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冲击载荷下圆环纵向压缩力学行为研究
冲击载荷下圆环纵向压缩力学行为研究
图 2 不同端面粗糙条件下铝合金
-1 ) 圆环的准静态纵向压缩过程 ( 1 0-3 s
F i . 2 C o m r e s s i o n b e h a v i o r o f r i n u n d e r u a s i s t a t i c - g p g q l o n i t u d i n a l l o a d i n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s u r f a c e r o u h c o n d i t i o n s g g g
究了圆环件的形状与端面摩擦效应的关系 , 实验结果表明 : 与传统圆柱试件相比 , 采用较大的内径 、 较薄
7, 8] 林 玉 亮[ 等通过霍普金森杆 的厚度圆环件时能有效的减小 S HP B 实 验 中 的 端 面 摩 擦 效 应。卢 芳 云、
压剪复合加载实验研究了聚氨酯泡沫塑料 、 硅橡胶 、 MD F 水泥与 铝 合 金 四 种 材 料 在 不 同 端 面 摩 擦 条 件 下的力学响应 , 通过剪应力计得到端面摩擦系数随加载时间的变化关 系 , 其 结 果 表 明: 端面摩擦系数存 在一定的分散性 , 即加载过程端面摩擦系数并不保持为恒定值 。 然而对于圆环件在大变形条件 、 不同端面粗糙条件下的动态力学 行 为 的 研 究 及 相 关 机 制 探 讨 方 面
图 1 S HP B 实验装置 F i . 1 S HP B s e t u - g p
图 1 中圆环试件为外径 、 内径和高度分别为 6 用较 mm、 3 mm 和 2 mm 的铝合金圆环 。 分别在粗磨 ( 、 粗砂纸将试件和杆端面磨平 ) 细磨 ( 用较细的砂纸将试件和杆端面磨平 ) 和润滑 ( 普通凡士林润滑 ) 三种 端面粗糙条件下进行若干 次 重 复 实 验 。 如 果 粗 磨 、 细 磨、 润滑三种粗糙条件端面摩擦系数分别为μ 1、 则有 μ 2、 3, 1> 2> 3 。 本文对圆环在这三种端面粗糙条件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 。 μ μ μ μ 同时 , 作为对比 , 在液压伺服材料试 验 机 ( 上对三种端面粗糙条件下的圆环进行了准静态压 MT S) 缩实验 。
冲击载荷下圆环纵向压缩力学行为研究
杨茨 ,徐松林 ,易洪昇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 2 3 0 0 2 7
*
摘要 :选用外径 、 内径和高度三者比值为 6∶3∶2 的 铝 合 金 圆 环 试 件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在 粗 磨、 细 磨和润滑三种端面粗糙条件下 , 利用 S HP B 实验方法研究了其纵向动态压缩行为 。 实验结果表 明 :随着端面摩擦系数的增大 , 对应的屈服强度和硬化强度增大明显 。 同时 , 圆环纵向压缩应力 应变曲线有一个明显的应力下 降 段 。 其 原 因 是 圆 环 在 塑 性 压 缩 过 程 从 内 而 外 发 生 了 动 态 塑 性 失稳 。 由于端面应力不均匀和压缩过程端面摩擦系数不均匀变化 , 试件前后端面的压缩变形明 得到了和实验相类似的 显不一致 。 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表面粗糙情况下的圆环纵向压缩 过 程 , 现象 。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圆环纵向压缩 ;端面摩擦效应 : / 中图分类号 : O 3 4 7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7 5 2 0 1 0 0 1 4 8 8 8 1 3 0 8 2 - - -
1 圆环纵向冲击压缩实验
实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冲击动力学实验室直径为 1 采用常规 4. 5 mm 的 H o k i n s o n 压杆上进行 , p [ 9] 。 , ( ) 、 、 。 的S 实验装置示意图见图 1 主 要 由 子 弹 撞 击 杆 入 射 杆 透 射 杆 组 成 附 属 设 备 HP B 实验技术 包括气枪 、 测速装置 、 应变片 、 缓冲装置等 ,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包括超 动 态 应 变 仪 、 瞬态波形存储器以及 计算机处理系统等 。
。 这是由于端面摩擦效应的存在改变了试件的一维受力状态 , 端面摩擦约束越 4 3 7 MP a和 E1 =2 5 7 MP a 强, 受力单元的静水压力越大 , 其屈服强度随之增加 。 这也说明要获得较可靠的准静态单轴加载应力应 变关系 , 必须对试件和压头端面采取适当的润滑措施 。 2. 2 圆环的纵向冲击压缩行为 图 3 为在 S 透射波和反射波信号 。 从反射波波形 HP B 实验中得到的圆环冲击过程典型的入射波 、 来看 , 在有效的实验阶段 , 试件基本处于恒应变率加载状况 。
第2 9卷 第1期 2 0 1 4年 2 月
实 验 力 学
J OUR NA L O F E X P E R I ME N TA L ME CHAN I C S
o . 1 V o l . 2 9 N F e b . 2 0 1 4
( ) 文章编号 : 1 0 0 1 4 8 8 8 2 0 1 4 0 1 0 0 1 8 0 8 - - -
第1期
杨茨等 :冲击载荷下圆环纵向压缩力学行为研究
1 9
却鲜有报导 。 相比于准静态加载条件 , 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试件接触面的形态 、 应力分布会发生更显著的 , 变化 , 随之而来的接触面的摩擦条件也会发生显著变化 ( 在时间和空间尺度 ) 必然带来一些特殊的力学 现象 ,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本文将采用 S 研究圆环件在粗磨 、 细磨和润滑等三种端面粗 HP B 实验方法 , 结合端面摩擦效应等条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并且利用 MT 糙条件下的力学响应 , S 对比实验得到圆 环试件的材料参数 , 利用数值模拟对此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
2 实验结果和分析
2. 1 圆环的准静态纵向压缩 三种端面粗 糙 条 件 下 的 准 静 态 压 缩 曲
-3 -1 线( 加载 速 率 为 1×1 如 图 2 所 示。 0 s )
由图可 见 , 铝合金圆环的纵向压缩过程分 为两个阶段 : 弹性压缩阶段 ( 图中 O 和 A 段) 。不同的端面 图中 A 塑性硬化阶 段 ( B 段) 粗糙条 件 对 弹 性 压 缩 阶 段 没 有 影 响 , 但端 面粗 糙 条 件 对 塑 性 硬 化 阶 段 有 较 大 的 影 响: 随着端面 摩 擦 系 数 的 增 大 , 对应的屈服 强度和硬 化 强 度 增 大 明 显 。 从 图 中 可 见 , 该准静 态 压 缩 曲 线 近 似 符 合 双 线 性 模 型 , 端面 润 滑 时 铝 合 金 材 料 的 屈 服 应 力σ s= , ; 3 6 0 MP a A B 段 的 割 线 模 量 E1 =2 3 5 MP a
Hale Waihona Puke , 比 准静 态 的 要 高, 表 现 出 一 定 的 应 变 率 效 应 。A 2 8 MP a B 段的斜 端面润滑时的屈服极限为σ s =5 , , 也比 准 静 态 的 高 , 表 明 此 材 料 有 一 定 粘 塑 性 特 性 。C 率为 4 0 0 MP a C D 段的斜率为 7 7 0 MP a D 段的斜 率高于 A 是一个应变硬化材料 。 同时 , 端面细磨和粗磨 B 段的斜率表明此材料有明显的塑性硬化特性 , 情况下材料屈服应力 、 这与准静态实验结 果 有 差 A B 段的斜率和C D 段的斜率与端面润滑时的值相当 , 异 。 图 4 中 B 点为曲线的一个极值点 , 并且可以看出 , 摩擦系数越 B 点对应的真实应变约为ε 3 5, 0 =0. 这个应变值越小 , 塑性失稳越早发生 。 大, 此过程 中 令 人 感 兴 趣 的 是 B 细磨和粗磨时的应力降幅值分别为 C 段 的 存 在。 端 面 润 滑、 、 , 随表面粗糙程度 的 增 加 , 应 力 降 幅 值 降 低。 其 原 因 在 于 表 面 约 束 力 1 4 5. 3 MP a 6 2. 2 MP a和 7 6. 0 MP a 越大 , 圆环应力状态越复杂 , 圆环内径处越不易进入塑性状态 。 在准 静 态 压 缩 过 程 中 , 并没有此阶段的 存在 , 表明 B 可以认为 B C 段的存在是由 于 动 态 塑 性 失 稳 所 致 , C 段 为 塑 性 失 稳 阶 段。 参 看 C a r r o l和
[] 缩后内径扩大 , 内圆柱面呈凹状 ; 当 摩 擦 系 数 较 大 时, 压缩后 内 径 缩 小, 内 圆 柱 面 呈 凸 状 。A v i t z u r2 等 [] 得到了圆环压缩的理论解和理论摩擦 标 定 曲 线 。 M 对圆环纵向压缩过程作了理论推导和分析 , a l e3 等
则通过准静态实验得到了实验摩擦标定曲线 。 上述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准静态条件 。 对圆环进行纵向冲击压缩研究 , 始于 S HP B 实验中对试 件
0 引言
圆环件纵向压缩行为的研究起源于金属加工工业 。 外径 、 内径和高 度 三 者 比 值 为 6∶3∶2 的 典 型
1] : 圆环与压板之间摩擦系数的 大 小 比 较 灵 敏 地 反 映 在 圆 环 内 径 的 相 圆环试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 [
对变化上 。 圆环纵向压缩时 ,随着界面摩擦 系 数 的 不 同 , 存 在 着 两 种 变 形 模 式: 当 摩 擦 系 数 较 小 时, 压
图 3 原始实验波形 F i . 3 R e c o r d e d e x e r i m e n t a l w a v e r o f i l e s g p p
-1 ) 图 4 不同端面粗糙条件下的圆环冲击压缩过程 ( 3 0 0 0 s
r o c e s s e s F i . 4 C o m r e s s i o n o f r i n u n d e r l o n i t u d i n a l p g p g g d n a m i c l o a d i n w i t h v a r i o u s r o u h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i n t e r f a c e y g g
;修订日期 : 2 0 1 3 0 5 2 0 2 0 1 3 0 6 1 9 * 收稿日期 : - - -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资助 1 1 2 7 2 3 0 4 , : 通讯作者 :徐松林 ( 男, 博士 , 副 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材 料 动 态 力 学 行 为 的 理 论 和 实 验 技 术 方 面 的 研 究 。E-m 1 9 7 1- ) a i l s l x u 9 9@ u s t c . e d u. c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