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画面的形式构成要素
一、光的基本特性和种类
(一)光的基本特性
摄影中所用的光有两种:自然光与人造光。 无论是哪一种光,都有以下的特征:
明暗度 方向 色彩
明暗度 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他随光源的能量和距离 的变化而变化。光的明暗度与曝光、色彩还原、影调 有直接关系。
方向 只有一个光源,方向很容易确定;而有诸多光 源(如散射光),方向就难以确定,甚至完全迷失。 光的方向与主体表现和画面造型有直接的关系。
二、光的基本方向和摄影用光
光有六个基本方向。 根据相机、拍摄对象和光源所处的方位,可以从任何
方位捕捉到拍摄对象。当主光源很强时(比如明亮的 阳光),从相机来看光落在拍摄对象不同方位,会产 生出不同的效果,可以把光分成几种基本类型的光线: 正面光 斜侧光45°正侧光90° 逆光 顶光 底光
二、色温与白平衡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一种概念。通俗地说, 色温就是表示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的冷 暖温度。
各种不同的光源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就是因 为光谱成分不同。我们已经知道,白光中包含等量的 红、绿、蓝光,即等量的红、绿、蓝光混合是呈白光。 这种白光的色温约为5500K。
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功能调整色偏。
第二节 影调与反差
一、影调
光色有彩色与消色之分。黑(光线全部被吸 收)、白(光线绝大部分被反射)、灰(等量 吸收,等量反射)都不含色彩成分,被称作 “消色”,也叫“无彩色”。
影调的本质就是消色,就是在摄影画面中的 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它是黑 白摄影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要素。
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
根据光型(光的作用类型)来分,有主光(指摄影用 光的主要光源是用来塑造形状的光、辅助光(也称补 光,是主光的辅助光源,调节光比)、修饰光(也称装 饰光,用来对某个部位进行加强,突出)、轮廓光 (是用光表现对象轮廓的光)、背景光(是对背景进 行照亮的光,也称模拟光,用来产生特殊效果的光)。
第三章 摄影画面的形式构成要素
第一节 色彩与白平衡
一、光与色
有光才有色
现在,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是:光是物质的一种,叫 做电磁幅射,它同时具有波的性质和微粒(量子)的 性质。
光和一般无线电波并无区别,一样以横波形式传播。 一个发光体就是电磁波的发射源,发光体发射的电磁 波向周围空间传播。实际上只有波长在400~700nm (毫微米)的光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 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觉不到了。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 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等色。
色彩 光虽不同的光的本源和它穿越不同的物质而 变化出多种色彩,如:自然光、白炽灯、荧光灯……, 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光的色彩与 色调和拍摄对象的色彩还原有直接的关系。
(二)光的种类ຫໍສະໝຸດ 根据光的不同特性可以把光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光的方向来分,有正面光、斜侧光45°、正侧
光90°、逆光、顶光、脚光。 根据光质(光线的聚、散、软、硬的性质)来分,有
对比小的叫低反差。
反差是摄影画面的一项质量指标,它关系到 画面中黑、灰、白所形成的影调风格和画面层 次。如果你把画面的影调设想为一组阶梯,纯 黑和纯白分别是阶梯的底端和顶点,其间就会 有深灰、中灰、浅灰……灰白、浅白等相邻色 的递减,就会形成不同的画面层次。
层次少,级差明显的,就叫做高反差,
(一)正面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也叫顺光,有低位顺光(平
射光)高位顺光之分,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特点:拍摄对象朝向相机部分全部有光,其结果是展 示出一个几乎没有影调和层次的影像。被称作平光 (“平面”光)。
(二)斜侧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斜侧方向,约45°方位。
(三)正侧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侧方向,约90°方位。
如果某一光源所含的红光成分多,其色温就低于 5500K,如民用钨丝灯的色温为2800K左右;
如果某一光源所含蓝光成分多,其色温就高于 5500K,如蓝色天空光的色温达20000K左右。
色温如何测定呢?
譬如:把某种金属黑体,从-273℃开始加热,这时该金属黑体 为绝对黑体,即没有任何辐射光。随着温度升高,该金属就会发 出辐射光。这种辐射光的色温度就是把该金属的实际温度加上 273。例如,当该金属升温到1000℃时,发出了暗红的辐射光, 这种暗红光的色温度就标定为1273K(1000+273=1273)。
层次多,级差不明显的,就叫做低反差。
第三节 光线
摄影的本质是摄取光影,光就成了影像构成 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光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像效 果,具有不同的画面表现力;不同的气候也会 有不同的光色,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拍摄。 因此,作为摄影记者,即要学会利用不同的光 线塑造形象,展示空间,表现情感意味,又要 学会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拍摄技巧,才能完 成新闻摄影记者肩负的使命。
它的自然属性,就是客观景物的立体形状, 表面结构的光学性质,在光线的照明下,所呈 现出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明暗变化。
二、反差
反差原本是指底片的密度范围。即底片最薄 的阴影部分到最厚的强光部分黑白对比的范围。
在现代数码相机的情况下,反差即指画面中 黑、白、灰所构成的对比范围。
对比大的叫高反差。
(四)逆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后面方向
(五)顶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与照相机成垂直 90°方位。
(六)脚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通常是人造光,在 某种特定的空间也有这种自然光。
“K”是色温度表示法的发明者“Kelvin”的英文缩写, 用作色温度的单位。
对於彩色摄影,色温会影响一张照片的感觉。在早 晨或黄昏拍摄的照片会偏红,在钨丝灯光下拍摄照片 颜色会偏黄,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当时的色温不能符合 相机的色温标准而产生色偏。
对于色偏,人们通常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变(纠正) 用闪光灯来矫正色偏 用滤光镜来改变色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