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教学提纲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教学提纲

1.观潮学习目标: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积累词句。

学习难点: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1.板书生字词、填空题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习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我国的长城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解释课题,让学生可以温故知新,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用教材学的目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2.(出示本课生字词)各种形式认读3.联系课前收信的资料,引起学习兴趣。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在课前收集的一些图片。

(或课文插图)你看到什么了?师: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有这样壮观的景象呢?联系资料袋我们来了解了解。

(生读后再说说)三、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师:刚才图片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描写,在哪儿呀?(课文3、4自然段。

)2.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1)引导感悟下面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心情越来越来激动)“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两丈有多高?教师亲自示范朗读,读出壮观的感觉)“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小组内互相对比读,读出雄伟的气势)2)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壮观画面。

请学生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3)齐读两个自然段。

四、听听读读,体会顺序1.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2.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生:(在练习纸上填写)(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汇报自己听到的词。

3.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4.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5.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1.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相接)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形容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这些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六、谈话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

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

(复习昨天的题解,测试学生复习程度,以便进行后续教学)2.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次上这课了,因此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用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

2.感受大自然壮丽奇观,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习重点:读好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

学习难点:能概括出大峡谷的景色特点学习准备1.搜集有关雅鲁藏布江的各种资料2.布置预习,过关生字关。

3.准备字典学习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听说过珠穆朗玛峰吗?谁来说说?(生答)与这座世界最高峰咫尺相邻的又是天下一大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略读课文。

(从珠峰导入,让学生感知峡谷的位置,从而对文章产生兴趣。

)2.师:齐读课前导语,了解这一课的学习要求。

二、自主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提出自学要求,自主学习小竞赛:A、读准、读熟课文。

B、认读生字词(师出示板书好的生词)C、我能理解:(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能理解的新词)2.思考并汇报每个自然段在写什么。

三、深入朗读理解课文1.读了课文之后请你用课文里最合适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一个的地方。

(景色壮丽、景观奇异)2.组合作探究:A、为什么说雅鲁藏布江堪称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B、从‘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大峡谷奇异景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C、根据上面思考的问题,补充下面板书:():壮丽景观:():一个词来概括()():():()奇异景观:():()()()():()()四、汇报阶段。

(一)集休汇报。

小小解说员:根据板书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江。

讲给你周围的同学听。

(二)个别汇报五、作业: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文章和图片,为交流做准备。

教学后记: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

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

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