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10,全称为“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 (ICD-10)”,即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现有版本包括15.5万种编码,并记录多种新型诊断及预测,与ICD-9版本相比较,该版本增加了1.7万个编码。
[1] ICD-10▪▪▪▪▪▪▪(A01.1) A型副伤寒▪(A01.2) B型副伤寒▪(A01.3) C型副伤寒▪(A01.4) 未明示之霍乱▪(A02.) 其他沙门氏菌感染▪(A02.0) 沙门氏菌胶炎▪(A02.1) 沙门氏菌败血症▪(A02.2) 局部性沙门氏菌感染▪(A02.8) 其他明示之沙门氏菌感染▪(A02.9) 未明示之沙门氏菌感染▪(A03.) 志贺菌病▪▪▪▪▪▪▪▪▪▪▪▪(A04.4) 其他肠道大肠菌感染▪(A04.5) 弯曲菌肠炎▪(A04.6) 大小肠耶氏菌肠炎▪(A04.7) 困难梭菌致大小肠炎▪(A04.8) 其他明示之细菌性肠道感染▪(A04.9) 未明示之细菌性肠道感染▪(A05.) 未归于它处的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A05.0)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A05.1) 腊肠菌中毒▪(A05.2) 产气梭菌食物中毒▪(A05.3)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A05.4) 状菌食物中毒▪▪▪▪▪▪▪▪▪▪▪▪(A06.8) 其他位置阿米巴感染▪(A06.9) 未明示之阿米巴病▪(A07.) 其他原生动物性肠道疾病▪(A07.0) 大肠纤毛虫病▪(A07.1) 梨形鞭毛虫病▪(A07.2) 隐孢子虫病▪(A07.3) 同型孢子虫病▪(A07.8) 其他明示之原生动物性肠道疾病▪(A07.9) 未明示之原生动物性肠道疾病▪(A08.0) 病毒和其他特定肠道感染▪▪▪▪▪▪▪▪▪▪▪(A15.2) 组织学证实之肺结核病▪(A15.3) 未明示证实法之肺结核病▪(A15.4) 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之胸腔内淋巴结核病▪(A15.5) 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之喉、气管与支气管结核病▪(A15.6) 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之结核性肋膜炎▪(A15.7) 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之原发性呼吸系统结核病▪(A15.8) 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之其他呼吸系统结核病▪(A15.9) 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之未明示部位呼吸系统结核病▪(A16.) 细菌学或组织学未证实之呼吸系统结核病▪(A16.0) 细菌学和组织学阴性之肺结核病▪(A16.1) 未做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之肺结核病▪▪▪▪▪▪▪▪▪▪▪▪(A17.9) 未明示之神经系统结核病▪(A18.) 其他器官的结核病▪(A18.0) 骨关节结核病▪(A18.1)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A18.2) 结核性淋巴腺炎▪(A18.3) 肠、腹膜、肠系膜腺体结核病▪(A18.4) 皮肤、皮下组织结核病▪(A18.5) 眼结核病▪(A18.6) 耳结核病▪(A18.7) 肾上腺结核病▪(A18.8) 其他器官结核病▪(A19.) 粟粒性结核病▪▪▪▪▪▪▪▪▪▪(A20.3) 鼠疫脑膜炎▪(A20.4) 败血性鼠疫▪(A20.8) 其他型鼠疫▪(A20.9) 未明示之鼠疫▪(A21.) 土拉菌病▪(A21.0) 溃疡性土拉伦斯菌血症▪(A21.1) 眼腹体土拉伦斯菌血症▪(A21.2) 肺土拉伦斯菌血症▪(A21.3) 胃肠道土拉伦斯菌血症▪(A21.7) 全身性土拉伦斯菌血症▪(A21.8) 其他型土拉伦斯菌血症▪▪▪▪▪▪▪▪▪▪▪▪(A26.) 类丹毒▪(A27.) 钩端螺旋体病▪(A28.) 其他动物传染的细菌性疾病▪其他细菌性疾病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9)▪(A30.) 麻风病▪(A31.) 其他分枝杆菌所致之感染▪(A32.) 利斯特菌病▪(A33.) 新生儿破伤风▪(A34.) 产妇破伤风▪(A35.) 其他破伤风▪▪▪▪▪▪▪▪▪▪▪▪(A49.) 非特定部位的细菌性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之传染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之传染病(A50-A64)▪(A50.) 先天梅毒▪(A51.) 早期梅毒▪(A52.) 晚期梅毒▪(A53.) 其他和未明示的梅毒▪(A54.) 淋球菌感染▪(A55.) 衣原体淋巴肉芽肿▪(A56.) 其他性行为传播之衣原体疾病▪(A57.) 软下疳▪▪▪▪▪▪▪▪▪▪(A69.) 其他螺旋体感染其他衣原体疾病其他衣原体疾病(A70-A74)▪(A70.) 鹦鹉衣原体感染▪(A71.) 砂眼▪(A74.) 其他衣原体疾病立克次体病立克次体病(A75-A79)▪(A75.) 斑疹伤寒▪(A77.) 斑点热▪▪▪▪▪▪▪▪▪▪(A87.) 病毒性脑膜炎▪(A88.)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感染▪(A89.) 未明示之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节肢动物媒病毒热和病毒性出血热节肢动物媒病毒热和病毒性出血热(A90-A99)▪(A90.) 登革热▪(A91.) 登革出血热▪(A92.) 其他蚊媒病毒热▪(A93.) 其他节肢动物媒病毒热▪(A94.) 未明示之节肢动物媒病毒热▪(A95.) 黄热病▪▪▪▪▪▪▪▪▪▪(B06.) 风疹(德国麻疹)▪(B07.) 病毒性疣▪(B08.) 其他皮肤和粘膜损伤的病毒感染▪(B09.) 未明示之皮肤和粘膜损伤的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B15-B19)▪(B15.) 急性甲型肝炎▪(B16.) 急性乙型肝炎▪(B17.) 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B18.) 慢性病毒性肝炎▪▪▪▪▪▪▪▪(B26.) 流行性腮腺炎▪(B27.) 传染性单核球过多症▪(B30.) 病毒性结膜炎▪(B33.) 其他病毒性疾病▪(B34.) 非特定部位的病毒感染真菌病真菌病(B35-B49)▪(B35.) 癣▪(B36.) 其他表浅性真菌病▪(B37.) 念珠菌病▪▪▪▪▪▪▪▪▪▪▪▪原虫病原虫病(B50-B64)▪(B50.) 恶性疟原虫疟疾▪(B51.) 间日疟原虫疟疾▪(B52.) 三日疟原虫疟疾▪(B53.) 其他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B54.) 未明示之疟疾▪(B55.) 利什曼病▪(B56.) 非洲锥虫病▪(B57.) 却格斯病▪(B58.) 弓虫病▪▪▪蠕虫病▪▪▪▪▪▪▪(B71.) 其他绦虫感染▪(B72.) 龙线虫病▪(B73.) 盘尾丝虫病▪(B74.) 丝虫病▪(B75.) 旋毛虫病▪(B76.) 钩虫病▪(B77.) 蛔虫病▪(B78.) 粪类圆线虫病▪(B79.) 鞭虫病▪(B80.) 蛲虫病▪(B81.) 未归于它处的其他肠道蠕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90-B94)▪(B90.) 结核病后遗症▪(B9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B92.) 麻疯病后遗症▪(B94.) 其他和非明示之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后遗症细菌性,病毒性和其他感染细菌性,病毒性和其他感染(B95-B97)▪(B95.) 归于归类于其他章节的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所致的疾病▪(B96.) 归于归类于其他章节的其他细菌所致的疾病▪(B97.) 归于归类于其他章节的病毒所致的疾病其他传染病▪(C03.) 牙龈的恶性肿瘤▪(C04.) 口底的恶性肿瘤▪(C05.) 下颚的恶性肿瘤(下颚癌)▪(C06.) 口其他和非特定部分的恶性肿瘤▪(C07.) 腮腺的恶性肿瘤▪(C08.) 其他和非特定主要唾液腺的恶性肿瘤▪(C09.) 扁桃体的恶性肿瘤▪(C10.) 口咽的恶性肿瘤▪(C11.) 鼻咽的恶性肿瘤(鼻咽癌)▪(C12.) 梨状窝的恶性肿瘤▪(C13.) 下咽的恶性肿瘤▪(C14.) 唇、口腔和咽中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C24.) 其他和未明示部位的胆道之恶性肿瘤▪贲门癌▪胃肠道基质肿瘤▪(C25.) 胰脏的恶性肿瘤(胰腺癌)▪(C26.) 其他及分界不明的消化器官恶性肿瘤呼吸和胸内器官的恶性肿瘤▪(C30.) 鼻腔和中耳的恶性肿瘤(鼻癌、耳癌)▪(C31.) 副窦的恶性肿瘤▪(C32.) 喉的恶性肿瘤(喉癌)▪(C33.) 气管的恶性肿瘤(C44.)间皮和软组织的恶性肿瘤▪(C45.) 间皮瘤▪(C46.) 卡波西氏肉瘤▪(C47.) 周边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C48.) 腹膜后腔和腹膜的恶性肿瘤▪(C49.) 其他连接和软组织的恶性肿瘤乳房的恶性肿瘤▪(C50.) 乳房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C51.) 外阴的恶性肿瘤▪▪▪▪▪▪▪[编辑]▪▪▪(C62.) 睾丸的恶性肿瘤(睾丸癌)▪(C63.) 其他和未明示之男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编辑]泌尿道的恶性肿瘤▪(C64.) 肾的恶性肿瘤(不含肾盂)▪(C65.) 肾盂的恶性肿瘤(肾癌)▪(C66.) 输尿管的恶性肿瘤▪(C67.) 膀胱的恶性肿瘤(膀胱癌)▪(C68.) 其他和未明示之泌尿器官的恶性肿瘤[编辑]眼、脑、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恶性肿瘤▪(C69.) 眼和眼附件的恶性肿瘤▪▪▪▪[编辑]▪▪▪▪▪▪▪(C75.3) 松果体▪(C75.4) 颈动脉体▪(C75.5) 主动脉体及其他副神经节▪(C75.8) 未明示之多腺体牵连▪(C75.9) 未明示之内分泌腺[编辑]不明确的、继发的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76.) 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C77.) 淋巴结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78.)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79.) 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编辑]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编辑]▪[编辑][编辑][编辑]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