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朗读手册》中的一段经典的话,它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陷入了沉思:朗读究竟能为孩子或者为人类带来什么,不朗读真的会让一个民族落后吗纵观古今,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就说清朝吧,为什么被人打败,因为落后。

什么叫“落后”,是指我们经济不够强大是指我们没有金子、银子,没有钱在鸦片战争,中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1/3,比当今的美国牛得多,今天美国才占全世界多少。

那时候全国上下没有天灾人祸,人民的日子过得好,好到什么程度大部分人民都吸毒。

他们为什么吸毒这是问题的实质:没有精神追求的情况下他就吸毒,如果不解决人民的精神需求,单纯的用我们无数的武警去拦堵,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因为人民没事干,他们只好吸毒。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民幸福到这个程度,大部分男子都吸毒。

可见,当时中国的问题不在于物质文明,这些都是小菜,关键在于要改变人的灵魂,到19世纪末,中国有识之士终于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在于灵魂,在于精神空间,必须扩展这个精神空间,使人人活得像个人样,才能救中国。

说到清朝的精神文明,在一百年历史中没有几本好书,直到清朝末期出现了一本名着《红楼梦》,清朝的统治也正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在风雨中飘摇,最后烟消云散了。

由此可知,人类精神文明的落后就是这个民族的落后,一个国家未来的花朵的落后就是这个国家的落后!一个国家的人民不爱朗读,那么这个国家就缺乏精神文明,人民的精神空间是空虚的,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落后!《朗读手册》中也说到:“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历史为证,谁还不明白朗读与孩子、与民族、与国家息息相关。

是啊,朗读对我们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祖国的未来)喜欢朗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青春年少,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

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孩子年龄特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别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厌恶情绪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负面效应。

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被
誉为改变了美国历史的书籍,它之所以受到推崇,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掀起了一股为孩子大声读书的热潮,进而推动了整个国家的阅读进程。

吉姆·崔利斯强调说,这本书并非要教孩子“如何”去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去阅读。

该书指出:唯有书的内容非常有趣,孩子们才会舍弃电视,把时间用来阅读。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喜欢那些可以吸引他们一页一页看下去的小说。

本书向我们推荐了一些好书,《床边的小豆豆》、《爱心树》、《阁楼上的光》、《海鸥乔纳森》等等。

我班的学生也为班集体捐了不少书,一下课他们就围在图书角看书,看得津津有味,连上课铃声响了也不知道。

这些学生为什么看得如此入神呢因为他们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书,所以才会把时间用来阅读。

《朗读手册》中也提到,给孩子朗读的书,不用是经典,经典往往让人昏昏欲睡,可以是流行的书,只要孩子听得下去。

书中向我们讲述了珍妮弗从出生时患有唐氏综合症到智力测验高达111分的经过。

这个生动的例子让我体会到“每日必读、读则必进、进则必思、思则必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成章入口,才能出口成章,”也就是朗读的神奇效果。

从而得知,选择孩子爱看的书,是培养孩子朗读习惯的捷径。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要永远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做一个学生阅读的引领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引领学生的阅读,这也是《朗读手册》里的观点:每天为孩子读书。

此书的作者美国着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

崔利斯认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

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并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逐渐产生。

书中说: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初二时才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此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

所以为孩子读书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识字量不多。

而我是教二年级的小学生,每天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朗读的乐趣。

所以,大声地给学生们朗读,要成为我经常做的事,让学生在书的浸润下,爱学习,爱读书。

此外,《朗读手册》还说到:如果欧普拉本身并不热爱阅读,她的读书俱乐部是不会成功的。

就像如果你没有患感冒,你就无法将感冒传染给别人;如果你自己不喜欢阅读,也就无法影响孩子爱上阅读。

是啊,阅读氛围是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着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发展中的幼儿。

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学校氛围分不开。

很难想象家长和老师自身不爱看书,能培养出具有强烈阅读兴趣的孩子。

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望孩子爱读书,学习勤奋,家长和老师自己首先要爱读书,爱学习。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和老师应身体力行地带头看书读报,让孩子生活在弥漫书香气的环境中,激发儿童的朗读兴趣,帮助孩子埋下一颗爱书的种子。

另外,书中还指出:“读书俱乐部”比“阅读课程”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我认为学校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拓展学生阅读。

比如成立“朗读俱乐部”、“故事会俱乐部”、“手抄报俱乐部”、“读书汇报会”、“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但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而且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朗读手册》让我收益非浅,我认识到朗读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对孩子学习和为人处世有多么重大的影响,对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有多么重大的影响,我想呼吁全世界:为了孩子,开始朗读吧。

相关主题