三章安定药【总学时】2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实践0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记忆苯二氮䓬类、右美托咪定、可乐定、吩噻嗪类、丁酰苯类在麻醉相关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如药物基本作用、作用机制,剂量-效应关系);比较各药的应用特点;能够在围术期合理使用此类药物。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安定药相关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合理用药。

素质目标:借助临床麻醉实例的呈现,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工作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苯二氮䓬类1.概述: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

2.地西泮:体内过程、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咪达唑仑:体内过程、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艾司唑仑。

5.瑞米唑仑。

6.氟马西尼。

第二节新型镇静催眠药1.右美托咪定:体内过程、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可乐定:体内过程、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第三节巴比妥类1.概述: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

2.苯巴比妥: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异戊巴比。

草稿第四节吩噻嗪类1.概述: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

2.氯丙嗪:体内过程、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异丙嗪。

第五节丁酰苯类1.概述: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

2.氟哌利多:体内过程、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教学重点】苯二氮䓬类、右美托咪定、可乐定、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的用途、不良反应。

【教学难点】神经松弛药恶性综合征;右美托咪定、可乐定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案设计】复习药理学已学过的镇静催眠药和抗精神分裂药的概念,比较其不同,联系临床麻醉要求,导入新课,以举例、图片演示等辅助教学,以临床工作的直观形式讲解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在围麻醉期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四章麻醉性镇痛药与拮抗药【总学时】2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实践0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记忆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以及纳络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比较芬太尼及其衍生物的特点;理解镇痛药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分析疼痛的性质与药物特点,正确选择适应病人年龄、病情、术式的镇痛药。

素质目标:加强法制观念,依法行医,积极宣教。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麻醉性镇痛药的概念。

草稿2.阿片受体。

3.内源性阿片肽。

第二节阿片受体激动剂1.吗啡: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禁忌症。

2.哌替啶。

3.芬太尼及其衍生物:芬太尼的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阿芬太尼的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舒芬太尼的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瑞芬太尼的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4.羟考酮的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5.氢吗啡酮的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第三节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1.喷他佐辛: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2.丁丙诺啡: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3.布托啡诺。

4.地佐辛。

第四节阿片受体拮抗药1.纳洛酮: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2.纳曲酮: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3.纳美芬。

第五节非阿片类中枢镇痛药曲马多:体内过程、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教学重点】芬太尼及其衍生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其他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镇痛药的作用机制、阿片受体的亚型。

【教学方案设计】镇痛药除了镇痛作用,还能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

多数药物具有明显的依赖性或成瘾性,又称为成瘾性镇痛药或麻醉性镇痛药。

以吗啡为代表简要介绍该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然后重点介绍芬太尼家族的镇痛药,以图表、思维导图等比较芬太尼及其衍生物的特点。

美沙酮可用于吗啡成瘾者的脱草稿毒治疗。

喷他佐辛是阿片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可拮抗μ受体,无明显成瘾性。

纳络酮和纳曲酮可拮抗阿片受体,主要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的抢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及移动互联网。

第五章吸入麻醉药【总学时】7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4学时/实践3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记忆血/气分配系数、MAC和第二气体效应的概念;理解吸入麻醉药的理想条件、作用机制;记忆恩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的主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应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吸入麻醉药的特点及不良反应,使学生领会其应用条件,在提供优质的麻醉同时,防范危险事故的发生,保证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素质目标:借助临床麻醉实例的呈现,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工作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理化性质与分类1.吸入麻醉药的概念。

2.理想吸入麻醉药的条件。

3.吸入麻醉药的分类:挥发性吸入麻醉药、气体吸入麻醉药。

4.血/气分配系数。

第二节作用机制1.疏水区作用学说。

2.蛋白质作用学说。

第三节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1.麻醉药转运过程。

2.影响经膜扩散速度的因素。

3.进入肺泡的速度:浓度效应、第二气体效应;肺通气量的影响。

草稿4.进入血液的速度:麻醉药在血中的溶解度、组织局部血流量、动脉血-组织内麻醉药分压差。

5.进入组织的速度:麻醉药在组织中的溶解度、心输出量、肺泡-静脉血麻醉药分压差。

6.生物转化。

7.排泄。

第四节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1.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临床意义、扩展值(MAC awake50、MAC95、MAC EI50、MAC BAR)、影响因素。

2.对各器官系统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抑制、气道刺激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血压、心率、外周血管阻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脑血流、颅内压、脑电活动);对肝脏的影响(肝血流、肝功能);对肾脏的影响(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尿量、肾毒性);肌松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