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管理制度目录放射管理领导小组 (2)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3)受检者放射危害告知与防护制度 (4)一、受检者危害告知: (4)放射质量保证方案和管理制度 (6)DR操作规程 (10)放射科主任职责 (13)放射科技师岗位职责 (14)北京熙仁医院孕妇X线检查知情同意书 (15)放射管理领导小组为加强医院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决定成立我院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如下:一、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组长:副组长:组员: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的放射诊疗管理工作及相关工作。
二、放射科为医院放射诊疗管理机构,专职的放射诊疗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院的放射防护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三)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四)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五)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时间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及时有效的调查处理放射事件,减轻事件造成的后果,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其它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一、应急组织及职责:医院放射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放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处置及解除。
二、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当发生人为失误或放射诊疗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报告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三、放射事件应急响应处置:(一)当射线装置发生人员超剂量照射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封锁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查室,通知设备生产厂家,并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卫生部门,配合上述部门进行应急调查处理。
(二)立即转移受照射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
(三)配合行政部门查明原因,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
四、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解除:当发生辐射事件的射线装置修复后,必须经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状态检测,合格方可解除应急预案。
对事件有关资料及时收集,认真分析事件原因,并采取妥善的预防类似事件的措施,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受检者放射危害告知与防护制度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一、受检者危害告知:(一)人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可能产生潜在危害,但是危害发生的概率与程度与接受辐射的剂量有关,小剂量放射检查对人体无明显的危害。
(二)权衡利弊,在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检查方法时才用放射线检查;非特殊需要,受孕后的孕妇不应该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婴幼儿、儿童应慎检。
(三)如果已怀孕或哺乳期,请如实告诉医师,医师将考虑是否进行放射性检查。
(四)检查时请逐个进入机房,不要在机房内或靠近机房门口等待。
(五)请妥善保存您的胶片,以方便下次或转院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二、防护制度:(一)警示告知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有效的工作状态指示灯。
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电离辐射危害告知标牌”。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二)屏蔽防护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
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2.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或有否近期怀孕计划;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3.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4.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逐例进行并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5.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摄影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以及辐射剂量,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隔光器控制照射野的大小,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
(四)监督检查1.放射安全领导小组应每季一次对科室的防护操作进行检查,科室负责人每月应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终考核评先挂钩。
2.对放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应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科室落实整改。
放射质量保证方案和管理制度对于接受放射性检查的患者,依据卫生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制定放射质量保证方案和管理制度。
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按照外照射防护三原则(辐射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和计量限值),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管理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一)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影像诊断医师、放射技师组成。
(二)影像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报修。
技术人员负责X线检查摄片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要求(一)从事影像诊断医师和放射技师人员需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并做好2年一次的放射工作人员复训;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并做好4年一次的复训;建立个人剂量监测并做到一季度1检测;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岗前、岗中(2年一次)、离岗等放射体检。
(二)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
放射技术人员应有放射医学技术资格证书。
三、影像质量保证管理制度(一)放射诊断人员、技术人员各负其职责,做好影像质量管理。
(二)放射技术人员应做好X线机器日常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如遇故障及时上报维修。
(三)放射诊断医师负责影像诊断报告,从诊断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与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提高影像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一)摄片前要做到:1.查患者申请单,核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及摄片部位。
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
3.查摄片曝光条件,如:KV、mA、mAS等,核对机器检查模式设定程序。
(二)摄片患者的体位标准、X线球管中心线投照垂直角度与水平角度,投照技术符合标准。
1.甲级(优质)片标准(1)影像密度合适,层次分明清晰。
(2)患者体位端正,要求检查的部位全部显示于成像。
(3)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伪影,胶片打印清晰无划痕。
2.乙级(良级)片标准:乙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影响不大。
3.丙级(差级)片标准:差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
4.废片标准:不能用于诊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影响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
产生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整改。
五、放射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一)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医生,检查目的和要求,正确登记患者信息,并将所有的资料输入电脑保存。
(二)按顺序开机,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仔细核对申请单、检查部位和要求,准确无误后进行检查。
完成摄片后观察影像质量是否符合临床要求和诊断要求。
(三)摄片操作流程:依据X线检查单,核对摄片部位,确定投照条件,患者摆位,嘱不动(胸片告知呼吸方式),曝光。
六、资料的记录、保存(一)使用登记日志,记录患者摄片信息,申请单妥善保存,保存摄片电子文档、数字影像资料,做好备份。
(二)记录设备的日常运行、维修、检测等情况。
七、医疗安全保证(一)控制影像质量,提高准确率。
(二)对育龄妇女及儿童的X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做好周密的防护措施并行知情告知。
减少受检者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三)加强应急能力:机器发生故障时,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上级和主管部门汇报情况,通知厂家,到场对事故原因进行排查,分析原因。
机器故障排除,恢复正常运行后,将处理情况记录,并书面上报相关管理部门。
(四)信息安全保证:实施数字化,信息化的影像资料的管理、查阅、修改、打印,做好资料备份。
(五)机房的防护门上的上方设置工作警示信号灯,并注明X射线装置开机时严禁人员进入。
(六)机房外有规范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并加中文说明。
八、影像检查设备的质量控制(一)日常维护:X线检查设备,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运行,如有提示错误等,应先排除。
(二)定期维护:(每年进行一次)对设备性能、各种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检查。
(三)状态监测:每年1次,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九、X线机房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一)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检测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二)备有患者防护用品,铅围裙,铅围脖,铅帽等。
(三)执行各种防护规程,做好医患防护工作。
(四)机房门外安装醒目的防辐射警示标志及工作指示灯,提醒周围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内,尽可能远离辐射源。
DR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一)环境要求:室温l 5。
C一30。
C,相对湿度30-70%,大气压力700hPa-1 060hPa。
(二)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在AC380V+38V,电源频率50Hz±lHz范围内:检查每一部分的地线是否连接完好:检查所有电缆是否存在不安全之处。
(三)检查是否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裙、铅围脖、铅眼镜、铅屏风等),发现破损、断裂等应及时更换。
二、开机(一)打开机房电源总闸:检查系统所有急停开关(电控柜、立柱)的状态(弹起),打开电控柜电源开关;(二)依次按下高压发生器控制台开机键,打开高压发生器电源:打开图像工作站电源,开启图像工作站主机及显示器和其它医生工作站:开启打印机;启动图像处理软件。
三、X射线管预热程序(一)将限速器叶片完全关闭:曝光参数选择70Kv,1 00mAs,200mA。
(二)确保机房没有人员停留。
共进行3次曝光操作,每次间隔l5秒。
四、摄影操作:在以下模式中可以进行摄影操作:新建病历后选择相应检查部位及体位,根据病人体型选择相应电压电流,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小视野”进行曝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