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1.1.1《体味文化》.doc

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测试习题1.1.1《体味文化》.doc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1课时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____________;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__________。

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__________。

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____________。

***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化现象具有独特性,各有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相对于______、______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活动及其______。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__________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______________的部分。

2.文化是__________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__________的产物。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__________的体验,特别是通过____________、接受______________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__________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__________文化。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_______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________载体。

***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精神的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但并非意味着人的文化素养是在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是一种__________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转化为______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______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中。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向物质力量转化时,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文化“万花筒”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这说明()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④没有文化人们已无法生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对于韩国人来说,泡菜已超越小菜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

许多离家在外的韩国人认为回家陪妈妈腌泡菜是一种孝道,有人甚至从腌泡菜中悟出“幸福婚姻之道”。

这反映了()①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的特色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知识点二文化是什么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②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居民活动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10年10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访欧洲各国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4.“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

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

“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其自然地以唱歌自娱。

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

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

在传唱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即兴的随意创作,在创作之后,又不断地传播出去。

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作品直接产生于底层老百姓C.只有直接产生于底层的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D.文学艺术的创作是随意的,是没有规律可循的5.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

这一事实说明()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6.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A.与“文明”的含义相近,是广义的“文化”B.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是狭义的“文化”C.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的“文化”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7.我国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里的航天精神()①是文化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是自发形成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知识点三文化的力量9.《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以来,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一切困难。

这表()①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②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③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推动社会进步④优秀文化作品会激励人们奋发向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10.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漫画告诉我们()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文化现象无时不有C.文化产品丰富多彩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11.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来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表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1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巨大作用。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④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综合提升13.有人说,文化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和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辨析: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这种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14.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歌唱比赛、文艺汇演、专家报告等。

你见过或参加过学校的哪些文化活动?谈谈你的感受并分析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有什么不同?答案解析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1课时体味文化知识清单一、1.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文化环境特有的色彩二、1.经济政治精神产品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2.人类社会人们社会实践3.社会生活参与文化活动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获得和享用4.物质物质三、1.生产传播积累社会精神2.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物质个人民族和国家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A[④夸大了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排除,应选A。

]2.A[材料强调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泡菜承载的是韩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 3.C[①⑥属于政治现象,②属于自然现象,③④⑤属于文化现象,故选C。

]4.A[B、C、D观点错误,排除。

]5.B[A、C观点错误,排除;D不能体现,材料强调文化的区域性。

]6.D[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7.A[④观点错误,排除。

]8.C[文化不仅包括人类的精神产品,而且还包括精神文化活动,③观点错误。

] 9.D[此题考查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理解能力。

文化从性质上分为先进的与落后的,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

故②③错误。

] 10.D[由漫画可知,“铁人”精神代代相传,反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B、C 不符合要求。

]11.A[材料强调文化的特点,重在强调借助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④不能体现。

]12.D[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③观点错误,排除。

]综合提升13.(1)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这种素养又总是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

材料中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了人的不同素养,这是不同文化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4)题中观点看到了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正确的,但认为这种素养与生俱来是不正确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特征的理解。

背景材料表明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而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实践活动、生活体验和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要抓住这个辨点进行分析。

然后指出,培养一种优秀的文化素养,需要国家和个人共同努力。

14.(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我们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开放图书室、微机室,设立多处报栏,开展演讲比赛或辩论赛,播放优秀影片,举行学校运动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

(2)这些文化活动使我获得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劳动技能,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了我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3)文化现象不同于经济、政治现象,它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同时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联系身边实际,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去感悟文化的价值,理解文化的内涵,注意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