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
互转化;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
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重点: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
影响因素。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
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
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
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
纳)
3.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你可采用哪些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现在我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
问题(板书):①什么叫做溶液;②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③什么叫做溶质、溶
剂。
④蔗糖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⑤氯化钠溶液中,它的溶质、
溶剂又分别是什么?我们知道氯化钠能溶于水中,但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
量的水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2《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3页,
快速阅读活动与探究的第一个实验。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阅读教材33—34页,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15mL水,搅拌
内容学习注解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结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部分固体物质)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三)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不同的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g溶剂(一般指水)
状态:饱和
单位:克
讨论: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
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课本P36上的资料卡片)
2.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还有可以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观察这两图可以知道有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
只有少数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少,例如氯化钠。
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例如熟石灰
内容学习注解
3.气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
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如:在00c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即:在101kPa和温度为00c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
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回答以下问题找出答案。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
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压强越大溶解度
越。
四、回顾小结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
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
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五、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想一想,填一填(10分×6=60分)
1.小明绘制的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A物质在温度为t1℃时的溶解是;
(2)欲使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
________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
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据
此我认为图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请你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
(4)固体A中混有少量固体B,若要将他们加以分离,可以采用结
晶的方法(填“蒸发”或“降温”)
(5)由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只须答一条)
(二)聪明的选择(10分×4=40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3.10℃时,5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10g,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乙物
质20g,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是()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比较
4.右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是25g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
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喝下汽水时,容易打嗝
C.打开啤酒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六、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写在反思横线上)
反思:
审批意见:审批签字:年月日
0 t1t2温度/℃
溶
解
度
/g M N
甲
乙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