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简介

[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简介

[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简介篇一 : 姜子牙简介人物简介姜子牙,本命姜尚,别称姜太公、太公望,字子牙,生于东海之滨,商末周初人。

姜子牙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被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是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人物生平姜子牙,亦作姜尚。

是东海边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

’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

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

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

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

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

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西伯,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西伯。

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虽然吕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周西伯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太公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为正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

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

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于是兵至盟津。

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

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

”武王说:“还不行。

”班师而还,与太公同写了《太誓》。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武王又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

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兵。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进伐商纣。

商纣军队彻底崩溃。

商纣回身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杀。

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

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

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

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

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

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

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

”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

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丘。

营丘毗邻莱国。

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死时一百余岁,其子丁公吕伋继位。

姜子牙封神姜子牙当年将所有功臣全封了神,唯独自己没有封,并谦称自己是“泰山石敢当”。

商朝末年,姜子牙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于齐,被后人列于仙班之首,尊为兵家鼻祖,天齐至尊。

姜子牙钓鱼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

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

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住了下来。

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

”1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

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

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

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

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

姜子牙的故事覆水难收姜尚早些时候只知道钓鱼,家里贫困,其妻马氏嫌弃姜尚,欲图离去,姜尚劝她说:“我有朝一日会得到荣华富贵,你可别这样做。

”马氏不听劝告,离开了姜尚。

后来姜尚帮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马氏见其地位、财富都很好于是想和姜尚破镜重圆,但姜尚早已经看穿了马氏的为人,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去捡回来,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尚于是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人物评价孔子:“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司马迁:“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李商隐:“武故时非无臣也,然其卒佐武,有牧野之誓,白旗之悬,果何人哉,非太公望不可也。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

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郝经:“沨沨乎大哉,齐之风乎~表东海者,其太公乎,显与西土,而国之东乎。

不显惟德,祗称其功乎。

敬胜乎怠,神道之充乎。

心存不忘,尧、舜之中乎。

乃武乃文,圣德之同乎。

于乎不能忘,三代之隆乎。

”胡布:“子牙猎渭水,叶梦为帝师。

望重名益崇,太公俟子来。

殷授太阿柄,兴王阐鸿基。

一怒天下安,熊罴实佐之。

如何上古书,《誓命》无一辞,圣道薄武功,用变当天时。

穷兵非得已,凶术尚谁咨。

黄帝革不享,扬威树旄旗。

尧民服四罪,干戈寖已隳。

孔圣鄙军旅,尚力德已衰。

修德保宗社,教民战无违。

熙熙安耕凿,此道宁可期。

”陈志岁:“兵权与奇计,何妨出屠酤。

白发感知遇,壮心翻胜初。

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鱼。

人世重功业,贵谋民康如。

得道伐失道,顺势但一呼。

”黄道周:“太公尚父,霸王之辅。

渔猎以归,修德用武。

学擅阴阳,韬分龙虎。

黄钺白旄,挥之如麈。

伐取商残,开笃周祜。

后世谈兵,宗之为祖。

”篇二 : 齐国祖先——姜尚姜子牙简介姜太公,即吕尚,河南汲县,一说为安徽临泉姜寨人。

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被赐姓姜,封于吕地,并建立诸侯国吕国。

为吕氏始祖,后世从其封氏,故曰吕尚。

享齐国祀者必吕氏,故史记云: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

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故为吕氏,曰吕尚。

姜子牙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

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做过卖酒生意。

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

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

”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

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

’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

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注:传说姜尚本是处士,为逃避殷纣的暴政,隐海滨。

又说他曾事纣,因纣无道而离去,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周文王。

还有的说他曾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或说他年老穷困,隐于渭滨,以渔钓于周文王,文王载与俱归,立以为师。

以上所说归周的途径虽不同,但归周大事的核心人物则是肯定的。

蓝天野版姜子牙不久,商纣王怀疑周文王欲图谋商之天下。

遂将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监狱里。

于是姜尚、散宜生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献给纣王,赎出了文王。

文王归国,便与姜尚暗地里谋划如何倾覆商朝政权。

为此,姜尚策划出许多兵家谋略,由于这个原因,后人言及兵家权谋都首推姜尚,他便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称鼻祖。

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

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

对外,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

在姜尚的积极谋划下,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落越来越多,逐步占领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最后消灭纣王,取代殷商,创造了条件。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

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

一次,周武王问道:“我欲轻罚而重威,少行赏而劝善多,简其令而能教化民众,何道可行?”姜尚答曰:“杀一人而千人惧,杀二人而万人惧,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

赏一人而千人喜,赏二人而万人喜,赏三人而三军喜者,赏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