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一、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角度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间接(侧面)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3、顺序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
顺叙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叙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简洁地予以组合。
小说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一、识记、理解小说常识及方法运用1、概念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叙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描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为依托,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2、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散文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一、识记、理解散文常识及方法运用(一)明确概念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鲜明。
(三)掌握方法1、如何把握散文的写作对象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观。
人物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作者真挚的感情。
事件通过叙写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深挚的情感。
2、如何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寓理于事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3、如何辨析散文语言的表达作用①掌握散文语言的特点。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②联系内容,深入发掘。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第六部分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应用文应用文为特定需要服务,受到明确的写作目的、专门的阅读对象、一定的使用场合等条件的制约,因此,行文要注重得体:既要准确表达意思,又要适合对方的心理情感,适应特定的人际关系,适应传递信息的环境条件和其他条件。
遣词造句既要说得“明”,又要说得“雅”,因此,要学会正确使用一些习惯用语和少量惯用文言词语。
注意:应用文较之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与生活、社会联系更紧密,格式、行文习惯更有规矩。
我们无论使用哪种应用文,都必须按其各自规范化的约定俗成的格式来写,不能随意杜撰。
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包括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形式、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等,这是应用文写作训练的重点。
语言要简明得体,注重规范性。
1)简明。
简明是指语言简要、明确,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细致描述,也不能象说明文那样具体阐明,更不能象议论文那样逻辑推理。
2)得体。
得体是指语言的运用要注意语言环境。
这里主要指具体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等。
语言得体首先要注意表达对象。
对领导、老师、父母及其他长辈,一般不能用“希”“望”,应该用“请”、“恳请”。
应用文中的某些公告,有告之于公的意思,所以表达上应十分客观,如合同、规则等,而有些则不同,如报告、请假条等,带有请示性质,语言应谦敬些,应用文中的书信,带有最重的主观色彩,给不同对象写信,更得强调语言的得体。
语言的得体还要注意表达方式。
有的应用文要用书面语表述,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告示等,有的则强调口语,如发言稿等;大部分应用文在表达方式上用记叙、说明和议论性文字,如果用抒情笔调来写,则显然不得体。
书信一般书信(包括请柬)包括五个部分:(1)称呼。
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