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修专业课教学方法

汽修专业课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汽修专业课的特点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特点,在专业课的教学上采用一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使用技能的水平,从而提升汽修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汽车修理对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与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存有一定的差别,决定其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特殊性,那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技能培养方法,才能达到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在工作岗位能把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在实践中使用呢?
在中职教育中,很多教师都抱怨说,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似乎学什么都没有兴趣,导致在上课时有“倒下一大片”打瞌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二是我们教师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上做得不够。

在中职教育中,因为学生的生源素质相对来说较低,对中职教师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具体特点和方法,汽车行业正快速发展,因而学汽修专业的学生也持续增多。

本文就汽修专业课教学方法作一个初步探索。

一、创设一定的情境,做好课题的铺垫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理解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理解倾向,学习兴趣又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做好课题的铺垫,让学生对他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好奇,感兴趣,让其注意力指向学习目标。

要做到这个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比用口头解说要好很多。

所以,我们在汽车专业教学中,能够创设一些汽车故障的情境,把枯燥、刻板的汽车构造原理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实情境中,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让学生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们在讲述汽车相关气体压力过大造成的影响时,可拿气球持续加气,随着加入的气
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不同的“实例分析”实行教学后,学生能把汽车修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各个模块掌握好。

这样打破了传统的按顺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项目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均提出本项目要解决的问题。

该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是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还引导学生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为了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采用“项目训练”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在学习完一个模块后,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设计一些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实践。

学生在实行项目的训练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行使用,自己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和工作步骤,遇到问题可向老师咨询。

例如:以“引起发动机气缸压力不够的原因及检测方法”作为一个项目给学生实行训练,能够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综合使用技能。

五、采用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先动手实操,再讲解理论知识的方法
感性理解是理解的初级阶段, 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的理解,没有感性材料,理性理解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职业类学生因为文化基础较差,而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技综合体,它既含有配合精密的机械机构、液压控制机构,还有复杂的电子技术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底盘系统、电器装置、及其它附属机构等,并且装配在汽车上的零部件有成千上万。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理论,再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往往收效不大。

学生因为缺乏对汽车零部件的感性理解,教师在讲授汽车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会令学生因为理解不了或听不懂而产生畏难的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我们在讲新课时,结合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可先让学生在实验室动手去拆装汽车的零部件或总成,让学生对汽车的零部件产生感
性理解,同时在动手过程中产生疑问,有些复杂点的甚至装不上去,或装上去了但使用不了等等问题的产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找出他们缺乏的知识和“还不能够处理”的情境。

这时,教师就可针对学生的存有问题给予一一解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又轻松又快。

六、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电器台架故障预设教学法
成功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特别是实操课中,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操作任务,检验学生学习成效,让学生在检验自己的过程中,有自我成就感,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训练提升学生判断故障的水平,教师在电器台架上预设各种电器故障,让学生排除,培养学生判断各种故障的水平。

如:我们在完成对汽车起动系统结构原理及修理调整相关的知识教学后,针对不同水准的学生,让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对安装在发动机上带故障的起动系统调整维修,让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兴趣。

另外,可利用学校办的汽修厂或可成立汽车修理兴趣小组,在教师或实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一些实际故障汽车实行维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感,这样可大大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来说之,教学有法,但不定法。

从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特点出发,该专业的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较其它专业更多,更广,要系统地掌握所有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对于中等职业学生来说显然太难,采取什么的教学方法能让中职学生更直接地学到第一线生产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准确地使用,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董国平,《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人民交通出版社
[2] 孔宪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解福泉,《电控发动机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4] 于光明,《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冯娇妹,以“实例分析”结合“项目训练”的教学方法强化汽修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