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地理试卷说明:1.所有的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2.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该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左侧方框为右图中小方框内等高线的放大图),读图回答1、2题1.对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位于山脉北坡B.乙地有河流流经C.丙地坡度最大D.丁地位于高原2.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域气候冬夏风向明显更替B.侵蚀作用对地形形成影响最大C.该区域内盐碱、台风灾害多发D.该区域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油气分别为石油和天然气,回答3、4题3.生油层和盖层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4.图中4种岩石或地质作用,按形成年代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读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5、6题5.此时甲地的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6.未来几天,浙江最可能面临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C.大风降温D.晴朗干燥第1、2题图第3、4题图ºº第5、6题图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4.69万亿千瓦时,2012年为4.9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读 2011、2012年分月全社会用电量图(图1)和图2为2011(内环)、2012年(外7 C .秋季D .冬季8B .冬季北方供暖成为冬季电力消耗的主要因素C .西部地区的高耗能工业发达,用电量最多D .火电比重逐年降低,核电比重逐年升高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中纬度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9.图中靠近现代大河的地点最可能是A .甲B .乙C .丙D .丁10.图中A 处的海岸线自15世纪至现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修建有护海大堤 B .大河河口不断摆动 C .红树林保护了海岸 D .海平面不断下降读地球上较大尺度大气活动中心的气流运动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若甲、乙两地均位于30ºN A .此时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 B .甲乙均是由热力原因形成C .甲地温和湿润D .乙地炎热干燥题图现代14世纪18~19世纪15世纪 12世纪 公元4世纪以前 9、10题图12.若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甲地,最可以确定的原因是A .甲地太阳辐射强于乙地B .甲地纬度位置低于乙地C .甲地海拔高度高于乙地D .甲地的热容量小于乙地读欧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从水循环角度看,莱茵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降水主要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 ④使西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海陆间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4.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A .与莱茵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 .形成于海洋生物的沉积作用C .开发得益于海洋运输条件改善D .通过管道输送到英国及美国读世界某区域图及两地的气候资料(表1),回答15、16题表115.有关①②两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夏秋降水较多,主要是受到暖流影响 B .①②两地夏季高温,均属于热带气候 C .①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于②地D .②地降水少于①地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 16.①②两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所在地区地势北高南低B .②地植物叶片小、根系浅C .①地地带性土壤深厚、肥沃D .②地附近大河夏秋水量最大50第13、14题图º第15、16题图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
读图回答17、18题 17.据图可判断 A .图示反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B .公元前比公元后降水总量偏多 C .中国气温最低时挪威雪线一定最低 D .挪威气温最高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 18.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正确的是A .气候变化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气候变化增加了农业、渔业产量C .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D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各地降水量减少读某中学2013年11月23日举行的学生“远足”活动部分路线图,回答19、20题 19.该日上午7点30分至9点之间,学生欢快地行走在图中甲至丁路段,关于他们在图中四地的行进方向和太阳位于学生所在方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向东南 侧前方B .乙:向西南 左后方C .丙:向西北 左前方D .丁:向东北 右后方20.四路段中,最有可能受台风“菲特”影响导致因山体滑坡而导致的道路阻塞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下图中,a 为晨昏线,b 为经线,P 为交点,O 、Q 为晨昏线上位于P 两侧的两点,L 1和L 2分别为OP 和PQ 的长度,读图回答21、22题21.若每天同一时刻,P 点总能分布在该经线66.5°—90°的纬度范围之间,则该时刻可能是A .6B .9C .12D .16 22.若P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OP 的时间差与PQ 的相等,则L 1和L 2相比A .L 1>L 2B .L 1<L 2C .L 1=L 2D .L 1=2L 2一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五千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第17、18题图第21、22题图二、综合题(共4题,56分)23.毛里求斯被誉为“理想的潜水旅游目的地”和“婚礼旅游目的地”。
读毛里求斯略图和普莱桑斯气候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说明普莱桑斯降水丰富的主要原因(6分)(2)描述毛里求斯河流水系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4分) (3)分析该岛屿气候条件对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24.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简述该区域地理位置特征。
(3分)(2)说出植被带界线东北部和西南部的自然带类型,并分析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
(7分)(3)有人建议在该地区开凿一条运河,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
(4分)第23题图普莱桑斯气候图20º00’20º15’20º30’14º16º水域山地河流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我国新疆某局部区域图(图1)材料二:图1中甲→乙河段流量变化图(图2)(1)棉田分布区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4分) (2)棉田分布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描述其形成过程。
(4分) (3)描述甲→乙河段的流量变化,并分析原因。
(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 湖南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图1)和湖南省等高线地形图(图2)26题图1 26题图2材料二 洞庭湖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约2625平方公里,也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为了第二大淡水湖。
(1)指出湖南省降水高值中心的位置(省内空间方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2)分析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对周围地区气温、降水、生物的影响(6分) (3)简要说明湖南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4分)25题图125题图21350111114001450500145035033501400110°112°114°26°28°30°洞 庭湖 铁路 公路宁波市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22=44分)23.(14分)(1)来自海上的东南信风带来水汽(2分);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2分);暖流流经,增温增湿(2分)(2)河流短小,成放射状(或中间流向四周、或中间流向东西两侧)岛屿面积较小,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各1分)(3)形成独特独的海岛热带风光,有利于开发热带旅游项目(2分);全年气温高,旅游不受季节影响有利影响是旅游业不受季节限制(2分)24.(14分)(1)位于中美洲地区(1分);北半球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1分)东西分别濒临加勒比海(大西洋)和太平洋(1分)(2)东北部为热带雨林带(1分) 西南部为热带草原带(1分) ;东北部地处东北信风(1分),迎风坡(1分),降水丰富(1分);西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或地处高原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1分),降水较少(1分) 。
(3)同意:该地区为中美洲,开凿运河可以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交通(2分),缩短航程,节省运费(2分)。
不同意:该地地势较高,地质灾害多发(2分),开凿工程难度大,投资多。
(2分)。
25.(14分)(1)冲积扇(洪积扇)(2分)流水沉积(流水堆积)(2分)(2)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2分);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2分) (3)先增加(1分),原因是冰雪融水补给(1分);然后减少(1分),蒸发、下渗、灌溉等用水增多(1分);最后突然增加(1分),有支流汇入(1分)26.(14分)(1)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中部偏北和南部地区(2分);受山地地形影响,多地形雨(2分)(2)对周围地区气温调节能力下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2分);湖水蒸发量减少,周围地区湿度下降,降水减少(2分);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破坏(渔业资源下降)(2分)(3)平原地形平坦,经济发达,道路较密集(2分),山区地形起伏大,经济较落后,道路较稀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